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巴基斯坦的安全局势就显得相当的混乱,不仅与阿富汗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尽管双方的战斗规模不大,但是相当激烈。阿富汗在3月20日时,甚至投入了采用美制卡车底盘的BM-21火箭炮,同时,巴基斯坦俾路支武装组织先后多次发动针对巴基斯坦的袭击行动。
巴基斯坦爆炸,5名中国工程师身亡
3月26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发生一起针对中国公民自杀式炸弹袭击,一支载有中国工程师的车队遭遇袭击,造成5名中国工程师及1名巴基斯坦籍司机不幸身亡。那么这是对中国人的蓄意袭击?没错,这次是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驾驶一辆装满炸药的汽车发动了袭击。另一辆载有中方人员的巴士在袭击中也有受损,但车内人员已安全撤离。这次袭击的目标就是载有中国工程师的车队,类似的袭击已经发生数次
发动袭击的是巴基斯坦俾路支武装组织,藏在山区中,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令巴基斯坦军队剿匪不给力。如果再查一下,他们是一支受到印度、美国培植的巴基斯坦叛军力量。印度在背后作为金主,提供武器和资金,有关情况早已被公开地报道多次。
很显然,幕后黑手有阴险地目的,不希望巴基斯坦富起来,更不想中国在巴铁搞项目,特别是帮着巴基斯坦发展经济和民生。
巴基斯坦俾路支武装组织
如果回顾一下,可以知道针对中国项目的袭击事件已经不是第1次。中国为了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在巴境内有许多项目,没想到成了巴基斯坦俾路支武装组织的袭击对象,多次发生针对中国公民的恐怖袭击。这次袭击事件发生在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香拉县的贝沙姆,当时中国工程师乘车从伊斯兰堡前往达苏营地。本来打算在达苏建立一座大型水坝,可是却成了袭击的目标,中国工程人员的,工作条件那么艰苦还要有生命危险。
早在2021年时,已经发生过一次类似袭击事件,造成13人死亡,包括9名中国公民。2023年8月13日,一辆载有中国工程师的车队遭遇武装分子扫射,所幸中方人员乘坐车辆安装了防弹玻璃,所以没有中方人员伤亡。
俾路支人分布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边界上,不是一国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多国联合行动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进行三方联合围剿是不可能彻底剿灭他们的,因此目前仍无法有效得到解决。
巴基斯坦突然乱局
最近一个阶段,巴基斯坦的国内安全局势有点恶化,针对中国公司袭击只是发生的诸多事件之一。在此之前一天,还发生巴基斯坦海军基地被突袭事件,如果算上对中国工程人员的自杀爆炸袭击事件,巴基斯坦叛军连续突袭了两天!
3月25日深夜,俾路支叛军组织突然袭击了,位于俾路支省凯赫市附近的巴基斯坦海军基地。由4名袭击者组成的队伍手持AK-47,56冲,还有手榴弹,炸弹等装备,冲入巴基斯坦海军基地,号称:“打死”了12名巴基斯坦海军人员,但是巴基斯坦军方的说法,4名袭击者被打死,军方没有任何损失和伤亡。
在更早一点的袭击发生在3月21日,俾路支武装组织对位于瓜达尔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军事情报局大楼等建筑,实施了突袭。一支由8人的突击队实施自杀式突袭,击杀了2名巴基斯坦军方情报人员,自身也全部被打死。这次突袭行动,没有任何的军事意义,只是单纯制造混乱。
中国战略不容有失,解放军出兵反恐时机已到?
目前,全球的局势动荡,不仅各地冲突不断,极端武装分子都活跃起来了,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俄罗斯都有突然袭击发生。巴基斯坦俾路支武装意图破坏瓜达尔港口的经济建设,破坏当地经济,本质就是给印度和美国炮灰。
3月26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达苏水电站项目恐袭事件,对中国公民遇难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中国公民家属和中国政府表达慰问。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表示,反巴基斯坦分子破坏巴中友谊的图谋是永远不会得逞的。但是他也必须承认恐怖袭击不好防备的。即便巴基斯坦安排了不少安保人员,但是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是叛军实施游击战,无法预测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动袭击。
巴基斯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理应由自己能搞定自己的国内问题,也不会愿意请他国介入,但是巴基斯坦在剿匪问题上存在不少问题,无法全力打击,那么是否考虑国际合作的问题。
巴基斯坦为中国的友好国家,在许多方面存在合作,中国在巴基斯坦也有不少项目,在中国战略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关键性战略项目已经到了不容有失的时候。巴基斯坦陷入混乱不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直接出手,或者解放军出兵反恐时机已到了?可以考虑中国和巴基斯坦组织联合部队,共同打击俾路支武装组织等势力。那中巴会重拳出击,联合出兵吗?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了。
中国需要考虑不少事情了,比如:成立一支海外反恐部队,以在国际上保证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随着我们海外项目的覆盖,中国势必需要自己的“瓦格纳”雇佣兵公司,以暴力对抗暴力,把暴力扼杀在萌芽中,或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属于国家利益延伸了,只是事涉国家战略,如何评估,要仔细考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