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的一间茅草屋内。
父亲按辈分给他取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祖父给他取乳名“钟伢子”。
到他父亲这辈,家境已衰落,只剩下八九亩荒土坡地,种些棕、茶、杉树和毛竹、红薯、棉花等物。
祖父去世后,祖母年迈,父亲因为劳累得了哮喘病,只能拄根棍子走路,干不了活,靠给人家装殓死人挣口饭吃,全家只依靠母亲干活养家。
他6岁时,母亲送他到姨父的私塾里,断断续续读了两年书。
8岁时,他母亲去世,他的襁褓中的小弟弟饿死,他的学业也中断了。
家中剩下他祖母、父亲、两个弟弟和他5口,靠他祖母带着弟弟讨饭活命。
他也曾带着弟弟去讨了一次饭,但后来,他受不了人家的白眼,说什么也再不去讨饭,而是拿起柴刀上山去砍了一筐柴,背到市上换了点米回来。
10岁时,他去给人家放牛,割草,再干很多杂活,挣点钱,换回点米来,勉强糊口。
13岁时,他到6里地外的黄碛岭煤窑当童工。车水、背煤,拼死拼活干了两年,煤窑老板因为亏损逃跑了,他只拿回来了4升米,8块钱。
他再回到家里上山打柴为生。
15岁那年,有人告发他“聚众逼粜,开仓劫粮,并拆毁屋瓦”,被都团和县署拿办。他趁黑夜带着亲友们送来的800文钱离开了彭家围子,逃到了西林围修堤处当了堤工,围湖造田。
他又挑土,又当伙夫,累死累活干了两年,挣了两石半米工钱。
因为活累工钱少,他和堤工们罢工、停工,要求过年前预发工钱等事,遭到驱逐。
1916年,18岁的彭得怀又回到了家乡。
这一年,他和他的表妹周瑞莲定下了亲事。
周瑞莲是他姑妈的女儿,两人青梅竹马。从小就一起插秧、割禾、砍柴、捉鱼,形影不离,如同兄妹,互相喜爱,感情很好。
定亲后,彭得怀决定到靖港参加湘军,赚点钱回来,把表妹娶回家。
在投军的路上,他避雨躲进了一个山洞,看着山洞上岩缝中滴下的水滴,和山洞地面岩石上的石坑,他感觉到了“水滴石穿”的力量,于是给自己改名为“石穿”。
他在靖港招兵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彭得华”,“石穿”。他成了湘军第二师第三旅第六团一营一连的二等兵。
他在军队中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文武训练成绩都很优异,因此深得营长连长的赏识。
连长提拔他当勤务兵,让他读书、学习文化,送他到团训练队训练。
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中,他作战勇猛,很快由二等兵升到一等兵、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排长,到1920年,他又被任命为代理连长。
这时,他接到家中来信。来信说,他的未婚妻周瑞莲家中借了地主家的债,无力偿还,地主逼债时,她的父亲自缢身亡,她的养母气死,地主要卖她抵债,她被逼之下,跳下了山崖,口中还呼喊着“钟伢子”的名字。
彭德怀看完信后,悲愤欲绝,他到军队苦苦打拼几年,熬成了一个下级军官,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舍不得吃喝,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攒下了几个钱,想着不久就能把瑞莲娶回家,可是,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他发疯似地冲向一座山头,面对家乡,心潮起伏,久久凝望,屹立不动。
他发誓,要终身不娶,以告慰他未婚妻子的魂灵。
第二年,他随连队来到华容县注滋口,在这里他支持和策划贫苦农民,杀掉了当地的税务局长、盐工局长、恶霸地主区盛钦,没想到这家伙的哥哥是湖南督军赵惕恒手下的高级少将参议,彭德怀因此受到通缉,不得不逃回离别了九年的家乡。
在家中,他看到两个弟弟也已经长大,父亲已老得不成样子,连咳带喘,82岁的祖母躺在床上,大小便也得有人照顾。
他在家中起早贪黑地种地干活,但家中没有女人理家,还是一团乱糟糟。
虽说他回来后,有几拨亲戚朋友过来给他提亲,但他仍然想着他死去未婚妻和他发过誓言,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他的祖母对他说,你也这么大了,家中又是这种情景,该找一个堂客了。
彭德怀看看祖母,再看看父亲,再看看这个乱糟糟的家,唉,是该找一个女人了。
1922年3月,12岁的细妹子坐着轿子,进了彭家,成了彭德怀的妻子。后来,彭德怀给她改名为刘坤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