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联储(四): 被市场全面裹挟的美联储, 其实并非十全十美!

妍妍创意2024-05-12 17:41:43  58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即使设计非常精妙的美联储也不例外。

正如19世纪的时候,物理学家们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宇宙的真谛,可当后来20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出现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当初的自己多么可笑。

其实美联储也一样,不管利用什么手段和武器,其实更多都是针对当下特定环境而做出的决策,对于未来的市场他并不具有预见性,所以他也需要和市场一样保持不断变化、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量化宽松——赌上美国经济的尝试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金融海啸瞬间席卷全球。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将利率从5.25%直接降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位,几乎为0。

但之前无往不利的降息手段面对这样百年一遇的动荡显然还不够。虽然有所刺激,但市场的信心依旧处于冰点。

于是美联储也开始了手段升级,借鉴了日本央行之前的操作——量化宽松,就是QE(Quantitative Easing)。

简单来说就是他不再只是控制短期利率,还专门印钱去市场上购买长期债券,通过这样的方式压低长期利率,如此一来,社会上也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去进行融资。

其实这样做的风险是很高的,美联储也无法预测量化宽松后会怎么样,因为在此之前只有日本干过,但也仅限于小范围的两次尝试,所以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后来FOMC的成员承认,说这完全就是一次赌上美国经济的实验。

但是当时的美联储根本没有其他选择,为了避免美国再次陷入80年前的大萧条只能如此。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终决定在一年多时间里购买1.75万亿的债券,相当于当时市场所有流通债券的1/4。

消息一出,市场立刻震动,十年期国债利率两天之内就下降了100多个基点,而由于利率的下降,债券投资收益率大跌,大量资金就开始寻找收益率更高的资产,而最好的选择就是股市。

之后美国股市在QE期间高歌猛进,资产价格大涨,而这种财富效应也带动了实体经济。所谓的财富效应就是股票上涨,个人财富增加,从而促进消费,带动社会信心。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熟悉?前几年g内房地产上涨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背后,其实也是财富效应所直接带来的。

之后,美国失业率终于止住了,失业率上升势头开始稳步下降。

美国市场产生“药物依赖”,美联储被裹挟了

不得不说,美联储的这次冒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于是美联储又接着来了两波QE,整体三轮下来效果还不错,避免美国陷入衰退,成功化解了危机。

但是这样的政策毕竟是临时性的,于是美联储准备将这些政策慢慢推出来,可是此时发现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市场出现了“药物依赖”。

2013年5越,美联储决定减少量化宽松,准备放慢购买债券的速度。消息一出,市场立刻产生了恐慌情绪,债市暴跌,十年期国债利率半年内涨了100多个点。

市场强烈的反应让美联储不得不出面辟谣,说不会进行缩表,这才缓和了恐慌的市场情绪,这个闹剧就是著名的Taper Tantrum(缩表恐慌事件)。

所以此时的美联储有些尴尬了,之前QE这招猛药倒是让市场快速恢复了,但市场也因此产生了依赖性,当再想退出的时候,市场立刻开始撒泼打滚。搞得美联储进退两难。

事与愿违

最关键的是,这波QE其实并没有完全达到美联储最初的预期。

美联储之所以做出如此冒险的决定,其实还是希望能用这样宽松的政策刺激实体经济,但最后却带来了一波股市神话。

所以这也是美联储尴尬的地方。经济不景气了,我降息也好,印钱买债券也好,金融机构并不一定会完全按照他的意愿走,而是更倾向于投资,在美国最好的方式就是买股票。

即使那些上市公司低成本拿到了钱,他们也更倾向于回购公司股票,而不是投资到生产规模扩大,带动就业和消费什么的。

所以这么一看,美联储不管是采用什么货币政策,其实最终影响的都是流入股市的资金多少。

之前的文章里咱们说过,美联储的根本目标是稳定物价和降低失业率,并不是刺激股市。

其实不仅是美联储,全球央行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那就是央行只能决定印多少钱,花多少钱,但是并不能完全决定这些钱具体花在哪。相当于他们手里有一个灌溉系统,只能决定要不要放水,也可以决定放多大,至于这些水放出来之后具体去哪,就很难把控了,有可能是实体经济,也可能是房地产、股市或者海外资产。

海量宽松和抽风式紧缩!

