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新四军俘虏一国军将领,陈老总请示毛主席,是否需要假装不认识。
这年3月,山子头战役结束之后,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陈老总面前,那就是怎么处置刚刚俘虏的国军军官。在请示毛主席时,他提出建议,可以假装不认识,将人放走。
这位国军军官究竟是什么身份,竟能让陈老总主动提出放人?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又会如何回复?
擒贼先擒王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以后,国民党反动派打着抗日旗号迫害共产党的野心就藏不住了。两党合作的根基摇摇欲坠,我党领导干部对国军高层严加防范,行事越发谨慎。
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一致对外的纲领仍然奏响。我党的立场是尽可能避免与国民党的正面冲突,先把枪口对准侵略者。
正因如此,两年之后,日军出动10000人扫荡淮安以东的地带,国民党鲁苏战区韩德勤向新四军求援时,我军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当然,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新四军要求韩德勤做出承诺,一旦日军停止扫荡,国民党部队需要马上返回原本的驻地,不能对我党根据地与抗日团体做出损害行为。
国军危在旦夕,韩德勤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老老实实做出保证,并且在相关协议上签字。
国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对抗时,新四军开放根据地,作为韩德勤部队的后盾,给予他们全力支持。粮草、军火、经费等一些供应,只要我们有能力提供,都会慷慨解囊。
团结是胜利的保证,在双方的齐心协力之下,日军扫荡的计划无法顺利推行,只能灰溜溜地退场。
对抗行动取得初步胜利,这是让人兴奋的事情。按照约定,韩德勤也应该带着他的部队回防,离开我军根据地。
能够在蒋介石手底下风光做官的人,在背信弃义这方面,和老蒋当然是一脉相承。韩德勤不仅没有信守承诺,反而趁着新四军不注意,突然袭击淮海根据地,强行占领关键地带。
我军并不想在没有战胜外敌之前就发起内讧,所以几次三番规劝韩德勤,希望他能及时醒悟,遵守协议。
洋洋得意的韩德勤当然不可能听进去,他不仅带着一群宵小之辈残害抗日武装干部,还大肆抢夺人民群众财产,建立反共基地。
先礼后兵,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新四军意识到国民党吃硬不吃软,立即放弃好言劝说的计划,转而强势发起进攻,歼灭韩德勤总部和敌方纵队。
3月18日凌晨,新四军第九旅第二十六团率先打响了山子头战役。按照前一天做出的战前部署,各个作战单位都在预定时间内到达阵地,发起冲锋。
国民党已经不是第一次违背诺言,之前那么多反革命政变与暴力事变,足够让我军吸取教训。所以这一次,我们并非毫无防备,而是有序出击。
新四军战士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他们的长官正躲在一处地主庄园的后院,于是立即调整计划,向着目的地进发,上演一场擒贼先擒王的好戏。
别看韩德勤之前在新四军面前耀武扬威,真得打起来,他手底下一群鱼龙混杂的士兵,根本不是新四军的对手。就连他的纵队司令,也很快就被我军击毙。
新四军直捣黄龙,摧毁韩德勤总部,这位优越感爆棚的国军军官也不得不抱头走出,束手就擒。
拿下韩德勤以后,接下来的歼灭战就推进地更加顺利。这一仗,我军缴获几十挺机枪和两门火炮,收获颇丰。
原本想要趁火打劫的日伪军,见到新四军速战速决,已经在收拾战场,只好放弃出兵计划,龟缩回原处。
山子头战役大获全胜,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新四军领导陈老总对于韩德勤的态度,却让战士们看不懂了。
陈毅到底做出了什么反应?
装作不认识
1943年,国民党将领被俘,陈老总致电主席,建议装作不认识立即放人。
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
3月18日上午,在拿下韩德勤之后,陈老总和饶漱石等同志给中央军委发了电报,提出了一个想法。
新四军可以假装不知道韩德勤的身份,把他和其他中高层军官放在一起,做到优待俘虏,然后一起释放。
与此同时,我军需要揭露真相,对一些被蒙在鼓里的俘虏说明利害关系,说服大家一同抗日,一致对外。
只要他们能做到尊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可以不计前嫌,和他们握手言和。
总之,该教育的得教育,教育完以后也得把人放掉。
陈老总的建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能够明白用意,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想法。
在有一部分人看来,大伙儿费了这么多功夫,才钓到一群大鱼,为什么要那么痛快地把他们放掉。
大家的情绪可以理解,但陈老总的眼光,看得比他们更加长远。
身为新四军和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他更看重的是抗日大局。党员同志们的诉求一直没有改变,他们首先针对的绝不是国民党反动派,而是日本侵略者。
在把枪口对准中国人之前,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最应该做的是先把日本人赶出去。
虽然蒋介石带头破坏统一战线,但我党不能如他所愿。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内部权力斗争必须暂时搁置。
只有保住中国的根基,保住中国人民生存繁衍的土地,我们才有资格谈政权,谈政治。
因此,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共产党都会尽量避免对国民党军官动手。
释放韩德勤,这是以国为重。
