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从唐朝苟活到宋朝、历经13位皇帝的奇男子

青文评过去2024-05-08 14:57:47  56

提起五代十国时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混乱。“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便是五代十国的真实写照。皇帝都朝不保夕,更何况其他人呢?

但是有这么一位武将,在五代十国的洪流之中,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审时度势,居然活到了宋朝,历经13位皇帝,得以善终。

不得不说,他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个传奇。他便是李存勖的心腹,石敬瑭的兄弟,北宋齐国公侯益。

后唐时期

侯益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唐朝末年,群雄并起,李唐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这并非好事,但是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却是机会。

唐昭宗时期,侯益投奔李克用麾下,做了一个大头兵。侯益打仗颇有汉初名将樊哙的风范,每逢攻城,第一个冲上墙头,为大军打开突破口。

侯益凭借军功和勇武,仕途上扶摇直上,坐上了军使的位置。在攻打洛阳的时候,侯益的腿受了伤。当时还是太子的李存勖亲自为他包扎,并破格提拔他为护卫指挥使。

自此以后,侯益便对李存勖忠心耿耿。而李存勖也将其视作心腹,委以重任。

在攻打后梁的时候,后梁派出李立、李健两员猛将,后唐这边被连斩数人,众将士畏惧不敢上前。李存勖心急如焚,暗道:“难道这次又要无功而返了吗?”

侯益将李存勖的忧虑看在眼里,上前请缨道:“陛下,此二人也算有点本事,末将愿请战,必定阵斩此二人。”

李存勖大喜过望道:“我就知道没看错人。去吧,等此战结束,我为你接风。”

侯益果然有两把刷子。他单枪匹马上前,以一敌二,与二人大战八十回合。将二人挑落马下,生擒而归。一时间后唐军队士气高涨,大败后梁。

李存勖对着众将帅夸奖道:“侯益就是我的关羽、张飞,有他在,后唐大军便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夺取天下,指日可待。”

此后,侯益屡立奇功,升至本直副都指挥使。

公元926年,赵在礼反叛。李存勖派遣马步副总管李嗣源前去征讨。侯益随军出征,在李嗣源麾下效力。

谁知,李嗣源的大军刚走到半道上就发生了哗变。李嗣源在众将士的簇拥下,起兵反叛。这剧本不要太熟,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很可能就是参考了李嗣源的剧本。

当时,侯益正在李嗣源军中。李存勖对他有知遇之恩,他自然不愿背叛李存勖。因此,他假意顺从,然后趁着夜晚偷偷溜了出去,向李存勖报信。

李存勖见到侯益后痛哭不已,他感叹道:“朝中文武大臣那么多人,最后还是你对朕最忠心。”

李存勖试图御驾亲征,可惜军心不稳,未能成功,最终死于兴教门之变。李嗣源继位后,侯益前去负荆请罪。李嗣源不仅没有为难他,反而安抚道:“你一片忠心,何罪之有呢?何况反叛并非我本意,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罢了。”

这番话说得颇有几分悲壮之情,这也反映了五代十国那个混乱时期,局中之人的无助。

平心而论,李嗣源也算是个明君,因此侯益也是真心为他做事。他先后平定了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义武军节度使王都的叛乱。尤其是王都那次,契丹也掺和进来,好在侯益勇猛无人可挡,大败王都与契丹联军。

到了唐闵帝李从厚时期,侯益开始展现他审时度势的一面。李从厚和明朝的建文帝很像,他继位之始,便在大臣的忽悠下,急着削藩。这里的“藩”指的是各地的节度使。

这些节度使个个实力强大,个别实力最强的甚至听调不听宣。加上五代十国混乱的情况,李从厚的削藩无异于作死。

路王李从珂从中看到了机会,于是起兵反叛,各地节度使纷纷响应。李从厚派遣侯益前去征讨,结果侯益却称病不起。

侯益又不傻,他和李从厚可没有什么交情,犯不着为了对方拼命。更何况这局势一目了然,李从厚是犯了众怒,败局已定。他要是接了朝廷的任命,那就等着给李从厚陪葬好了。

果然,李从珂获胜,坐上了皇位。由于此前的表现,李从珂没有为难他,依然让他为朝廷效力。

后晋时期

李从珂这人生性多疑,当时石敬瑭手握重兵,加上他又是李从厚的小舅子,李从珂对他很不放心。因此,李从珂打算明升暗降,来削弱石敬瑭的兵权。

此举直接导致了石敬瑭反叛,石敬瑭由于实力不足,只得向契丹借兵。在契丹人的帮助下,石敬瑭击败李从珂,建立了后晋。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而侯益则是李嗣源的心腹爱将,二人多少有些交情。也正是因此,虽然石敬瑭的名声不太好,但是侯益依然尽心辅佐石敬瑭。

说白了,侯益这人,很念旧、重感情。

公元938年,范延光、张从宾相继起兵反叛。当时,石敬瑭麾下虽然文臣武将无数,但是他都信不过。他找来侯益,问道:“兄弟,现在情况危急,我也不和你废话了。我想让你领军平叛,你可愿意?”