就当美联储终于安抚好市场,正在慢慢退出宽松政策进行缩表加息的时候,YQ又来了。

全球经济市场陷入停滞,美国也不例外,于是美联储只得开始了又一轮的QE,并且这次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QE。不止是买国债和MBS,甚至连公司债都买。

YQ期间,人人居家,经济几乎陷入停滞,但是美国股市却迎来了一波狂欢,确实有点搞笑。

加上后来美国政府又来了一波五万亿的财政刺激,美联储最怕的通货膨胀最终还是来了。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毁灭性影响让美联储不得不紧急采取加息措施,一年内就加了500多个基点,这对于全球大部分挂着美元的货币和经济体来说,堪称毁灭性的打击。

这也直接导致了2022年全球资产大跌,美国排名第二、第三、第四大的银行也相继在2023年两个月内倒闭。

长达十几年的过度宽松,之后又是抽风式的紧缩带来的副作用还在持续,至于未来还有多少影响,只能拭目以待。

至少目前能看到的就是,经济形势大好的时候,美联储放的太开,市场崩了的时候,他又不得不跑出来救市,感觉美联储也变成了一名消防队员,而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美联储的底层问题

其实美联储的本意是保持旁观者的角色,任由市场自由竞争,到实在出大事的时候,出来都兜一下底就可以了。

但慢慢的市场的理解却变了味。不管是华尔街还是其他什么金融机构,开始疯玩,反正玩崩了的时候还有美联储来兜底,而这也是美联储过去一次次救市给华尔街的本能反应。

其实不仅是华尔街和美联储之间,全球金融体系的各个层面都有这样的问题,就是所有市场玩家都有兜底的选项。

公司干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宣告破产,基金经理玩崩的时候大不了就是被开除,自己的钱又不受影响,金融公司玩崩了也有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来兜底。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风险和收益其实是不对等的。

这就类似于玩扔硬币游戏,正面赢钱,输了,背面亏同样的钱,这很公平合理。可是现在规则变成了,还是正面赢钱背面亏钱,但亏钱有封顶。

那此时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是什么?当然就是尽可能赌上个最大的,比如赌一个亿,赢了拿一个亿,输了大不了亏一百万,这样预期收益就一下从零变到了将近5000万。

所以这个亏损封顶的游戏规则,就会鼓励市场里的所有玩家,去从事风险更高的活动。从事活动的风险越高,预期收益其实也是更高的。

其实不光是金融行业,市场上很多经济活动都遵循着这个原理。

美联储的未来抉择

站在美联储的角度,他们也肯定不希望由于自己可以兜底,从而导致这些金融机构不断放大杠杆,所以他也开始意识到事前监管很多时候比事后的补漏更重要。

所以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也是有意开始增加了监管力度。只是目前看起来力度好像还是不够大。

近两年以来,美国的银行依然还在不断倒闭,而美联储似乎也正在酝酿下一轮的监管到底该如何升级。

结语

通过整整四篇文章,接近10000字从各个角度详细聊了一下关于美联储的知识。

作者并不是专业的科班出身,但是也尽可能生活化的做出分析,也希望能给更多并非科班出身的读者带来一些用处。

这样,即使将来身边人或者新闻里再次提到关于美联储做了什么的时候,我们也能有一些自己的判断。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94247.html
0
最新回复(1)
  • 把美国看得太圣人了,没有美联储推动的美元潮汐,如何收割全世界的财富,如何让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只是玩脱了,让大家持有美元感觉恐惧,所以才骑虎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