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志愿军师长王扶之负伤回国,偶遇一赶车老丈,于是便乘车回家,两人相谈甚欢,可谁料分别之前,老农询问道:“我儿王硕,12岁就参了军,你能帮我打听一下吗?”王扶之听完浑身一颤,喊道:“爹,我就是王硕呀!”
王扶之,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他参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从十二岁当红军到八十岁退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感动。
王扶之出生于陕西省子洲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岁丧母,随爷爷和父亲长大。由于家境困难,他只念了三个月私塾就辍学打工。1935年,他看到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与百姓休戚与共,心生敬佩,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他就与父亲失去了联系。
他在红军中成长起来,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历经艰险困苦,屡立战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任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
1950年10月,他随志愿军第一批入朝参战,先后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师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部奋勇作战,在马山、金城、汉江等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阵地攻防战。1953年5月,停战协定签署前夕,他带领全师撤出朝鲜回国。
回国后,王扶之得知自己的父亲还活着,住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一个叫做石峁的村庄里。他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想念,便向上级请假回乡探亲。
由于交通不便,他只能乘火车到延安市,然后换乘汽车到黄龙县城。在县城下车后,他发现还有十几里路要走才能到达石峁村。正当他为此犯愁时,一个赶车老丈出现在他面前。
“小伙子,你要去哪里?”老丈问道。“我要去石峁村。”王扶之答道。“正好,我也是去那里的。你跟我走吧。”老丈说着,便拉着王扶之上了自己的马车。
王扶之坐在马车上,心中感激老丈的好心。他看着老丈的背影,觉得有些眼熟。老丈身材高大魁梧,头发花白,穿着一件蓝色棉袄和一条灰色裤子,脚上套着一双草鞋。
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又透出一种坚毅和慈祥。王扶之想起自己的父亲,不禁有些心酸。
马车沿着山路缓缓前行,老丈和王扶之聊起了天。老丈问了王扶之的姓名、籍贯、职业等情况,王扶之也如实回答了。老丈听说王扶之是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志愿军战士,不由得对他更加敬佩和亲切。
“小伙子,你真是个好儿郎啊!你们志愿军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不怕牺牲,与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老丈赞叹道。
“谢谢您的夸奖,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王扶之谦虚地说。“小伙子,你说得对。我们都是一家人。你知道吗?我也有一个儿子,他也参过军。”老丈突然说道。
“是吗?您的儿子在哪里参军?”王扶之问道。“他在陕北参加了红军。”老丈说道。“哦?那他现在在哪里?”王扶之问道。“我不知道啊。我跟他失去联系已经有十八年了。”老丈说道。
“十八年?那是什么时候?”王扶之问道。“就是1935年啊。那一年,红军在陕北活动,我儿子看到他们和百姓一条心,就想去当红军。他跟我说了一声,就跑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消息。”老丈说道。
“您的儿子叫什么名字?”王扶之问道。“他叫王硕。”老丈说道。王扶之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震。他想起自己的别名,想起自己参加红军的年月,想起自己和父亲的分别。
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老丈,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父亲!王扶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
老丈见王扶之突然晕倒,吓得赶紧停下车,下车查看。他发现王扶之没有受伤,只是昏迷不醒。他急忙用水洒在王扶之的脸上,拍打他的脸颊,喊道:“小伙子,你怎么了?快醒醒啊!”
过了一会儿,王扶之慢慢睁开了眼睛。他看到老丈关切地看着自己,心中涌起一股亲情。他想要叫出“爹”的声音,但又不敢确定。他犹豫了一下,问道:“您……您叫什么名字?”老丈听到这个问题,有些奇怪。他说道:“我叫王德富。”
王扶之听到这个名字,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老丈的脖子,哭喊道:“爹!我就是王硕啊!”老丈被王扶之突然抱住,一时愣住了。他听到王扶之说自己是王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推开王扶之,仔细地打量着他。他发现王扶之和自己有几分相像,尤其是眼睛和鼻子。他想起自己十八年前送走的儿子,想起自己多年来的思念和期盼。他心中一阵激动,问道:“你真的是我的儿子?你真的是王硕?”
“爹!我真的是您的儿子!我真的是王硕!”王扶之再次抱住老丈,泪流满面。老丈也抱住王扶之,哭笑不得。他说道“我的儿啊!你终于回来了!你知道我多么想你吗?你这十八年都在哪里?”老丈问道。
“我这十八年都在跟着红军打仗。我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我现在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刚从朝鲜回来。”王扶之说道。
“我的儿啊!你是个好儿郎!你为了国家和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老丈激动地说道。就这样,父子俩一边聊天,一边走着。王扶之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父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