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没有说文丑和高览是被何人所杀,张郃为什么会中箭,史料的记载也不完全一致,所以《三国演义》把诛文丑的功劳给了关羽、把秒杀高览的功劳给了赵云,我们都找不到足够的理由来否认。
《三国志》和《后汉书》对文丑之死记载都极为简略,对高览之死更是只字不提,但是张郃之死,却出现了两种比较矛盾的记载。
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跟随刘禅投降后,在西晋当过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所以是不能说“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坏话的,于是在《三国志》中只能含糊其辞:“诸葛亮复出祁山,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张郃是主动请缨去追,还是司马懿强迫他追,陈寿没有明说,忠于曹魏而耻为晋臣的鱼豢在《魏略》中似乎在暗示司马懿借刀杀人:“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髀是大腿,射中大腿可能会伤到大动脉,而膝盖中箭,一般都死不了人——在医学不发达的春秋战国时期,挖膝盖就是一种刑罚,极少听说有谁因为膝盖骨被挖掉而丧生。
膝盖骨被挖去都未必死,中了一箭就挂掉,张郃死得蹊跷,陈寿也不知道咋写合适,于是对文丑和高览之死这种“小事”,他也只能一笔带过或干脆只字不提了。
陈寿顾不上写或者有顾忌不敢写的事情,罗贯中却很用心地写了,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说是张郃自己作死:“懿曰:‘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挂虑。’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郃曰:‘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
司马懿是罗贯中替诸葛亮设定的高明对手,如果把司马懿写得太不堪,对树立诸葛亮的形象也没有帮助,所以司马懿一定是要大大滴狡猾,张郃就只能是一勇之夫。谁在街亭击败了马谡,赵云为什么从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为何自贬为右将军,读者诸君当然都知道,诸葛亮也心中有数。
放下张郃不提,咱们还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来看看河北四庭柱中的文丑与高览,以及一枪秒杀高览的常胜将军、虎威将军赵云赵子龙。
罗贯中对赵云很好,所以找不到主儿的功劳,他一般都会记在赵云头上,甚至不惜虚构了赵云枪挑东吴大将朱然的故事——朱然直到东吴赤乌十二年、蜀汉延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49年才病逝,而赵云和诸葛亮已经分别于229年和234年薨逝了。
正史中的文丑在建安五年的延津之战中被杀,高览不知所终,罗贯中归功于关羽赵云,在史料中找不到反证,所以我们就可以依据《三国演义》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了:赵云五六十回合赢不了文丑,为何能一枪秒杀高览?
有人说赵云单挑文丑的时候,是第一次上战场,经验有些不足,所以打“宿将”文丑,能五六十回合不败就已经很难得了,如果是典韦、许褚上去,可能五十回合都不到,就被文丑挑在铁枪之上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徐晃跟许褚单挑过、许褚跟典韦单挑过,两场单挑都是不分胜负,说明“曹营三猛”的武功只在伯仲之间。典韦没机会跟颜良文丑交手,徐晃捞到了这个丢脸的机会:在老板曹操注视下,徐晃二十回合就被颜良击败,老曹一看徐晃败得这么快,就没有让许褚上去出丑——许褚是虎痴而不是虎叉,绝对打不赢的架,他才不会去打。
徐晃还不如许褚聪明,人家许褚眼看颜良不可战胜,就抱着脑袋跟老曹一起脚底抹油开溜,而徐晃在延津口又去挑战文丑。
徐晃以为自己跟张辽联手,跟文丑至少能打个五五开,却没想到张辽被文丑射倒战马后,并没有换马支援徐晃,结果徐晃被文丑撵的沿着河边跑,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徐晃后心就要添一个透明窟窿了。
颜良文丑在白马坡和延津口大显神威,打得曹营诸将“栗然”束手,而赵云在盘河(小说是盘河,有史料写为磐河)之战中却与文丑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而且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看起来还是赵云赢了:文丑当时是想杀公孙瓒,赵云是要救公孙瓒性命,结果是公孙瓒获救,“文丑拨回马去了”。
赵云在盘河之战中虽然没能留下文丑,却在几个回合之后将袁绍的大将麹义挑落马下——《三国演义》并没有说麹义当场毙命,史料中的麹义后来是被袁绍干掉的。
赵云五六十回合没能拿下文丑,看起来好像不如四刀斩杀文丑的关羽关云长,但是比起徐晃,还是要强上不止一个档次,比许褚典韦也只高不低:典韦没机会打颜良文丑,许褚有机会打颜良文丑却没有出手。
赵云跟文丑单挑有没有使出全力,我们从八九年的穰山之战中或许能找到答案:高览与颜良、文丑、张郃并称“河北四庭柱”,即使张郃高览只有颜良文丑一半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比如刘备的铁杆粉丝汝南刘辟就死得很快:“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
刘辟被杀,刘备挥舞双股剑想亲自接战,赵云“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
说高览一点防备都没有是不客观的,因为赵云不是畅通无阻跑到高览身后的,冲破曹军(当时张郃高览均已降曹)阵型,是需要一些时间和力气的。
高览即使是眼里只有可换“赏千金封万户侯”的刘备首级,对长途奔袭而来的赵云,也不能一点防范都没有,而且我们可以推断:袁绍与公孙瓒大战于盘河界桥的时候,袁绍一方除了颜良、文丑、麹义,也应该有淳于琼、张郃、高览,高览对赵云应该有一些印象。
高览全神贯注也打不过赵云,这一点张郃可以作证:想替高览报仇的张郃跟赵云打了三十回合,发现自己再不跑,就会跟高览携手走上黄泉路,拿着孟婆汤碰杯了。
穰山之战赵云一枪秒高览、三十回合败张郃,即使张郃高览只有文丑一半战斗力,跟赵云打了六十回合,应该也分出胜负并交出性命了。
如果只以张郃高览为依据,那么文丑在盘河支撑六十回合就已经到了极限,但是赵云为什么不将其斩杀?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赵云根本就不想替公孙瓒拼命,却肯为保全刘备性命而付出自己的生命。
按照地盘划分,赵云带领常山子弟兵应该是投奔袁绍而非帮助公孙瓒,公孙瓒还很不合时宜地问过赵云这个问题,这就跟晁盖要杀杨雄石秀一样,是很伤人心的,赵云当时只是想救了公孙瓒性命,然后找机会自己离开,所以打文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说白了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赵云对刘备一见倾心,为了刘备他可以舍生忘死,一见刘备有生命危险,原本九十九的战斗力猛然间能爆发到一百二十甚至一百五十,别说是张郃高览,就是颜良文丑出现在穰山并对刘备构成了生命威胁,可能也会被赵云在五十回合之内击败甚至击杀——读者诸君试想一下,道理是不是就这么简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