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丽君小姐的第五年。
被遗忘是所有人的命运,邓丽君也不例外。
一晃29年,又是5月8日。
我看到最近的关于邓丽君的新闻,是说她留下的52件遗物被拍卖。
遗物包括奖杯、影集、手写的信件,还有一些她个人非常钟爱的饰品、衣服。
而以她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做出回应称,此举并未获得基金会的授意,拍卖的私人物品有可能是失窃的物品。
其实更早一点,在2018年时,就有一条新闻称,邓丽君在高雄的纪念馆被迫关闭,遗物被当成垃圾堆置。
这些遗物,更早是在“邓丽君纪念文物馆”收藏。纪念馆是在1995年,邓丽君去世后,由她的家人组织成立的。过了20年,也就是2015年,纪念馆闭馆。2018年,馆内的部分收藏重新归置到一个小规模的纪念馆,不过半年,再次闭馆。然后出现了“遗物被当成垃圾堆置”的消息。
再结合当下的新闻,其实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所有人都准备好了遗忘。
包括她的家人。
这是很残酷的一件事,但却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之一。
想想29年,邓丽君的侄子侄女,小一点的可能都对她没有太深的印象。而他们这一辈,或许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什么叫遗忘?
遗忘就是所有的印象,都停在传说里。然后听到的传说,再一点点地消逝。
下一代,再下一代,甚至连“听说”的兴趣都不再有。
这是时间的残酷法则。
可能是人到中年,对时间的认识和年轻时不尽相同,甚至和五年前,第一次写纪念邓丽君的文章时,都大不相同。
为什么要纪念邓丽君?
或者说,怎么想起每年的这一天,写一写邓丽君?
因为她的歌声,更因为她在演唱会上的歌声。
无论是完整的表演,还是彩排的片段。邓丽君的现场都堪称完美。即便是在90年代,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邓丽君依然是音乐领域绝对的王者。
三十年过去,乐坛后来者均不能望其项背。
但我今天,不想谈她的歌声,更想聊聊邓丽君这样一个曾经鲜活的人。
邓丽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兄一弟,在家中排行老四,也是唯一的女儿。
父亲是军人,母亲照顾家庭。她出生于眷村,对于台湾来说,这个身份意味着“外来者”。
自小喜欢唱歌,三岁就曾登台。十几岁的时候,放弃了学业,全力进攻歌唱事业。
为什么?
为了家庭。
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养家,这是邓丽君的成长底色。
邓丽君的朋友曾经透露,她希望在五弟结婚后,退出演艺事业,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其实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为别人而活。
自小唱甜歌,甚至初到日本,选择的也是类似路线。
她生了一张圆脸,笑起来讨人喜欢。
后来日本公司挖掘出了她的另一面,为她量身打造带着愁怨的、更有女人味的作品。比如《空港》、《偿还》、《爱人》。
邓丽君的声音征服了日本的歌迷,也将她送到了事业的巅峰。
但事业巅峰的代价,是人生唯一一次与婚姻的擦肩而过。
1981年,邓丽君在香港香格里拉大酒店,与“糖王”郭鹤年之子郭孔丞秘密订婚。二人商定的结婚时间,是在1982年3月。
这一年邓丽君29岁,在她的预想当中,这个时间刚刚好。
为什么刚刚好?
因为邓丽君受家庭的影响,思想仍然“传统”。在她看来,女人过了三十岁还抛头露脸,会觉得不好意思。
但即将到来的婚姻,却因为豪门长辈的反对而告终。
或许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是一生中最接近婚姻的时刻。
据说,这是邓丽君一生中最挫败的一刻。
30岁,收拾心情,巡回演唱。事业巅峰期,目前能找到的邓丽君这段时间的生活记录,一个是三哥的婚礼,她做了伴娘。一个是母亲的生日,她为母亲庆生。
好妹妹,好女儿,好歌手,好艺人。
邓丽君维持着好形象,但她其实真的好累。
巅峰过后,三十几岁的她选择了半隐退。
她剪了非常短的头发,去法国和林青霞在海边裸泳。
到了1990年,父亲去世,在外的邓丽君没能回到台湾奔丧。
当时的新闻对此议论纷纷,但邓丽君选择不解释。
其实邓丽君一生面对媒体,从来不解释。
但父亲的逝世,是她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也就是在90、91年,邓丽君在法国巴黎买了房子,决心在这里开始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自己的生活?
没有家人打扰的二人世界。
另外一个人,正是那位小她十五岁的保罗。
与保罗的爱情,是邓丽君一生最具争议的事件。但当我再一次去看保罗后来接受的采访,我突然理解了邓丽君的选择。
在保罗拍摄的影像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和在舞台上完全不一样的邓丽君。
她能发自内心地对着镜头说,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日子。
她只是希望放下羁绊,放下过去,任性地、也尽兴地活一次。
人生的最后五年,邓丽君和保罗在一起。这大概也是她人生中,持续最久的恋情。
保罗说,二人的爱情是一见钟情。
这个小男人,有什么吸引了邓丽君?
大概是帅气,有浪漫的气息,又有点幼稚。
我想邓丽君之所以接受保罗,最重要的原因,是与他的相处,无需费力。
社会地位和现实财富,让邓丽君与保罗的相处,充满了安全感。
她是掌握了绝对主动权的一方。
在日久长天的陪伴中,邓丽君获得了人生前三十几年,都没有得到过的幸福。
她终于不用终日奔波了。
在保罗的采访中,我感觉不到他的任何情感。但在他拍摄的邓丽君的影像中,我能感觉到邓丽君对保罗的爱。
或许,一方索爱,一方索钱?
爱与钱是不是能够等价交换,其实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人生中最后的五年,是邓丽君人生最快乐的阶段。
她大部分时间在东南亚或巴黎逗留,少有的几次回台湾,是因为挂念妈妈。
这时候的邓丽君不挂念任何人,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妈妈。
直到1995年5月8日,在泰国清迈的救护车上,尚有意识的邓丽君,嘴里喊得都是妈。
保罗说,一切来得太突然,邓丽君原本想要在5月和他在泰国订婚,并于几个月后,在此地结婚。
为什么想要结婚?
因为她想生一个孩子。
邓丽君跟你说得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Chicken.
保罗出门前,问邓丽君要吃点什么,她说,想吃鸡肉。
邓丽君去世后,留下了7亿港元的巨额遗产。
所有遗产,全部留给妈妈。
其实,就是留给了所有家人。
家人为此成立了邓丽君基金会,由跟邓丽君最亲近的五弟担任会长。
2004年,母亲去世。
同年,邓丽君住最久的,位于香港赤柱的别墅被拍卖。这栋被漆成绿色的房子被新主人推翻重建。
邓丽君生前购入的所有房产,已全部售出。
2008年,五弟去世,基金会会长由三哥担任。
2010年,二哥去世。
至此,邓家一门七口,只有大哥和三哥还在。
邓丽君去世的美萍酒店,被一个台湾商人买下。顶层的总统套房,保留了邓丽君居住时的原貌。
总统套房变成了纪念馆,目睹了邓丽君发病全过程的服务员,在门外日复一日讲着同一个故事。
慕名而来的歌迷,可以在这里享受下午茶,慢慢怀念逝去的女神。
只是明码标价,9千泰铢,约合1800块人民币。
怀念是抽象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怀念就会越来越具体。
被这个世界遗忘,是所有人的宿命。
邓丽君也不能例外。
(全文完)
平分往事,换个方式看经典。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4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