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见降到濒危, 耶鲁毕业的南京女孩为这种小青蛙拍了一部纪录片

新华报业网2024-05-09 00:00:00  86

无斑雨蛙曾经是稻田里常见的一种小青蛙,但两栖动物专家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阿迈尔经过多年调查发现,如今无斑雨蛙已经骤降到极度濒危级别。南京女孩王宁婧耶鲁大学硕士毕业后,到英国学习野生动物电影制作,毕业作品聚焦无斑雨蛙这个种群,拍摄了一部纪录短片《与蛙》科普它们的故事。近日,在南京举办了该片的首映式。王宁婧说,在拍摄过程中收获了惊喜,对保护无斑雨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她还想继续拍摄无斑雨蛙,努力让无斑雨蛙重回南京。

从小梦想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

研究生期间实现了梦想

5月5日,纪录短片《与蛙》首映式在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举行,导演王宁婧与观众分享了无斑雨蛙面临的危机,还有很多幕后故事。

王宁婧与观众分享了无斑雨蛙的故事

王宁婧高中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自幼喜欢生物和大自然,2014年到浙江大学读生态学加英语专业。她中学选的是文科,转学理工科课程后克服了很多困难。由于她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农业生态学,王宁婧时常需要到偏僻山区调查、采样,或者在实验室待到凌晨。大三的时候,她就曾经代表实验室投稿并在第102届美国生态学会年会(ESA)上作学术报告,探讨传统农业系统对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王宁婧多才多艺,高中阶段就获得过江苏省中学生武术锦标赛女子传统器械第一名、集体拳一等奖;香港国际武术节女子软器械第一名等多个荣誉。大学时加入校武术队,获得了浙江省首届大学生武术竞艺大赛女子软器械亚军、女子长拳季军等奖项。同时,王宁婧还是浙大一个校园乐队的主唱,多次在音乐会上进行表演。

生活中的王宁婧

浙大毕业后,王宁婧到耶鲁大学攻读硕士,选择环境健康科学这个与生态学高度交叉的专业。

本科期间,她就利用丰富的野外实习机会观察和拍摄自然,并在网络上和网友们分享。她曾经想过继续做科研,也想过毕业后找个高薪工作。但她从小就有一个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梦想,发现“只有在野外的时候才能找到自我,也想要换一种形式去继续我对生态学的爱!”

2021年,王宁婧26岁,她又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申请了西英格兰大学野生动物电影制作专业硕士。这个项目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进入纪录片行业工作,但学习强度非常大,毕业要求是独立完成一部野生动物纪录片,她经过一番调查,没有去高原或者雨林等地方拍摄,而是选择了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青蛙——无斑雨蛙,把它作为拍摄对象。

无斑雨蛙面临极度濒危

她决定为它们拍纪录片

王宁婧决定拍摄无斑雨蛙,与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阿迈尔有关。

阿迈尔教授是IUCNSSC两栖动物专家组联合主席,原来的研究项目主要围绕水原雨蛙进行,那是一种生活在韩国的雨蛙,数量正大幅减少,根据IUCN(2014)的评估,大约还有五六百只,处于濒危(EN)状态。

他到南京林业大学任教后,对另一种雨蛙即无斑雨蛙非常感兴趣。阿迈尔说,中国现有8种雨蛙。

无斑雨蛙(高原摄)

无斑雨蛙原本在华东地区分布非常广泛,模式产地在上海。它是一种绿色的蛙,背部没有斑点或条纹(冬眠期间除外),这也是它们被叫“无斑”的原因。它的眼睛和鼻孔之间有一条非常细窄的条纹。另一种中国雨蛙(Hylachinensis)的眼睛和鼻孔间则是宽而棕色的条纹。无斑雨蛙还有一条显著的侧线,将绿色背部和白色腹部分隔开来,通常没有黄色。长相相似的中国雨蛙侧线含有棕色斑点和大量黄色区域。无斑雨蛙有着独特的叫声,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而且跟音调更高的中国雨蛙很不一样。

无斑雨蛙

IUCN给无斑雨蛙的评级是无危(LC),然而他发现,目前无斑雨蛙的数量也许早已经骤降到极度濒危级别。上海多年前已经找不到无斑雨蛙,在南京也很难发现它。

经过多年调查,阿迈尔教授在南京周边发现了4个独立的无斑雨蛙种群,总计约有100只雄性个体。这些种群大多在安徽省,仅有少量分布在江苏省,其中两个种群的规模小得令人难以置信,说明无斑雨蛙很可能已经在这些地方功能性灭绝。

