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评论;再过二十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防预算将有可能超过美国。 如果中国愿意的话,它可以成为一个实力超过在鼎盛时期的苏联和德国的对手。然而,中国对于邻国既不谋求领土扩张,也不打算输出意识形态。它对赶超美国军费开支、形成与美对相当的全球部署、或承担超出其周边地区以外的防御任务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当然,其意图今后有可能会改变。但即使果然如此,因为要形成这些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 美国应该会事先收到大量的警报信号。虽然中国采取了谨慎而务实的政策,但与美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依然存在。随着中国 的力量不断增加,这种冲突的可能性和后果会变得愈加危险。在文中,我们将讨论今后三十年间,最有可能导致美中发生军事冲突的原因。这些原因按其可能性从高到低排列。这些冲突都发生在与中国接壤的周边地区,
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力量都 将聚焦于此。在所有这些情形下,我们都相信美中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这种 判断是基于美国有能力继续保持威慑,从而阻止未来三十年间引发这种冲突的行为。在 讨论完冲突的可能起因之后,我们将讨论这些情形对美国的作战行动会有何影响,以及 它们对防御和威慑所构成的要求。我们检视了为确保与中国的冲突不会发生,美国所需 要保持的能力。在本文结论部分,我们阐述了美国在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方面应 该采取的长期战略。
冲突预案-朝鲜。以下几个原因可能会造成朝鲜的不利影响:经济崩溃、权力交接之争、或在与韩国的战争中的失败。不管是哪种原因,其国内的情形都将是混乱和令人迷惑的。为了 获得食物,或为了躲避战事,几十万或数百万的平民将向边境地区转移。中央控制的消失,也会让北方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处于险境。大国可能会在北部地区开展全面动员,并派遣相当数量的部队跨过江,以便将难民控制在朝鲜半岛以内。 美韩联军司令部在作战方面的首要考虑是掌握弹道导弹发射点和WMD所在地的 安全。如果成建制的朝鲜部队依然存在,那么还需要消除朝鲜人民军远程炮兵 阵地对首尔的威胁。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侧重于特种作战部队、武力介入和空中投 放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将会对美、韩武力进入到非军事区以北而感到不安,
因而可能会 派遣自己的部队进入朝鲜(如果其此时尚未这么做的话),既为弹压骚乱,也为防止美韩 接管朝鲜全境。 尽管韩国将会为这类任务提供相当数量的部队和军力,他们并没有足够能力应付 朝鲜彻底崩溃所带来的大范围影响和复杂局面。因而还需要美军地面部队大量地广泛 介入,以迅速夺取并控制众多地区。其中一些地区面积很大,仅靠特种作战部队和化 学、生物、放射、核、高爆部队无法应付这种局势。 在此情况下,不论是否事出偶然,美、中军队出现对抗的可能性将会比较高,并且冲 突很有可能升级。除了需要介入并处理朝鲜垮台所带来的直接后果,美国也将不得不面 对选择哪种结局的棘手问题:是统一(盟友韩国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还是继续分治(大国倾向于这一结局)。
台湾。虽然中国和台的关系有所改善,并且还在持续改善中,但在关键问题上双方还没有取 得实质性进展,也就是台岛最终的问题能否解决,何时解决,如何解决。还是被大陆所统一?只要这一根本性的分歧存在,台海就存在冲突 的可能性。 海峡两岸的冲突可能以多种形式发生,从中国对台口岸的封锁,到以不同的强度轰击多处目标,再到试图直接进入。美国如果要直接介入到任何这样的紧急事 态,其目的将是阻止收复,并尽可能减少对台的军队造成 的损失。美国的核心任务可包括防止中国夺取空中和海上制导权,控制地面攻击导弹所能造成的影响。这些都需要积极防御、消极防御、以及进攻行动的有机结合,并 可能包括美国对位于中国大陆支援对台攻势目标的打击,而这一切都带有局势升级的 风险。
事实上,中国有可能考虑在先,并为了先发制人,在这一地区发起对美军目标的攻 击。随着中国继续推进军队现代化,美国确保防卫台湾的能力也受到影响。近期,中国将具备可以威慑到美国陆地和海上军力投射平台的能力——也就是美国的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以及台自身的防御设施。这一地区的军事平衡正在转变,这一趋势看 起来是不可逆转的。虽然要突破坚决抵抗越海登陆绝不容易,但台湾的直接防御已成为 一个挑战,在未来数年还会变得越来越难。
