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手带出王楠、张怡宁、李晓霞三位“大满贯”选手的功勋教练李隼。
李隼(右)现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张怡宁(左)
在一场中外乒坛交流中,被一名外国教练拉住过。
外国教练说:“你们中国的张燮林最厉害,培养出好几拨乒乓巨星,压了我们好几代人!”
对此李隼下意识点头称是,因为张燮林确实厉害!
中国直板长胶开山鼻祖张燮林,削球选手,被称为“乒坛魔术师”。
“海底捞月”是其经典动作。
张燮林老当益壮,展示“海底捞月”
打球能化腐朽为神奇,培养新人又能“点石成金”。
张燮林做运动员时上过4次世乒赛,夺得过两次男团冠军,两次男双冠军,一次混双冠军。
张燮林做女乒教练时,发掘过邓亚萍、焦志敏、黄俊群、葛新爱等大批世界冠军制霸乒坛。
一副魔拍削倒世界英豪,成为叱咤风云的乒坛国手。
一手带飞中国女乒,成为国际乒联授予的第一位“世界最高教练员荣誉奖”获得者。
人人都觉得张燮林这辈子成就几乎无人能及,应该没有遗憾。
可年老后回忆曾经,他却总是满心愧疚,常觉亏欠。
与同为运动员的殷佳珍结婚,张燮林早年开心,晚年愧疚。
与妻子生下两个可爱的女儿,看着女儿们听话又有出息,他又忍不住叹气。
这是为什么呢?
01
有几人,能“野路子”打进国家队?
1940年出生于上海,张燮林对于乒乓球,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
年轻时的张燮林
50多岁回忆曾经,张燮林说:“我在黄河路小学上二年级时,全校就一张球桌,学校只让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用。好多人排队轮着上,一人只打一拍,打完就换下一个……我?我是蹲在旁边羡慕的,因为我不到三年级,哈哈……”
不能上球台,那就自己“造”球台。
在空地上用粉笔画根线就能打,把砖头摆在石板中间还能打。
就这样和小伙伴打得欢畅,张燮林也渐渐打遍校园无敌手。
随着时间慢慢长大,边打球边学习的张燮林走进上海汽轮机厂技工学校。
当时他的家人只想让其做个技工,有手艺傍身将来饿不了。
哪料比起做技工,张燮林更爱乒乓球。
将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都用来练球或打业余比赛。
老年张燮林也喜欢打业余赛
他就这样打到毕业,打进镗床车间,成为一名工人。
1959年的一天,车间主任找到张燮林:
“小张,你野路子成气候呀,收拾东西去市体委报道,你让市队相中啦……”
晕晕乎乎地收拾东西回家,晕晕乎乎地将消息告诉全家。
儿子还沉浸在不敢置信里,母亲却接连叹气。
“打球能打出未来吗?”母亲怀疑。
而爷爷在听到大孙子要离开厂里,更是连连反对。
张燮林曾工作过的地方
家人的态度没让张燮林放弃,反而让他真正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
“四级技工全国有太多个,但球场上打球的张燮林就我一个!”
如此表明态度,张燮林扭头去往上海队,与徐寅生、李富荣等人成了队友。
乒坛“智者”徐寅生当年打球的英姿
上海是直板快攻的发源地,张燮林却打的直板削球。
削球运动员在当时多少啊,更何况还是打得好的削球手。
进队被当做“特别”选手,没多久市队就安排他去见了场“世面”。
1959年夏天,第25届世乒赛冠军容国团,还有王传耀等人到上海打巡回表演赛。
第25届世乒赛全体队员(后排左二为荣国团)
虽说这场比赛中张燮林几战几输,但他的打法还是吸引了国乒队教练的注意。
1960年国乒队向张燮林发出邀请,之后张燮林便以国乒队员的身份。
参加了一场全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间的比赛。
没想到一开打就接连赢了庄则栋、容国团、杨瑞华等国手,举国震惊。
(李富荣和庄则栋一起看球迷来信)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02
有几个人,能出场就震惊乒坛?
