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曾经的宣传片,就是把成本做到极致,把利润低到无对手。
我记得描述的是一个卖纸巾的店,企业去厂里动员,而这个厂,也把利润降到了极致,每一包纸巾,只赚1分钱,只靠量来取胜,最后,席卷对手,把对手杀得片甲不留,靠着这些先锋,多多把其他平台的用户全部吸引过来,主打一个便宜。而且把下沉市场也席卷了过来。
以前在农村,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姨大妈们网购,现在,他们比谁都购物地欢。每天打开小程序,东看西看,专找便宜的东西下手,他们还喜欢玩让朋友砍价阿这些活动,你别说,对于我们来说没法完成的任务,他们都能完成,因为有时间,群体大。
但我想说,除非你是平台扶持的,对于其他小卖家来说,低价并不可取,你可能累死累活,最后一算,也不赚钱。
我有一个朋友,十多年前,电商最盛的时候,他潜下心来做电商,他做的是沙河货,一条裤子,进价35,他就卖39,他就只赚5块毛利。那个时候,营商环境还不错,开广告也不用花太多钱,还没那么多白嫖的,每个月,他营业额看起来不少,每天打包,发货,忙得团团转,最后月底一算,也就能保持不亏,偶尔维持得好,能赚一点。
可是这样子干,就会是明明没有错过风口,但你没有积累,等风口过了,你就开始亏钱了。
普通小卖家,量是不可能上去的,那么,保持一定的利润是必要的,虽然价格上去了,你的量会下来一些,但你卖一件的,可能原来得卖5件,但你可能不需要请太多人,不需要租太大的仓库,不需要租大的办公室,成本降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这样,才能良性循环。
现在很多福建的卖家,他们就是家族里人一起干,不请人,可能他们有自己的专有的货物渠道,请人容易被别人复制。但他们自己干,容易控制成本,就跟河北货能做到那么便宜一样,院子是自己家的,工厂是自己的,工人是自己家里人,成本做到极致,利润稍放大一点,那日子就很好过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