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道协和社区面积0.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23人。辖区内有广州协和学校、广州监狱等多个机团单位,曾是广东第一工业园区,也见证着广州近现代工业文化的历程,社区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老旧面貌亟待提升。
2023年初,在广州市花城社区“绣花”行动中,荔湾区协和社区被纳入荔湾区社区容貌品质培育提升重点对象。在此次培育提升工作当中,协和社区居委会持续动员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育容貌品质社区,深度挖掘社区特有的工业文化和协和学校历史,打造居民满意的宜居环境。
容貌焕新:楼道灯“九九归一”,强化适老化设施建设
走进协和社区,随处可见的是崭新的楼栋外墙、各种介绍当地人文历史风情的宣传栏和墙绘,以及整洁的绿化卫生环境。据协和社区居委会主任林雨婷介绍,此次的培育提升工作过程中,社区的外立面和楼道被全面翻新,其中华业里小区翻新外墙共9栋,更换破旧雨棚共1560个、空调外机罩1170个。
林雨婷向南都记者分享了协和社区里的“22号楼9盏灯泡”的故事。“22号楼没有公共的电表,因此也没有公共的楼道灯。于是各家各户自己接电线,在每层楼安装灯泡,导致一层楼有9个灯泡之多。不仅经常因为难以分清各自的权责出现各种矛盾,电线还经常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22号楼的楼道灯泡改造前后对比。
她告诉南都记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安装智能感应灯之外,还需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安装公共电表。“除了这一栋,我们还有好几栋楼有这种情况。但是居民不太愿意牵头,所以我们居委会就帮助居民打通‘最后一公里’,主动和南方电网沟通,了解各项手续,让居民签名同意,最后安装了楼梯灯电表并办理楼梯灯电费分摊,保证公共电灯能够长期使用下去。”林雨婷说。
据了解,协和社区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是老年人,所以本次培育提升的工作尤其注重适老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林雨婷表示,为了方便老年人出行,社区用防滑的拉丝地砖重新铺设了无障碍通道,此外还加装了路灯,方便老年人在夜间休闲娱乐。
加装路灯后,晚上的路面不再漆黑。
“我有时候晚上会不记得拿快递,担心超时没取会被扣款。如果是以前的话,路灯又少又暗,黑漆漆的一片让人害怕,但是现在社区新装了路灯之后,整个社区都是明亮通透的,所以晚上几点去都不会害怕,也不怕看不清路。”看着社区的变化,居民李姨如是说道。
已启用的老人活动中心。
林雨婷表示,下一步社区还会在花基周围安装石凳,为老年人提供下棋、聊天的场所。此外,由杂物间整改而成的老人活动中心也已启用,将作为长者饭堂为老年人提供配餐。
人文协和:自创LOGO,将历史、工业文化融于社区建设
1911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幼儿教育专家碧卢夫人创立了“慈爱幼稚园”,也就是现在的广州协和学校,至今已有112年的办校历史,协和社区也是因此得名。“我们的居民有很多都是协和学校毕业的,他们对协和学校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所以社区主要也是结合这一方面去加强人文历史方面的宣传。”林雨婷说。
同时,西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工业文化历史,在广州近代工业发展中,西村地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广州水泥厂、广州啤酒厂、西村发电厂等都曾聚集于此,不少从工厂退休的职工也居住在协和社区。因此,在此次培育提升工作中,协和学校历史与工业文化成为了协和社区深入挖掘利用的人文元素。
基于此,协和社区设计了一个融合了三种元素的LOGO——齿轮代表社区的工业文化,翻开的书本体现书香社区的特色,中间的一盏油灯则取自协和学校的校徽,寓意“点亮油灯,照亮他人,照亮自己”的协和精神。
如今,这一LOGO在小区内随处可见。为了解决华业里小区内楼栋错落、门牌号不清晰的问题,居委会还特地定制了新的门牌号,张贴在楼栋外墙,方便居民以及快递、外卖员辨认。
协和社区内的定制门牌。
南都记者观察到,小区内有几处墙绘非常显眼。社区对原本破旧的两处围墙进行了翻新,并将协和学校的校史、西村辖区内的建筑等特色元素巧妙地融入了墙绘之中。
其中,一幅以“百年协和”为主题,以砖红色调绘制了自1911年建校以来的悠长历史;另一幅则更加色彩缤纷,以“工业摇篮,华业辉煌”为主题,既绘制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广雅中学、协和学校的牌楼,又绘制了由广州旧水泥厂改建的西村悦汇城、广州啤酒厂生产的“菠萝啤”等现代元素。
“百年协和”墙绘。
“工业摇篮,华业辉煌”墙绘。
此外,社区还将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花基进行改建翻新,设置了文化宣传栏,介绍西村街道近代工业的发展、深厚的科教文化底蕴,以及和西村有密切联系的杰出华侨华人。
李姨表示:“我自己在楼下等小孩的时候,我都会经过那些宣传栏。这些宣传栏像讲故事一样,介绍西村的文化和历史,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问计于民:深访细研听取民意,居民建议逐一落实
在培育提升工作开展前期,社区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居民走访工作,采用多种形式收集居民意见,包括微信问卷、纸质问卷、上门访谈,以及党员和居民座谈会等,最终形成了居民需求清单。
据了解,协和社区始终贯彻“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理念。例如,华业里2号居民反映,2号楼外电线混搭、乱拉,每到台风天气都提心吊胆,希望相关单位能对“三线”进行落地处理。随后,社区对“三线”进行了统一的整治,原本混乱的三线被捆绑整齐、稳定,不再会在大风中摇摇欲坠。
社区“三线”改造后的情景。
另外,还有西湾路109号之一居民反映大门口旁水管出现损毁现象,有污水从地面冒出。接到居民反映后,居委会协调施工方到现场进行查看,并走访周边居民询问修复意见。根据居民意见,施工方已将水管损毁的地方修补,并重新将地面暴露的位置用瓷砖封上,避免有老鼠走入水管中。
目前,居民反映意见较为集中的问题,包括华业里片区楼栋外墙脏污、社区缺少适老化设施、照明设施不足雨棚损毁、路面变窄、垃圾分类等均得到有效解决。
“以前,部分老人因环境不好而选择搬到电梯房居住。然而,如今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各项设施完备成熟,老人们也愿意留在社区和子孙一起住,这也让整个社区焕发出朝气和活力。”林雨婷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4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