侯益也豪放,答道:“陛下说的哪里话?我们这些武将,上阵杀敌是分内之事。只需给我5000精兵,必定取下敌方上将首级。”

石敬瑭大喜,便给了他5000精兵,并亲自送他出征。不得不说,石敬瑭这人没架子,会做人,难怪能收服侯益。

侯益先对上的是张从宾。张从宾的兵力明明是侯益的三倍,却被侯益杀得丢盔弃甲,侯益果然宝刀未老。

石敬瑭大喜过望,立刻封侯益为河阳三镇节度使,让他继续讨伐范延光。范延光哪里是侯益的对手?双方交手没多久,他就知道自己败局已定,很干脆地举城而降了。

侯益凯旋而归,石敬瑭又给了一大堆各种封赏。一时间,侯益风头无二。

但是侯益并未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小慎微。他深知,功高震主可没什么好下场。

此外,侯益不仅会领军作战,还有一片仁爱之心。有一年,徐州遭灾,侯益拿出大量私人财物赈灾。此举体现了他爱护百姓的一面,这与当时的很多人不一样。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后汉时期

从侯益在后唐、后晋的表现可以看出,他肯不肯为皇帝效力,全看双方有没有交情。交情到位了,他可以悍不畏死,为皇帝拼命。

而在石敬瑭去世后,再没有哪位皇帝和侯益有交情了。因此,他此后的表现更倾向于审时度势,看起来像个“墙头草”一样。

石敬瑭去世后,其子石重贵作死,导致后唐被契丹所灭。不过契丹人无法在中原立足,最终只得退回草原。

石敬瑭的心腹刘知远趁机建立了后汉,刘知远知道侯益勇猛无敌,在军中素有威望,便主动招揽他。

当时的情况不明,因此,侯益在答应刘知远的邀请的同时,还答应了后蜀的邀请。实际上,他就是想观望一下,看哪边更有前途。他经历了这么多次朝代更迭,他自然不会轻易做决定的。

结果好巧不巧的,这事被后汉重臣王景崇知道了。刘知远派王景崇前去试探一下侯益,王景崇却打算直接将侯益给除掉。

不过侯益运气不错,刘知远此时刚好去世。新帝继位,王景崇担心皇帝不知情,自己随便诛杀大臣招来皇帝猜忌。侯益这才躲过一劫。

为求自保,侯益急忙入朝参拜。一个节度使主动去见皇帝,这在那个时代是不多见的。

侯益一方面表现出对皇帝的恭顺,另一方面拿出大把钱财赠予朝中重臣,让他们为自己说话。他与后蜀暗通曲款的事情才一笔带过。

有意思的是,那边王景崇得到消息后,反而气得起兵反叛。不过最终被朝廷大军给讨伐。而侯益则被封为鲁国公。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侯益这人不仅能征善战,还精通权谋算计。这是他能活到宋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晚年善终

后汉皇帝刘承祐为人生性多疑,他身边的不少重臣都被处死。他本想照葫芦画瓢,将枢密使郭威也处死。不料事先走漏了消息,导致郭威起兵反叛。

此时侯益年事已高,看淡了很多东西,对于争权夺利没有兴趣,他就想安享晚年。于是他向刘承祐献计道:“陛下,郭威麾下士卒的家人都在都城。我们只需坚守不出,再让这些家眷写信劝降士卒,郭威的大军必定土崩瓦解。”

什么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就是。此时侯益的境界不减反增,颇有儒帅风范。要知道,侯益可是没念过书的,估计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这种见识完全是阅历带来的。

按理说,这么好的办法,刘承祐应该采纳呀。然而他身边的大臣都认为侯益年纪大了,胆小怕事,纷纷请缨出战。这些人的认知还停留在“上阵杀敌才是真本事”的阶段。

刘承祐听信了这些人的话,和郭威硬碰硬,结果大败。侯益顺势归附了郭威,郭威也没为难他,让他继续担任原职。

后周建立后,侯益得封齐国公、太子太师。当然,这些都是虚衔,侯益年事已高,此时已经不参与朝政了。过了几年,他便请求致仕,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

远离了朝堂的纷争,侯益每天晒晒太阳,逗逗孙子,好不快活。

等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撑场面,赵匡胤又想起了这位五代十国时期的“活化石”。

赵匡胤下旨,厚待侯益,准许他每年上朝一次,其一切礼遇都和宰相一样。此等殊荣,在当时没几个人能享受到。

五年后,侯益去世。享年80岁,他从唐末一直活到宋朝,熬死了12位皇帝,最终活成了一个传说。

侯益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有时候,活得长久比什么都管用。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99%的问题,熬着熬着,就熬不见了。想通了这点,眼下的很多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5282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