原来1959年输了比赛后,张燮林疯狂给自己加练。
练得多了,球拍上的胶粒花纹被磨没了。
去仓库没找到同型号的,他看到角落里有筐标着“次品”的6号胶皮。
想着次品应该比自己这都磨光了的强一些吧,他拿起一片换上去。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
李富荣、张燮林与徐寅生一起钻研技术
张燮林试打新的球拍
次品胶皮上的胶粒稍长,有1.5毫米。
换上之后练习,他觉得小球怎么“乱飞乱转”了。
而换了胶皮后与队友对打,张燮林频出“怪球”。
搓球明明该下旋,这时却偏偏上旋或不转,队友接球不是打出界,就是回成高球。
推挡明明该上旋或不转,可换了胶皮后张燮林的球就很飘忽,还带着下沉。
对友伸拍一碰,就落得个下网的结果。
张燮林削球
看着队友崩溃的神情,张燮林笑了。
手持废品长胶练起来,他不断琢磨练习击球点和击球力度,形成新的球风。
这才有了1960年,张燮林连败杨瑞华等国手的震惊乒坛。
杨瑞华与美国运动员迪克迈尔斯赛前握手
一个少见的削球手,还掌握了变化多端,无从捉摸的削球技术。
国家队觉得这真是捡到宝了。
1961年年初,弧圈球在日本横空出世,木村兴治左手拉出的弧圈球让中国乒坛紧张。
于是各领导开会一讨论,认为削球应对弧圈球实为良策。
被称为“日本弧圈球专家”的木村兴治
于是没打过几场比赛的张燮林当即被藏起来,被视为“秘密武器”。
甚至国家体委还在这年做出过一项长达5年的规定。
即长胶球拍只能张燮林、林慧卿、郑敏之3人使用,市面上不准再出售长胶球拍。
这年4月,第26届世乒赛开赛。
当男乒团体赛的冠军奖杯被容国团、徐寅生、庄则栋、王传耀、李富荣搬回后。
第26届世乒赛男团获斯韦思林杯后与教练合影留念
日本选手牟足了劲想要在单人赛上“雪耻”。
也是在单人赛上,张燮林这个“秘密武器”出动了。
当时教练组给他的任务,是必须将在团赛里,被徐寅生打红了眼的星野展弥按在8强之外。
事实上也不负众望,单人赛上张燮林一挥手,那难以捉摸的小球就让星野瞪大了眼。
日本的星野展弥对阵中国的徐寅生
晕着打完全场,星野赛后说:“我的对手会魔术,我都不知道他打的是怎么回事!”
1961年世乒赛男单决赛,冠军庄则栋,亚军李富荣,徐寅生和张燮林同为季军。
赛场上四面中国国旗升起,张燮林有了“乒坛魔术师”之名。
03
运动员转为教练,更加厉害!
细数张燮林登场的重大比赛。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上,张燮林在男团决赛第二场对阵日本选手三木圭一。
打出21:9和21:8的成绩。
他打得看台观众哇声一片,也打得三木圭一面色如菜。
三木圭一与张燮林(后两位)老年还交过手
随后第四场,他又对阵日本的木村兴治。
本来木村对自己的弧圈球非常有信心,可被张燮林削得晕头转向后。
21:9和21:7的成绩,他败下阵去。
先赢团体冠军,再与王志良获得中国的首个世乒男双冠军,还拿到一个男单第3名。
王志良与张燮林男双夺冠
转眼来到1965年,第28届世乒赛,再次成为男团主力蝉联男团冠军。
这一年,张燮林在男单赛场上震惊世界。
当时中国的削球选手遇上德国西德队,有着“切削机器”之名的绍勒尔。
前4局你来我往2:2平,第五局又战了个25:25,依旧是平。
为了那胜利的一分,张燮林与绍勒尔狂抽322个来回。
张燮林削球时的英姿
整场比赛耗时两小时,虽然最终是张燮林惜败。
但场馆里雷鸣般的掌声,是众人对运动员由衷的敬佩。
1966年,中国陷入了一段漫长的特殊时期。
在这期间,张燮林与李富荣等人被关进过牛棚。
庄则栋思想上走“错”了路,伤害了与李富荣、徐寅生等人的感情,与之产生隔阂。
2002年,张燮林(图二右)促成庄则栋、李富荣(图一)徐寅生(图二中)握手言和
1971年,中国乒乓恢复生机,重回世乒赛,这年的张燮林31岁。
因为状态的下滑,他只参加混双比赛。
搭档着林慧卿再现变魔术般的削球打法,他们带回了中国的首个世乒赛混双冠军。
在国人视乒乓球为国家体育象征的年代里,张燮林,就是一代人心中的“球神”之一。
他为中国体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只是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终有尽头。
1972年张燮林正式告别运动员生涯,成为国乒教练。
张燮林为球员做指导
1975年出任国乒女队主教练。
张燮林在“乒坛魔术师”的名头上,又加一个“点石成金手”的称号。
原中国乒协正定国际培训中心主任王庆广,与张燮林
邓亚萍,13岁就在国青赛中取得好成绩。
张燮林觉得这是个“怪拍手”,值得培养。
可当时整个国乒队的人,除了张燮林外都认为邓亚萍个子矮小,中远台没有任何优势。
是张燮林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认为个子小的人也有培养潜力,将其招进国家队手把手教。
这才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女子乒乓球“大满贯”选手邓亚萍。
邓亚萍采访恩师张燮林
培养出长胶全攻型的“乒坛女皇”邓亚萍。
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的世界冠军焦志敏。
长胶削攻型的世界冠军葛新爱和童玲,还有实力国手曹燕华……
做教练27年,挂帅中国女乒在世乒赛上称霸。
国际乒联的沙拉拉曾评价张燮林:“他在中国和世界乒坛上取得的成就,后人难以逾越。”
张燮林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乒坛殚精竭虑,夺得荣誉。
他无愧于体育,无愧于国家。
可在生活里,他却说:“我是个欠债的人,我有愧于家庭,也有憾于女儿……”
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燮林夫妇与两个女儿在杭州合影
04
从赛场到生活,遗憾着幸福!
