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欧盟商会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声称,随着企业寻求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并转向东南亚和欧洲,中国作为最佳投资国的地位正在丧失,恢复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信心需要数年时间。
报道声称,欧洲企业目前正在转移投资,以减轻中国与其他国家脱钩的影响,并在其他地方寻找机会。随着中国对欧洲企业投资吸引力逐渐减弱,东盟已成为资金转向的主要受益者,其次是欧洲、印度和北美。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早些时候,只有13%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投资的首选目的地,这是自201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2021年的27%。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2023年在中国做生意变得更加困难,这是自2014年首次提出该问题以来的最高比例。调查认为,建筑行业的情况尤为严峻。
报道还称,超过三分之一的欧盟在华企业表示,他们看到了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建筑和汽车行业最为突出。他们将此归咎于对国内产能的过度投资和中国国内需求的不足,认为产能过剩压低了价格,增加了中国的竞争压力。
实际上,中国欧盟商会公布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代表欧洲企业对华投资的主要趋势,存在刻意抹黑中国营商环境的倾向。中国贸促会4月份公布的一项调研充分说明,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对在华投资有信心。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介绍了今年一季度,中国贸促会对超600家外资企业进行营商环境调研的有关情况。
从市场信心情况看,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七成以上受访外资企业看好未来5年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环比提高约3.8个百分点。过半的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环比提高约2.9个百分点。从在华经营情况看,受访外资企业对在华经营预期总体乐观。过半数受访外资企业反映,预期未来5年在华投资利润率将会提高,包括来自欧洲的受访外资企业。
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外国企业在华投资经营情况,整体上比较乐观,未来将会继续沿着向好趋势发展。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选择。而中方一直都欢迎外国企业在华投资经营,并会继续致力于为各国企业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近期,中国还出台了,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等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举措,也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广泛欢迎。
对于调查显示的中国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同样与事实不符。据了解,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访问中国期间,就指责中国存在“产能过剩”,认为中国在电动汽车、锂电池等领域的巨大产能,对美国企业利益构成挑战。但很明显,“中国产能过剩论”是个伪命题。中方高层访问法国期间,回应产能问题时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代表的是先进产能,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欧盟商会在中方高层结束访欧行程后,就经贸问题指责中国,说明欧洲某些机构或组织,对中国仍存在偏见,始终无法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希望欧洲能够摒弃错误认知,端正立场,推动中欧关系回归正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7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