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宋希濂想带30万大军退守缅甸? 老蒋不悦道: 你想当西南王

妙之评过去2024-03-24 22:16:33  101

1949年8月10日,行色匆匆的宋希濂顶着烈日,跟着警备人员前往汉中机场,见到了他心心念念,来到川渝督战的在黄埔老同学胡宗南。

两人在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开始就国军所面临的形势展开了分析。

要知道,当时国军最后一个抵抗地区也仅剩下一个西南,而负责西南防守的,正是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战区级别)和胡宗南。

胡宗南和宋希濂(剧照)

对于自己这位和自己交情还算过得去的黄埔老同学,胡宗南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对于西南战局的看法

“西南云、贵、川诸省,虽然仍在苟延残喘,但内无中心,外无强援,如何能支撑下去?……二野百万大军,挟雷霆万钧之力,借泰山压顶之势,卷击一盘散沙的西南地区,不啻是举手之劳的事情。集结在这一地区的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概括起来就是——“单单靠咱们哥俩,是守不住西南的”

听到胡宗南这个违逆老蒋的言论之后,一向沉稳的宋希濂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寿山兄(胡宗南的字)所言甚是,小弟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釜底抽薪””

宋希濂的釜底抽薪

汉中决策,三十万大军入缅

听到宋希濂说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之后,胡宗南也是眼前一亮,拉着老同学的手,期待的看着宋希濂如所谓的 “釜底抽薪”之策。

这里需要说的是,宋希濂的这个“釜底抽薪”计策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他早在1949年8月4日,也就是一周前就有的想法,从这里可以看出此人的战略眼光并不弱于杜聿明。

8月4日,宋希濂因为长沙陈明仁给自己写的劝降书在苦恼的时候,自己手下一个补给司令罗文山前来找他,他在苦闷之余,将自己当时对于时局的看法说了出来。

在指挥作战的宋希濂

大致是:

如果(二野)入川作战我们(国军)力量弱了,不可能在正面和他们决战,最要紧的就是要避免被被包围的状态。而至于如何避免这个结局,我认为可以将咱们这十多万人拖到滇西去,背靠缅甸,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不至于被消灭就好了。等到国际形势变好了,就能伺机而动。

而且,宋希濂看到自己这位亲信,对于撤退露出疑惑的时候,也趁机说道

“在抗战时期,我曾率军(担任11集团军总司令)在滇西驻屯国几年,对那里的风土民情都很熟悉,滇西有高黎贡山、怒江等复杂的地形,易守难攻,而且哪怕滇西不守,我们可以推到缅甸的腊戍、曼德拉等地,那里曾是远征军的基地,当地民众并不排斥我们(国军),而且二野肯定回顾及影响不敢越国境作战,到时候我和胡宗南手上起码有30万生力军,自然可以进退自如……

当然,这个提议也是到二人之间点到为止,并没有深入交流。

在滇西的杜聿明

而再此次见到胡宗南之后,宋希濂则再次将自己的这个想法跟胡宗南兜售。

而宋希濂大感意外的是,胡宗南听完这个计划之后,大呼

“老宋,你这个计划好极了,好极了”

可见宋希濂的这个计划,与想要从西南退却的胡宗南想法不谋而合。而看到胡宗南很感兴趣宋希濂,则再次趁热打铁,进一步补充。

宋希濂继续说道

“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我们要先控制西康和川南地区,作为逐步往滇西转移的前进基地,等二野入川之后,立刻将部队转移到滇西的腾冲、保山、龙陵和芒市等据点,”

而且为确保这次行动的成功性,宋希濂还建议如果滇西守不住的话,为了顾虑到缅方不让入境的尴尬,应当在撤退中保留一定数量的汽车、辎重、战车、以及山野炮和榴弹炮,一旦出现冲突可以立刻撕开防线,占据战略要冲。

在西南准备撤退的国军

而胡宗南为了证明自己在行动上支持宋希濂,在商量途中叫来了亲信罗列,根据宋希濂的指令布置任务。

两人商定从胡宗南所部调动一个军,以编练和休整的名义开赴川南的乐山、峨眉等地区,准备入驻西康,而宋希濂则派遣一部分兵入驻泸州,为将来主力沿着盐津、昭通等地开往滇西做好准备。

谈的上头的两人,甚至还想鸠占鹊巢,强势入驻西昌直接解决解决四川王刘文辉,控制西康,将其作为前进根据地。

就这样两人之间的秘密会谈(有时罗列也来参加),一直继续到深夜两点多钟,足足谈了六个多钟头, 最后意犹未尽的二人,决定等老蒋到重庆督战时候,自己面呈汇报……

对计划很好看的胡宗南

老蒋入场,痛骂二人

就事论事而言,当时宋希濂的这个想法也是不无道理。

就如同他所说的那样 ,当时国军别看连同刘文辉、卢汉、邓锡侯等川滇地方势力在西南还有90万大军,但这些都是没经过编练,装备很差的地方二流部队,真正能称得上正规军的还得是胡宗南和宋希濂的40多万大军,但面对我军不是以卵击石?