1960年,张燮林20岁。
刚走进国乒队与田径队共用的训练院,他对比自己小一岁的田径运动员殷佳珍一见钟情。
训练之余说着聊着,张燮林的喜欢透露出去,吸引了殷佳珍的注意。
但是从1960年喜欢到1964年,张燮林才得到心上人的点头同意。
张燮林与殷佳珍中年相依
正式确定恋爱关系,谈了3年就迎来特殊时期。
殷佳珍抗住压力坚持不与被打压的张燮林分手。
1969年,患难与共积攒了更多深情,张燮林与殷佳珍没办婚礼,只悄悄领证,结为夫妻。
张燮林与殷佳珍老年相伴
相互约定着要相爱一生,共同努力。
先做出付出的,是1970年升级做了母亲的殷佳珍。
1970年,殷佳珍生下大女儿张镝。
当时张燮林正在为备战第二年的世乒赛努力。
张燮林与王志良曾在世界比赛中
为了让丈夫安心,让孩子得到好的照顾,殷佳珍选择退役。
退役后拒绝各地聘任的教练工作,因为教练的工作太忙了,她顾不了家里。
可艰难时期未过,家家生活都不容易。
让婆婆来帮忙白天带孩子,殷佳珍进入工厂当了一名铣床工。
某铣床工的工作,每天同旋转的铣床和冰冷的金属打交道
每天定时定点上下班,回到家就从婆婆手中接过孩子,让婆婆能够得以休息。
那时候的张燮林总是心疼妻子,觉得对方工作家庭连轴转,实在太累了。
可殷佳珍回应:“你的比赛更重要,我不怕累,只要咱们一家人心在一处就好。”
1972年,张燮林退役后成为国乒教练,他的工资待遇不错,这让殷佳珍轻松了不少。
1973年,小女儿降生,张燮林为小女儿取名殷鸣,让其随母姓。
后来的后来,张家的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
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她们先后去往瑞典留学。
之后张镝找了个在瑞典乒协工作的男人结婚,生下可爱的混血宝宝,定居瑞典。
张镝夫妇携孩子与父母亲友合影
而殷鸣则在国内结婚生子,生活于父母身边,为父母养老。
本该是大圆满的结局,但张燮林的心里,却始终有愧有憾无法弥补。
当教练,特别是在国家队当教练,可想而知,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张燮林根本无暇顾及家庭。
张燮林亲临全国乒乓文化巡展现场
虽然不知道妻子是怎么将一个家从风雨飘摇拉拔到幸福美满的。
但张燮林清楚,妻子在这几十年里,必定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咽了许多情绪。
他一直觉得自己有愧于妻子,自己是个“欠债人”,欠了家庭的许多情。
记得亏欠妻子,同时张燮林也清楚地记得,自己“耽误”了两个孩子。
张燮林夫妇居中,两边为女儿女婿,后面为第三代
两个女儿张镝和殷鸣曾经都很喜欢乒乓球。
妻子殷佳珍也说过,希望丈夫能够分出时间培养孩子。
可张燮林是怎么做的?他的时间都花在了国家队的女乒队员身上。
以致于殷鸣高中时情绪爆发,责怪父亲说:“当初要是你肯花点时间在我和姐姐身上,我们也许也会进国乒呢?你总是看不见我们!”
真正直面了女儿的“埋怨”,张燮林才被重重冲击。
只是时间一过不可挽回,没有培养女儿们做专业运动员,成了张燮林一辈子的遗憾。
张燮林认为,儿童是国球永远的新希望
结语:
好在女儿们没在乒坛走出一条坦途,她们如今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也走得幸福。
初恋妻子从不埋怨生活,两个女儿长大后各有出息也放下曾经,知礼孝顺。
如今已经84岁的张燮林在运动生涯中成就过自己,在教练生涯中成就过他人。
在生活中被妻子成就,在晚年有后代环绕。
不在一线工作岗位工作,身体倍棒的张燮林仍会参加基层乒乓球活动,教孩子们打球。
张燮林为“希望之星”的小运动员指导球技
一生与热爱相伴,他真是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