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歌手》阔别11年重新开播了,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让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不少观众受接受不了。于是纷纷喊话他们各自心目中能为之一战的歌手来替换除那英之外的其他国内歌手。只是除了更换歌手还不够!
原本这个节目是借鉴韩国的《我是歌手》,七人竞赛编制。从这一次的选人逻辑来看,似乎又回归到了某种模式:
国际老牌知名歌手,国内老牌知名歌手,新星歌手,民谣歌手,创作型歌手,港台歌手,摇滚歌手。
所以写到这里,是想告诉大家,这毕竟还是一个“音乐综艺节目”,虽然看似在竞技,但评委大部分是普通观众,不是专业人士,而且节目组选人第一要避免的就是“老面孔”。在这种前提下,那些已经参加过的再来,意义就不太大了。
但即便是普通观众,这种“碾压级”的差距还是听得出来的,哪怕你是哪家的粉丝。这就是我常说的,二等美女是各花入各眼,但一等的美女是公认的!
虽然丁太升的嘴巴比较“毒”,但他的诸多评论还是恰如其分的。他在音乐上的鉴赏能力,也不是非业内人士的粉丝型歌迷所能比拟的。不过,这次他的点评尽管专业,对这个节目的认知可能就不那么“准确”了。这个节目不就是在展现“演唱流行音乐层级”和“欣赏流行音乐层级”的不同吗?否则为什么要让普通观众来投票呢?
在我看来,二手玫瑰这首“猴戏”虽然音乐性没有多少,但讽刺性十足。某些歌手的水平可不就是“耍猴戏”的水平?某些观众可不就只配欣赏“猴戏”?所以把“耍猴戏”的说成是“艺术家”也没什么问题,只要有能欣赏他的受众群体就行。这种事在如今的互联网上难道不是比比皆是?多少个网络大V在“耍爱国主义猴戏”给那些“极左粉丝”们看!
还是说回音乐吧,当流行音乐越来越“草根化”,“卡拉OK化”和“广场舞化”,流行音乐的水准要上台阶就难了。当“粉丝经济”、“流量经济”、“修音技术”愈演愈烈的时候,对流行歌手的水平要求就会越来越低。
我年轻时听的流行音乐的情况是:大陆学港台,港台学日本,日本学欧美。现在是不是依旧如此,大家各自评判。但我必须告诉大家,“天后王菲”当初赖以出名的歌曲,其一是她在叫“王靖雯”的时候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原曲是日本知名歌手中岛美雪的《口红》。其二是她叫“王菲”时候的《梦中人》,原曲是爱尔兰小红莓乐队的《Dreams》,主唱叫桃乐丝。如果你听过桃乐丝的原曲,你就会知道王菲不过是在模仿她的声线,也就是她之后拥有这么多粉丝,并被称为“天后”的基础。
我文章标题中的“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这句话出自《中庸》,前面孔子在说“中庸之道”为什么难以执行的原因在于贤者的要求高,不肖者的要求低,然后就用这句话来类比。意思即“是个人都要吃饭,但很少有人能品尝美味”。所以同样道理,每个观众都会欣赏音乐,但能懂得音乐好坏的就未必有那么多了。
我知道很多“杠精”会说什么“打动人的歌曲就是好歌曲”之类的话,其实欣赏流行音乐是有层级的。这就和看一本书一样,就拿小说来举例,你看完第一遍之后再想看第二遍的小说,基本上就是你喜欢的小说,你看第二遍时一般就会挑那些精彩的部分。但当你看第三遍的时候,如果还是第一、第二遍的这种认知,而不是站在作者的角度看懂他为什么这么写,是什么样的架构,那么你的欣赏水平也就停留在了那个层次。
有人说喜欢歌词,那么你找的是歌词的情绪价值;有人喜欢旋律,那么你找的是乐曲的听感;有人喜欢歌手的技巧,那么你找的是人声的听感。但这三项想加,然后再加上歌手的情感演绎,才是综合判断“好歌”及“好歌手”的标准,但这也就是“资深乐迷”的级别。
所以在欣赏艺术层级方面,就别拿“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事了,也不需要土豪们来“附庸风雅”。如何通过专业人士的“客观点评”(非商业吹捧或节目效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多让大家了解一下国外歌手的演唱水平,歌曲的编写水平,让提高了欣赏水平的广大人民群众倒逼国内歌手才是当务之急。就算你不认可专家的观点,那么自己去多听一些各种风格的流行音乐,知道其中的好坏之别,总比做一个井底之蛙般的粉丝要好。
如果这一季的《歌手》能通过节目让国内歌手把皮绷紧,不能再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让大家在欣赏流行音乐方面的水准有所提高,就善莫大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9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