而主动退守滇西一方面可以利用地形挡住和迟滞我军进攻,另一方面真的顶不住就入缅打游击,等国际形势好转,再伺机反攻,怎样都比正面和我军作战结果要好。

滇西额地形易守难攻

对于我入进入西南作战的二野来说。

本身就是要尽可能的以快打快, 以决战的形式将西南国军主力消灭在川渝的开阔地一带,避免他们逃窜到边境,利用边境休整和保存实力,毕竟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很难让我军可以大规模入缅清剿他们。

真的让他们盘踞在边境,可能真的就像牛皮鲜一样一直贴西南边陲,想吃掉也要投鼠忌器,而且30万大军的压力,对边境的我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所以,真如宋希濂和胡宗南所愿的话,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进攻西南的我军

不过,信心满满的两人为能得以保存实力,做着西南王的美梦找到老蒋汇报的时候,却遭到老蒋的当头一棒。

不仅反对了他们的这个“不战而逃”的想法,还怒骂他们“愚蠢至极”。

根据《鹰犬将军·宋希濂回忆录》里面的记载就是

“我们曾根据当时的形势,不久就会向西南进攻,避免决战积极设法保存实力,实为上策等意见。可蒋不仅坚不同意,而且最后面有愠色,这样我们就无法再说下去了。因而这个计划也就搁置起来了”

老蒋非常不同意两人的想法

而其实老蒋之所以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主要不外乎这几个方面。

首先,西南太重要一定要守。

根据老蒋的说法,那就是当时东南除了宝岛和浙东那些群岛之外,桂系掌控的华南地区也将不保,在二马扶不起的的情况下,老蒋在关内仅剩下一个西南能守了,如果西南再不守的话,他就只能“流浪宝岛”了,而孤家寡人的他,缺乏和我军对抗的资本,那些背后的老板又怎会再次支持他呢。

而守住了西南,他就还是国军的话事人,哪怕白崇禧等人也会投奔他(事实上后期白崇禧也是赞同守西南的),他就依然可以靠着西南天堑和我军相抗衡。

因此对老蒋来说,西南就是他的根本,不可能会放弃,哪怕放弃他也不会部长而逃。

其次,就是西南未必守不住

当时老蒋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西南地区素来形势险要,物资丰富,尤以四川人力物力均很充足,必须努力保持这一地区,成为反攻的根据地,刘文辉等人虽不可靠,但由于利害关系,他们抵抗的态度是一致的,现在只要他们不在后面捣乱,应设法团结他们以安其心。”

当时90万的国军,再加上地势和天险,看起来就如同抗战时一样,这也是老蒋坚信能守住的根本。

但实际上,老蒋的这个观点无非是一厢情愿的说法罢了。

在西南的国军精锐们

为何这么说?

当时他这90万国军,能战的也就45万,而且与西南互为犄角的西北已经被我军解放,华南地区也即将被我军控制,入川的不仅有二野,也有从汉中由北向南的一野大军,甚至还有从广西进入云南和贵州的四野部队。腹背受敌又怎能守得住?而且一种川系和滇系军阀,与抗战时期统一抗张不同,现在的他们已经在想后路了,指望他们抵抗我军压根不现实。

但此时因为四川太重要了,所以老蒋宁愿当鸵鸟也要相信自己能守得住西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老蒋都快疯狂了……

西南的军阀们,并不认同老蒋

最后,就是老蒋对于部下们的不放心

宋希濂和胡宗南心保存实力打的什么主意,老蒋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无非就是占据缅甸自立为王,假如西南失守,老蒋也就只有滇缅和宝岛两个根据地了,可宝岛才多大。如果后面的势力转过头来支持度这两人,他就真的成为光杆司令了。他不让撤退到西南自然也是防一手自己这两位手下。

事实上宋希濂在西南战役最后阶段,就是想这么干,当时他们往西康撤退的过程中,直接关掉电台,置老蒋的手令于不顾,颇有打到滇西去,自立为王的趋势,这要这样那宋希濂就真的成

西南王了!

从老蒋的角度来说,自然也不愿意让他们带兵不战而逃。

想要脱离指挥的宋希濂

不仅是从老蒋角度,从现实的角度他们想要撤退到滇系和缅甸也是困难重重……

且不说他们提前出撤退会导致四川门户洞开,我二野大军可以长驱直入追上他们,以我军的行军速度,通过迂回穿插直接包了饺子,那就真的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退一万步说,哪怕他们到了滇西,在这山区里面,补给要怎么办?从外地的物资怎么进入,而且他们进入缅甸后面的宗主国英军会答应么?

以上种种不确定等因素,也是老蒋叫停这个计划的一切客观因素。

在异域的国军孤军

总而言之,正如宋希濂所说,还好老蒋叫停了这个计划,要不然我军将解放西南的难度,可能真的要检举不少,而且时间也会顺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615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