祝学军: 缔造“东风-17”为中国立威, 被称为比核弹还恐怖的女人

唠叨的三哥2024-05-14 12:25:38  91

她文质彬彬,看似柔弱,自带一身文艺女青年气质,谁也不会将她与杀伤力极强的导弹联想在一起,然而,多个威震世界的新型导弹武器正是经她之手才得以问世,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就是我国的科学院女院士、弹道导弹科学家祝学军。

研制导弹一直是各个国家在国防装备上竞相追逐的领域,但是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让全世界开始改变这种想法。当时美国利用自己研发的一种导弹拦截系统,将敌方发射的导弹成功拦截,消息一经传出,各国政府大为震动,导弹成功被拦截,不仅意味着进攻失败,还意味着会被敌方缴获成为他国武器,那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发的武器等于给他人做了嫁衣。一时间如何破解导弹拦截,成为全世界热议的话题,这时我国有人提出,如果能研制出一种能屏蔽拦截系统的导弹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其实这种说法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被提出来了,提出这个想法的正是祝学军的老师钱学森,也是我国的导弹之父。这个想法被命名为“钱学森弹道”,是指在高超音上助推滑翔飞行器,并且搭载上乘波体弹头,随后借助火箭发射至近地空间,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大气层,这样弹头就可以凭借自身的速度和惯性在大气层中超速飞行,这种飞行轨迹类似于人们将石子快速扔向水里,在水面激起涟漪的样子。

理解理论和能够实际运用理论,往往是两种概念,钱老的这个想法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可行的,但是要想将其运用到科学研究的实战中,实属难事。各个国家在听闻这个想法之后,纷纷尝试科学试验,都想将最强导弹收入囊中,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作为钱学森的学生,祝学军迎难而上,坚信中国人自己提出的理论就应该由中国人付诸实践,变成现实。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下,祝学军长期从事着地战术弹道导弹技术研究,不分昼夜地推敲着老师的这个理论,失败了就重新再来,在她和团队经历过无数次试验后,终于将钱老的理论转变为一个重要成果,研制出了响彻世界的东风17超高音速导弹。

这款导弹的配置堪称世界之最,连军事强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无法超越,令全世界为之悍然。东风17之所以让全世界闻风丧胆,是因为在它发射之前,全世界尚且不存在任何一个导弹拦截系统能够精确推算出它的弹道位置,飞行轨迹变化莫测,精密的测算仪器在他面前仿佛宕机一般,也就无从拦截。不管是美国的萨德防空导弹,还是宙斯驱逐舰,都无法约束东风17,而且只要在它的射程内,一切物体都将被它无情摧毁。

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增名单公布,祝学军不出所料,名列其中。从文弱少女转变为世界级的导弹专家,祝学军都经历了什么?

1962年12月的辽宁沈阳,祝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祝学军的父亲将其取名为“学军”,希望女儿能向解放军学习,为祖国效力。承载了全家期盼的祝学军,从未让父母失望过,自幼品学兼优的她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理科状元的身份考进了国防科技大学,并顺利从自动控制系毕业,三年后又进入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多年的读书岁月使得祝学军学识傍身,航天知识基础牢固,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因为成绩优异,被直接分配到了中国航天集团总体部。

这个地方就是载人航天的摇篮,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能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而当时的院长正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初到这里工作的祝学军就被派去参与导弹的研究。但是祝学军之前的学习都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实战经验匮乏,从学校一下子转到基地,多年的学习终于可以在这一刻发挥作用,祝学军既紧张又兴奋,但是被直接派到试验基地,等待她的是复杂的算法、晦涩的数据、冗杂的实验步骤,这些都仿佛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得她一时难以喘息。不会轻易言败的祝学军很快调整好心态,利用闲暇时间钻研工作中的难题,工作中也如在学校一般无限地汲取着知识,这种工作态度也让祝学军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1997年,祝学军被任命为型号总设计师,至此她有了自己的团队,也就意味着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身居总设计师的她也从未敢松懈,对于导弹研究更没有停止过探索的步伐,在采访到当年跟随她的一名副总设计师时,他说道,每次有问题向祝总设计师探讨时,她总会在实验室里,直到下班也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祝学军之所以不敢停止自己工作的步伐,是因为她深知导弹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一个极具杀伤性的武器,更是国家之间相互制衡的重要利器,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重要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下子拉到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世界的军事实力竞赛一直在继续,也不会停止,因为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比赛,每个国家都在为保障自身的国防安全竭尽全力,祝学军就是中国国防建设的有力捍卫者。

祝学军不仅坚持执守着我国的国防事业,同时她也十分注重航天研究的推陈出新,不断做出创新之举。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体系化、系列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实现型号的跨越式发展,坚持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领域发展的理念,多年来孜孜不倦地研究,不断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她诲人不倦,累计培养出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8,名副总师、副总指挥30余名,打造出一支能够推动核心技术发展的领军人才队伍及后备人才梯队。

在她的带领下,我国的航天部门整合多方资源,将自身的优势转化阶段性成果,主持研制了我国多型重点型号产品,引领和主导了我国某重点型号产品的数代发展。负责、敬业、严格、坚毅就是祝学军同事对她的一致评价,但她只是一笑应之,因为她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在秉持中国严肃认真的航天作风,从刚刚工作到现在,她感到身边的同事都是如此,因为导弹研究不容许一分一毫的误差。

正是祝学军谦卑的态度,感染了身边的团队,在她的领导下,大家一鼓作气,团结协作,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登顶我国最具权威的导弹团队之一,东风17的问世是她的成果也是整个团队的结晶,一经问世,就被外媒称作“比核弹还要可怕的女人”,祝学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科研实力,这才是真正的国民偶像,民族的脊梁。在2016年因个人成就突出,受到了国家的嘉奖,连续获得航天功勋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创新争优奖章等荣誉,这就是对她几十年如一日践行载人航天精神最好的嘉奖。

祝学军院士也是我国导弹领域众多研究人员的一个缩影,还有无数无名英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夜以继日地进行科学研究。我国之所以一直致力于导弹武器的研发不是为了震慑其他国家,而是坚守维持世界和平的初心,当今美国霸权依然横行,咬定中国不放,在各个领域伙同欧美各国对中国进行制裁,如果没有足以震慑他们的武器在手,他们便会更加肆无忌惮。

2001年的4月1日,美国军机侵犯我国南海航空,王伟当时驾驶战机对其进行追踪,谁曾想美机竟对王伟所驾驶的飞机进行猛烈撞击,无奈之下王伟只能选择跳伞,但是飞机下并没有陆地,而是一望无际的海峡,王伟的生命就此定格在这一天,这件事极大触动了国人的神经,大家纷纷上街抗议游行,斥责美国的霸道行径,但是美国却没有任何道歉的意图,甚至对当时撞击王伟的飞行员进行嘉奖,再次引起我们的强烈不满,我国当时军事实力较弱,并不能够与美国相抗衡,只能进行表面上的抗议。

记忆再次被拉至22年前的5月7号,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的轰炸,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名烈士壮烈牺牲,都是惯用霸权的国家对我们进行的无端欺压,将中国不放在眼里,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我国在导弹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令这些曾欺压我们的国家为之震动,祝学军院士等众多中国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众多成果更是对这些英烈最好的慰藉,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50159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