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 毛主席的评价一针见血: 他犯了3个错误

趣史談过去2024-05-09 18:00:00  113

作为千百年来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更被对手司马懿评价为“真乃天下奇才也!”

然而,神机妙算的他却在北伐中屡次失败,没有达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自己也星陨五丈原,留下“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悲叹。

而这一幕,也让无数看书看剧的人遗憾不已,发出诸葛亮为何不能统一三国的疑问。

很多人不知的是,这一问题,毛主席早就给出过答案,并且认为“在我看来,他最少犯了三个错误。”那么,究竟是哪三个错误呢?

一、用人不当

马谡街亭失守被认为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人提出,如果派去守街亭的将军不是马谡,情况应该会完全不同。

但毛主席却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战,最主要的错误在于诸葛亮用错了人。

从马谡的品性来看,他确实是正人君子,在诸葛亮擒孟获时,提供了许多帮助。因此,说马谡一无是处,也不太准确。

在出发前,诸葛亮特意交代他要选择在靠近山水的地方安营,但马谡没将它放在心上,不顾部下的劝阻,选择在山顶扎营。

结果被敌人放火烧山,导致街亭失守,蜀汉一方大败,也让北伐形势一片大好的蜀军,失去先机,不得不撤退。

所以,毛主席说马谡武断,做决定不愿听从他人意见,而这样的人不适合做主帅。

除马谡外,在对待关羽一事上,毛主席也认为诸葛亮存在过错。荆州是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策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诸葛亮将信任的关羽留下镇守荆州,却没去思考关羽是否适合留下守荆州。

当然,如果前期单从实力来说的话,关羽确实有守荆州的本事,但关羽的傲气,却让他守不住荆州。

因为他打从心底不赞同诸葛亮提出的联吴抗曹策略。认为东吴并没有什么实力,还不如让蜀国独自对抗曹魏,所以就犯了轻敌之错,让东吴趁此偷袭,夺下荆州。

二、关键战役未亲自督战

夷陵之战中,蜀汉遭遇惨败,不止是将士战死,许多士族大臣也丧命于此,导致蜀汉一时之间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点,毛主席说,诸葛亮明知阻止不了,为何不直接参与其中呢?况且凭他的足智多谋,败的不一定是蜀汉。

再者,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只派了马谡不说,他自己也没有到达前线亲自督战,反而在祁山地区徘徊,最终导致马谡大败,北伐失败。对此事,毛主席也曾在书中写下:“亮宜自临阵。”

事实确实如此,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虽然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确实帅气,但在真正的战争中,主将只有亲临战场,才最为稳妥。在此后几次北伐中,诸葛亮也吸取了此次教训,再也没有犯过类似错误。

三、《隆中对》战略有误

刘备在三顾茅庐时,对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连连惊叹。而后世读者,也通过它对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佩服不已。但毛主席却认为,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这一战略,从开始便是错的,这是为何呢?

在这一点上,毛主席的想法和宋代苏洵不谋而合,苏洵认为,蜀地自收尚有不足,“诸葛亮弃荆州选蜀地,吾便知其败局已定”。

毛主席也认为益州、荆州本就相隔较远,再加上蜀汉兵力本就不足,还要将兵力分为三路,这是极不稳当的。

一旦敌人来袭,不说战事消息难传递,自保都有困难。所以,从这方面来说,《隆中对》很容易让敌人“以多欺少”,不利于蜀汉这方。

诸葛亮一生虽有过失误,但三国局势,瞬息万变,在这个位置上,谁又敢说他一定比诸葛亮做得更好呢?

总之,人无完人,瑕不掩瑜,正是这些错误,才能让后人不断总结,古为今用,更好为人类谋求幸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81859.html
0
最新回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