其次,把他放走,也是我军考虑到斗争阻力问题,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此人的个性火爆,直来直去,作战风格和工作习惯都已经被陈老总等人摸透。和他打交道,我军可以驾轻就熟,各项准备我更加充分。
他在战场上的确是一把好手,但是在勾心斗角这方面,他就明显比不上国民党的其他人。所以他制造的障碍,对新四军而言并不困难。
可是,如果让蒋介石知道韩德勤被俘,然后往鲁苏战区派来新的指挥官,比如白崇禧之流,那问题会更加严重。
这群工于心计的政客,明显更加擅长阴谋诡计。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们的招数层出不穷,新四军恐怕会疲于应付。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把熟悉的对手放回去,至少还能继续掌握斗争节奏,不至于陷入被动。
除了以上这些考虑之外,新四军其实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换人,以一换一,把叶挺将军换回来。
因为皖南事变,叶挺被国民党反动派扣押,两年来一直不得自由。
像他这样从北伐战争时代一路打过来的将军,对我军而言是相当珍贵的财富,也是不能割舍的宝藏。
党中央一直在想方设法营救他,只可惜老蒋也是铁了心扣住他,事情一度陷入僵局。
要想增加谈判成功的概率,手里的筹码当然是越多越好。韩德勤的存在,正好是一个分量不小的筹码。
他可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是最受国民党高层看重的人。
他们内部的派系斗争非常严重,蒋介石需要嫡系的支持,稳定自己的地位。李宗仁阎锡山,这些军阀对他而言始终是威胁。
况且,要想培养这么一个能征善战、经验丰富的军官,国民党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所以他们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绝对不会舍弃韩德勤。
放走韩德勤,这是我军的诚意。要求对方释放叶挺将军,这也应当成为蒋介石的回馈。
综合考虑,释放韩德勤,新四军并不吃亏。假装不认识,放他离开,这也是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动摇军心。
不声张,不高调,直击要害,悄悄把问题解决,这就是我党的作风。
只是,陈老总堪称完美的建议,被韩德勤本人给完全破坏了。
那么,韩德勤是做了什么?
最终结果
1943年,新四军俘虏国军军官,陈老总向中央提议,假装不识将人释放。
这件事情到底会有怎样的结果?
按照陈老总的想法,韩德勤只要不主动暴露自己的身份,计划就能低调推进。可谁能想到,韩德勤是个大嘴巴,没过多久就承认了身份,对他的处置又只能从长计议。
3月19日,彭雪枫同志找韩德勤谈话,严厉谴责他破坏团结统一的种种举动,再次向他申明,共产党永远会以民族大义为先。
韩德勤听得哑口无言,根本无法反驳。可能他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大错特错。
只不过,他还是要求面见陈毅,深入详谈。
考虑到韩德勤的认错态度良好,再加上他对我党而言的确很有价值,所以3月29日,陈毅答应见他一面。
在两人见面之前,陈老总已经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商量好了对他的处置方式。
中央意见是,只要韩德勤同意往西边转移,新四军除了放他自由之外,还能归还他一部分人马和枪支。如果他不同意,那么新四军就暂时扣留他一段时间。
陈老总考虑到当下两党的关系,再次提出建议,新四军应该掌握主动权,在蒋介石没有开口提要求之前,主动释放韩德勤。
毕竟双方谈判,主动才会有底气,也才会有更大的胜算。
不得不说,陈老总的想法非常全面,中共中央当然没有理由不同意。但是,中央特别强调,在释放韩德勤之前,一定要和他签署关于联合抗战的秘密条约,对他形成约束。
在和韩德勤见面时,陈老总完完整整的说出了我军的想法和要求,也认真倾听了韩德勤的诉求。
作为俘虏,韩德勤最担心的事情,无外乎回去之后怎么面对蒋介石。
老蒋的疑心病很重,这一点,他们这群国民党军官心知肚明。他如果安然无恙地从新四军中回去,这个结果,恐怕会引起蒋介石无端的猜忌,这对他之后的前途会非常不利。
因为担心这个问题,他才会在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身份,主动提出与陈老总见面。
此时此刻发生在两人之间的对话,本质上同样也是一场小型谈判。
他希望新四军能给他留面子,不要声张,给出一条退路。同时他也承诺,只要苏北不进入其他力量,他绝对不会再找新四军的麻烦。
有的干部并不满意他的态度,认为他是在耍滑头,钻空子。而且像他这样坚决执行蒋介石反共政策的人,做出的保证并不可信,未来跟有可能会出尔反尔。
的确,韩德勤有过前科。为了防止他再次出尔反尔,双方签订了共有10条内容的备忘录,用作相互的约束。
备忘录规定了双方具有保密责任,如果有人泄密,那么各项条款将不再成立。
也就是说,韩德勤只要做到备忘录的要求,我党就会严格对俘虏他的事情保密。而只要我党保密,他就能继续在蒋介石手底下混饭吃,当然也需要履行备忘录义务。
从一开始,新四军就没有对外宣布过俘虏韩德勤的事实。陈老总想要假装不认识他,不动声色推动双方合作,为的也就是这个结果。
虽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但好在方向是正确的,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唯一遗憾的是,老蒋始终不肯松口释放叶挺将军。将军气节感天动地,他对此十分恼怒,所以仍然强势地将人扣住。
若非如此,叶挺之后的命运可能会有所不同。
4月1日,新四军将韩德勤送走,还给他在淮北划了一个乡,算是给他提供的活动地盘。之前提到的人和枪,该还的我军也还了回去。
做到这一步,为了抗日,共产党真是仁至义尽。
中央和新四军高层的决议和行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淮北根据地乃至中原地带的党组织工作压力,为抗战贡献良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