2022年8月,阿迈尔发出《寻找中国最后的无斑雨蛙》一文求助,向网友征集发现了无斑雨蛙或疑似无斑雨蛙活动的线索。

阿迈尔发出《寻找中国最后的无斑雨蛙》一文求助

王宁婧看到阿迈尔的求助,仿佛开启了蝴蝶效应,“原来这个听上去有些陌生的名字和我的生活有这么多关系——我的老家江苏泰兴是无斑雨蛙最后的种群地之一;我的姑爹曾向我形容过他们小时候在田里捉雨蛙玩的景象;我在浙江大学学习生态学时生科院的实验楼里也曾摆放着一瓶1955年采集于天目山的无斑雨蛙标本,但很多年之后那里再也没有发现无斑雨蛙的踪迹了……”

于是她决定毕业作品就拍摄无斑雨蛙,跟着阿迈尔一起去探寻无斑雨蛙的踪迹。

王宁婧与阿迈尔

拍摄过程很辛苦

前期写了50页的风险评估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主要是在2023年夏季完成的,野外拍摄用了大约半个月时间,但是前期准备时间很长,后期制作也用了很长时间。

王宁婧分享她的片子《与蛙》

第一步是做调研,王宁婧和阿迈尔教授先通过网络开展数次视频会议,了解无斑雨蛙的行为模式,她还看了很多学术文章,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是筹集资金,她很幸运,得到南京红山动物园本土区的支持,因为他们非常关注本土物种,之后组建团队,准备拍摄。

西英格兰大学野生动物电影制作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规范,就是在拍摄之前先做风险评估,王宁婧写了50页,事先把各种问题都考虑到,比如在稻田边走可能会滑倒,带电的设备可能会造成触电,夜间拍摄对团队的身心会造成什么损害等。

核心拍摄团队是她和另一位摄影师,还有一个朋友协助。他们先跟着阿迈尔一起去做调查,学会怎么找雨蛙之后就自己去拍摄。“基本上我们每天五六点钟跟着阿迈尔一起从南京出发,他先通过地图和模型确定可能存在无斑雨蛙的地方,我们天黑之后沿着稻田在每一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如果听不到无斑雨蛙叫,就去下一个地方,每天基本上都要找到凌晨一两点钟。白天还要梳理素材,同时根据前一天的行程,确定下一步的计划。”

王宁婧拍摄纪录片

真切感受到它们面临的危机

未来还想做更多尝试

在拍摄期间,王宁婧真切感受到无斑雨蛙面临的危机。

有一片小湿地,他们调查很多次之后,觉得是无斑雨蛙最多的地方。前一天晚上,他们还看到有一只雨蛙在田边上的草丛里鸣叫,第二天去的时候,发现村民为了播种,把草除掉了。王宁婧不知道那块田里的无斑雨蛙是跑到别的田里去,还是在栖息的时候被机械清理掉了,当时就流下了眼泪。

水泥硬化沟渠对无斑雨蛙等两栖动物来说威胁很大,因为它们难以攀爬,而且水泥沟渠不容易附着水草,使它们失去生存环境。在泰州的无斑雨蛙种群栖息地点,阿迈尔在2022年调查的时候发现还有30多只在鸣叫。王宁婧去那个地方拍摄时,只听到寥寥几只在叫。“泰兴的人工硬化沟渠比较多,我们去的时候,发现少数无斑雨蛙聚集在仅有的几条有天然植被的田埂上叫,我希望它们能够得到关注。”

王宁婧在拍摄

在拍摄的最后一天,王宁婧有了一个惊喜的收获,不仅让这部纪录片圆满结束,而且对保护无斑雨蛙起了很好的帮助作用,等到全片正式上线的时候,观众们就可以看到。

王宁婧给这部纪录短片起名《与蛙》,就是想强调无斑雨蛙这类物种和我们人类的关系。这部片子入围了第47届国际野生动物电影节的自然纪录短片环节。她“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科学家和大众之间的桥梁,通过拍摄纪录片,做一些科普。比如《与蛙》这部片子,我把无斑雨蛙的特点介绍给观众,希望能让大家先关注到这种小青蛙,了解它面临着的生存危机。”接下来,她还想拍《与蛙》2.0,想了解更多无斑雨蛙的行为和故事,还想与动物园等机构共同努力,让无斑雨蛙重回南京。

紫牛新闻记者|宋世锋

剪辑|万惠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836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