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纸通告引发热议。
3月25日,江苏省南通市民政局、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要求全市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违反相关规定的,将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清明将至,不少地方发布了有关文明祭扫的通告,内容多是倡导“厚养礼葬” 观念,不铺张、不攀比,以简洁朴素的方式祭奠逝者,等等。这样的提醒,尽管年年强调,但考虑到移风易俗的长期性,仍十分必要。
但是,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并不意味着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可以简单粗暴“一禁了之”。南通市有关部门在通告中明确指称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属于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并禁产禁销,这样以“一刀切”的行政命令治理民俗,恐怕并不合适,效果也未必好。
中国人的殡葬传统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史、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撒个纸钱,烧个纸扎,这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习俗,岂能一句话就变更、取消?
纸钱等殡葬用品,寄托着生者的哀思,人们也希望逝者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够感知。这是中国式的“慎终追远”,是一种丧葬礼仪,也是传承文明和尊重祖先的重要方式。
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往往会有一个“活化”的过程,“俗”运用得多了,就会成为“礼”,是为“因俗制礼”;而“礼”也会不断牵引着“俗”,是为“礼俗互动”。所有这些,就其本意,均指向“重死厚生”。或许这里不排除“落后”的成分,但将其一概命名为“封建迷信”,未免有些草率了。
此外,即便是希望移风易俗,也应循序渐进。毕竟,风俗礼仪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其更易,同样需要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试图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将人们引向“文明祭祀”,可能会欲速则不达,甚至沦为“一纸空文”。
而从现实的行政操作中,上级部门发布这样引发广泛争议的通告,也等于置基层于两难境地:若执行,缺乏必要性和正当性,恐怕很难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若不执行,又有损有关部门的公信力。
从南通两部门发布这份通告的前后表现,也可看出时下一些地方存在的行政随意性。据媒体报道,该通告引发关注后,南通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老百姓有些议论,可能是没有吃透(文件)或者是我们没有解释明白,但和老百姓慎终追远是两回事,没有必然的联系。”
对此,人们希望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更科学、合理,在发布政令前全面深入调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这样也有助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客观而言,清明时节,祭扫先人时若随意动火,确实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发生山火,造成严重损失,就是前车之鉴。但讲防火就不妨直白地说,此前,不少地方的清明祭祀通告就明确强调,要提高防火意识。
总之,倡导文明祭扫不应“一刀切”,老百姓有祭奠时撒纸钱的权利,对此有关政策还需更加人性化、更具灵活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