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伊万诺夫的贪污案,最近又有了新的进展。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普京在借此敲打完俄军高层之后,可能会放这位“绍伊古亲信”一马。
坚持不认罪的伊万诺夫,日前已经决定提出上诉,他的辩护律师提出了两条主要诉求:一是取消对伊万诺夫目前的监禁措施,而改为保释并软禁;二是,伊万诺夫的案件应该交由军方受理,而不是普通的高等法院。
【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伊万诺夫接受审讯】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出来了,第一条诉求其实只是引子,真正能让伊万诺夫本人峰回路转的,其实就是第二条“由军事法庭受理此案”——这里面那可都是自己人,想要大事化小相对而言简单多了。
另外,伊万诺夫的律师巴卢耶夫还向《生意人报》表示,辩方计划将主要重点放在强调被告人的身份上:伊万诺夫是5个孩子的父亲;拥有“一级祖国功绩勋章”“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英雄”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作为前国防部副部长,伊万诺夫曾为俄罗斯立下了诸多功绩……
有关上诉将于本周进行审议,但无论结果如何,目前种种迹象都表明,作为绍伊古的亲信,伊万诺夫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他可能会跟他的老前辈——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一样,同样因为贪污而落马,也同样由于“为俄罗斯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被免于牢狱之灾。
2007年,谢尔久科夫出任国防部部长,并在任内发起了著名的“谢尔久科夫军改”:师改旅,取消多余编制。总体计划裁军10万人,其中重点减少军官的人数——4年内,俄罗斯军官的人数将从36万5千人减少到14万2千人,减少整整61%。至于最基层的准尉军衔,则全部取消,作为替代,俄军将仿照西方,建立专业的士官团。
【谢尔久科夫的军事改革,出发点是好的】
谢尔久科夫的改革,出发点是好的,苏联留下的旧军队体制,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作战需求。但问题在于,在如此短时间内进行如此激进的改革,甚至要把具有百年历史“准尉阶层”彻底消灭,这样的行为,从上到下得罪了太多人。
当然,学经济出身的谢尔久科夫之所以能当上国防部长,并在上任的第二年就大刀阔斧地搞军改,背后都是克里姆林宫的意志。
但军改失败的这口锅,克宫又不能亲自背,所以就只能先苦一苦谢尔久科夫了——2012年10月,俄罗斯多家媒体突然开始爆料一起关于国防部贱卖土地资产的丑闻,并将矛头指向谢尔久科夫。而就在丑闻发酵一周后,普京解除了其防长的职务,并由绍伊古接棒。
【2012年11月,普京解除了谢尔久科夫的防长职务,并由绍伊古接棒】
而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关于谢尔久科夫的贪污案调查进展十分缓慢,直到2013年11月,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才正式立案,而谢尔久科夫则坚决不认罪并拒绝出庭作证——就跟现在的伊万诺夫一模一样,伊万诺夫虽然被逮捕了,但也是坚决不认罪,也拒绝作证。
直到2014年2月,调查委员会决定终止对谢尔久科夫的调查,因为他是“俄罗斯的捍卫者”“有资格在俄罗斯联邦宪法通过20周年之际获得特赦”。后来,谢尔久科夫还曾在多家俄罗斯大型国有企业担任高层管理职位,活得很潇洒。
既然是替克宫背锅的,那么克宫自然也不会亏待他。
回过头来再看伊万诺夫。之前我们就曾提到过,如果克宫真的有意惩罚伊万诺夫,那么伊万诺夫应该赶紧认罪,展现良好的认错态度,说不定还能多争取一些减刑、缓刑。但结果伊万诺夫却出人意料地不认罪,大有要跟克宫刚到底的架势。
【跟克里姆林宫硬碰硬,伊万诺夫是绝对犯不上的】
不过结合谢尔久科夫的例子,我们或许就能理解,为何伊万诺夫要这么做了。克里姆林宫只是把“涉嫌贪污”作为抓伊万诺夫的理由,至于是不是真要拿这个惩罚伊万诺夫,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如果伊万诺夫现在认罪,反倒是自找不愉快。
目前相对普遍的说法是,抓伊万诺夫,还是为了敲打俄罗斯军方高层。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伊万诺夫是绍伊古的人,因此能决定抓他的,只有普京本人。也就是说,主要矛盾在于普京和俄军高层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关于这个矛盾,大家只能靠推测了。有可能是因为俄军在前线进展不利,军事博主整天批评国防部,各种前线不良情况被报道,指责军队高层腐败,导致普京不得不推出一个典型,平息舆论的同时,敲打敲打俄军高层。
【有一说一,俄罗斯国防部其实也是背锅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普京早就对国防部不满了。实际上,普里戈任和瓦格纳,就曾经是普京制衡国防部的一颗棋子:瓦格纳在战场上表现好,自然会给国防部压力,从而形成良性的内部竞争——但谁也没想到,事情最后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如今为了再次敲打国防部高层,普京不得不拿国防部副部长开刀。
从后来舆论的反馈,包括绍伊古的反应来看,平息民愤、同时敲打国防部的效果已经达到。因此在伊万诺夫的问题上,克宫就可以考虑适当放松一下了。
而伊万诺夫的律师团队,则趁着上诉的时候强调一下“副国防部长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尽可能的帮助伊万诺夫脱罪,这个时机可以说拿捏得非常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8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