网络战。中美的网络战可能是两国武装对立的一部分,或者是其前奏。又或者,它仅仅只会始于网络空间、限于网络空间。这里引述的情况则主要指后者,虽然网络战有可能引发武装 冲突。 互相搜寻敏感数据,而遭到对方报复;军方可能会寻求并获准干扰美国收集和散布关于中国战略核计划项目方面的情报。这种行动将被美方判定为网络攻击,从而招 致报复。此类袭击可能会破坏美国赖以收集关键情报的系统,包括警报系统。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是军方在发动攻击,美国可能会决定进行报复。鉴于美国很难访问对应 的情报网络,美国可能会报复支撑中国运输系统的网络,包括商业航运和军事后勤,以此发出对冲突升级的危险性警告。这将对中国贸易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此外, 由于美国侦查中国军队的能力下降,太平洋司令部将受命提高其警戒级别。 若是中国不希望升级成为武装冲突,它可以用“软杀伤”(例如,通讯链路干扰)进行回 应,共击支撑太平洋战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C4ISR)网格 的美国卫星,美国也会做出类似回应。由于中国和美国的网络防御对如此庞大和复杂的 攻击都抵御不足,双方可能诉诸反击,希望能保持威慑。 随着网络战升级,中国和美国的重要网络可能遭受暂时但重大的损失,给股票、 货币、信贷,和贸易市场造成冲击。虽然双方避免将对抗升级为热战,经济损失可能相 当之巨。中美在伊朗问题上的合作将会停摆,朝鲜半岛局势可能升温。不会有人员伤 亡——而是广泛的损失,紧张对立,对网络安全信心全失。这场网络战没有“赢家”。
南中国海。南中国海地区有许多潜在的导火索。一定程度上,中国拥有几乎整个区域的主权, 与多个相关国家的主张相对立;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附近地区发生了有限的冲突。海洋对峙可能导致更广泛的冲突,例如,越南和中国之间 的海洋争端升级为两国之间的地面战争。当南中国海或其周边危机升级时,美国盟国菲 律宾可能会诉诸美国。中国最近称,该地区是其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根据冲突的性质及严重程度,美国的行动目的可能小至秉持航行自由,对抗中国控制南中国海海域活动的努力;大至在东南亚发生地面战争时,协防菲律宾,防止空 中或海上进攻,或者援助越南,保卫另一盟国泰国。一旦南中国海或东南亚发生冲突,局势将要求美国空军和海军力量确保友军战场 优势。地面战争可能要求美国陆军介入——尤其是特种作战部队和强攻能力。
目前,中国将大量军力投放到南中国海区域的能力仍相当有限;特别是,解放军的 陆基战斗机无法在远离基地的范围内有效作战。如果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建造航空母舰, 发展空中加油能力,这一情势将发生变化。不过,在未来二十年内,南中国海和东南亚 的直接防御仍然是一个可行的战略。
日本。中日关系仍然存在争议,这至少有两个原因。首先,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从十九世纪末到1945年期间的战争引发中国的愤怒,这一情绪持续至今;而且在中国眼中, 频频伤害中国人的感情。其次,目前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端,双方对中国东海专属经济区的主张重叠,这些争端不 断刺激两国关系。如果中国东海发生海上事件,或者因为海上问题而恶语相向,局势升级,两国有可能发生冲突。 如果中日发生争端,美国的目标是协防日本;同时,尽管中国“崛起”,美国仍然保持 着亚洲国家首选安全合作伙伴这一地位。这样做将需要我们帮助减少日本及其军力损 失,恢复相关的空中及海上主导权。这可能需要美国和日本考虑对大陆目标进行打击, 但也要考虑到随之而来的战争逐步升级的危险。
随着中国军力增长,尤其是其海军、空军和导弹投射力量的增强,美国处理此类冲 突的代价将稳步增长。但只要美军不从西太平洋撤出,日本自卫能力没有大幅下降,在 未来二三十年间,对日本的直接防御策略仍然是可行的,虽然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印度。中国和印度彼此认为对方是亚洲大陆的地缘对手;如果在其长期有争议的共同边界上发生事件,或在应对失败邻国(如缅甸)时发生争端,两国可能引发冲突。如果这两个 世界人口大国发生上述冲突,由于双方都拥有核武器,冲突存在着相当大的升级风险。在以上两种情形下,美国可能会寻求置身度外;其最关注的将是居住在该地区成千 上万的美国平民的安全,以及在一个或多个受影响国家执行大规模和复杂的非战斗人员 撤离行动的可能需要。这一行动的障碍十分复杂,其挑战令人生畏;需要 大量的海空军力量和地面部队。美国可能会给予印度公开外交支持,并悄悄为新德里提 供情报和军事装备。美国的战略目标将是阻止中国获胜,同时避免战争的垂直升级(即 使用常规或核弹道导弹)或横向升级(例如,巴基斯坦参战)。
