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产业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提出的概念,产业结构也叫产业体系,是社会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某些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生存的威胁。通常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服务业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服务业的比重会日益扩大,服务业从业者有较大的市场机会。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通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实现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提高的系统工程。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最基本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动力。
衡量产业升级的标准,实际上,一国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标准:
1、收入弹性原则(所得弹性标准),即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与增加对某商品需求量之比。如果由于收入扩大而增加的需求能转化为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出口增长率则可随之提高,对整体经济增长则较为理想。
2、生产率上升率原则(生产率上升原则)。为了使收入弹性高的商品能够出口,必须具备充分的国际竞争能力,因而最佳选择是把生产上升率高的产业或技术发展可能性大的产业作为重点。
3、技术、安全、群体原则,即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新,从而对于能成为将来技术革新核心部门的产业,虽然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也不能轻易放弃。
为了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实上要求有某种程度的国家安全保障或能够保障国家威望的产业;为了产业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必须形成范围较广的产业群体。符合上述三条标准的产业结构状态,就可称之为一定时期一国产业结构的最适状态,同时也就表明该国阶段上产业结构高度化达到水准状况。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特点:
1、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的比例日趋增大,贡献最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50%以上的人口进入了第三产业,与其相对应的是,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占比也超过60%,其中瑞典为66%,英国为65%,加拿大为64%,美国为63%。
总体上来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平均值在75%左右,其增长动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生产过程进一步服务化;二是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三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对其自身的需求。产业发展呈现出服务深化的特征。
随着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还在不断加快。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指出,人均GDP变动与城市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动呈正相关,即人均GDP越大,城市服务业就业比重越高,第三产业就越发达。
2、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为间接贡献
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均值为25%左右,但其具有重要的间接贡献,一是支撑实际汇率升值;二是带动服务业价格及整个社会劳动服务报酬水平提升,并进一步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明显超过了直接贡献。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形成“经济增长-收入较快提升-扩大消费”的正向循环。
3、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很小
发达国家中,除了荷兰为1.8%以外,其他国家都在1%以下。平均来看,农业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仅为0.4%。
4、居民消费升级拉动生活性服务业增长
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升级拉动生活性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值约为43.0%。11个主要发达国家的贡献平均达到43.1%,其中对韩国增长的贡献率最低,为31.5%,对法国的贡献最高,为48.5%。
5、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科技发展速度加快,国际经济理论界都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增长点关键因素,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决定一国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各种投入要素则日渐成为次要因素。
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
1、产业结构多元化
中国从传统农业国转变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从偏重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向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转变。
2、农业结构优化
农业内部结构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3、轻工业协调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由“重重工业、轻轻工业”,转变为轻重工业协同发展。
4、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提升
中国从忽视甚至限制服务业发展转变为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国民经济总量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虽然我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但政府正在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第一产业(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约为7.3%,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占比仅近40%,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为52.8%。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业优势突出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拥有巨大的竞争力,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约为28%。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高于美国的1.61倍。
中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由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的名号,可谓实至名归,绝非浪得虚名。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在新能源汽车、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增长速度较快。
2、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虽然我国服务业在GDP的占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我国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有14人口,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集全球制造业中心、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于一身,未来服务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方面,近些年来,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在软件发行、数据处理相关服务、无线电运营服务等方面,都有望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我国产业结构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而产业结构存在的这些问题,都集中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凸显了出来。
2、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多种整体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3、产业发展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不高,过度消耗资源
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集约化程度低,基础薄弱,中国农业至今尚未实现机械化。中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占40%以上的农业劳动力只提供了10%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知名品牌。
第二产业,工业内部发展不均衡,自有技术匮乏。多数企业过度依靠工人的低收入,能源、原材料的低价格,环境保护的低投入获得利润;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破环和污染严重。
第三产业,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产业集中度的下降表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资源浪费,同时也造成产业利润率下降和企业亏损,从而削弱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率较高,以至于出现同业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具体措施
1、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2、发挥地区优势并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3、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发挥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5、扩大内需和增加出口,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流向。
综上所述,中国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产业发展规律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但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是相同的,因此,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仍能为我国提供借鉴。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强了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出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趋势。
产业结构实际上是指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建立起最正确或最优的比例关系。
由此可见,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5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