作战考量。上述预案代表了在未来十年中,美国可能面临的涉华军事突发事件。它们表明,虽然中美开战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国需要大量的先进军事能力,威慑或不断增长的中国军力。无论如何,这也是维护区域稳定,保证美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所必要的。这无 疑受到解放军不断增长的军力影响,同时也受限于冲突发生的多样化环境、地理和领 域——包括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及网络。在朝鲜,可能需要美国的地面部队,战术空 军,空袭和特种作战部队。在台将需要全系海空力量;在南中国海,需要美国的海洋 优势。此外,基于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距离,可能的强度和美军的行动理念,这些事件 可能需要美国大量的C4ISR能力(大部分基于太空)。除朝鲜半岛之外,这些突发事件不 需要大量的美军地面部队,美国也不大可能在东亚的其他地方卷入大规模的地面战争。
最有可能出现的是朝鲜的情况,这很可能导致与中国展开竞争,但可能不会与中国公开冲突;但无论如何,都需要调用大量的地面力量。 一般来说,美军将直接防御作为行动选项之一目前是可行的,尽管对直接防御信心 因地而异,从南中国海(高)到朝鲜(中),到台湾(中低)。这主要取决于中国反介入,区域封锁,及其有限的投放能力所布署的地理位势——例如,短程导弹在中国东部沿海的 对台军事部署尤为突出。未来几年,中国将很难在朝鲜半岛发生的紧急情况中利用这些优势;而南中国海位于中国传感器、通信和导弹能力范围之外,军力投放能力也就更不 用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能够逐步提高目前既有的反介入优势,将其扩展到太平 洋、东北亚地区,并最终到达东南亚。此外,中国网络战和反卫星能力,
将来也 有可能破坏美国的C4ISR系统,从而破坏直接防御。总之,在前线作战的美军可能变得 更加脆弱,而这正是中国军事投资和部署的重中之重。 由于美国军事和作战理念依赖计算机网络和基于太空的C4ISR系统,中国又不断 发展和使用网络战和反卫星武器,这大大加剧了美军进行直接防御的困难。出于这个原 因,解放军似乎认为,太空和网络空间的对峙将有利于中国,因此可能会在这些方面挑 起战端。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不断将军力和C4ISR系统扩展到太平洋,他们也将会成为 美国的网络战和反卫星武器攻击的目标。无论如何,即使中美两国间武装冲突不是由这 些新领域的战争决定,也会受到其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直接防御能力受到侵蚀,美国将升级武器、扩大地域范围和打击目标,以期 恢复战场生存能力,
并打击中国的部队、发射架、传感器和大陆(或者战场以外区域内 其它地方)的其他战力。此外,由于解放军发展网络战和反卫星的能力依靠的是先进的C4ISR,美国将不得不考虑打击中国的卫星和计算机网络。因此,这些趋势将导致双方 都扩大打击目标,以获取对某一特定地理目标的优势,无论这种优势是否有限。 即使中美之间不大可能发生武力冲突,确保直接防御的难度不断加大仍可带来深 远的影响。因为这种趋势可能会刺激中国采取冒险行动,增加美国的顾虑;而当美国盟 国或中国邻国在争端中面临一个更加强势的中国时,这会削弱它们坚持自己立场的决 心。这些趋势来源于中国总体上的科技进步,军费开支可持续增长,解放军的改革是理念的革新,以及美中之间的地理距离。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中国邻国也在经济和技 术上有所发展,
一些国家会选择保持军事质量与时俱进,即使他们在数量上不可能赶上中国的军力增长。 除非未来技术发展出现不可预知的突破,得以保证美军和C4ISR系统的生存能力, 美国不可能,也无财力与上述趋势相对抗。防守台对美军来说已经是一个问题(例如, 航母和附近的空军基地);如果美国在未来的朝鲜或东南亚危机中与中国对抗,其作战选择也很艰难。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会越来越依赖其远程打击能力。随着美国前线 作战部队的生存能力下降,打击距离也必须不断增长。美军在西太平洋战区的作战重点 将发生改变,从有限地域的直接防御转变为升级式回应;最终,如果这些不足以达到作 战目标,则将从基于阻隔的威慑转为基于反击报复的威慑战略。【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