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五鸢
编辑|t
引言
春秋时期,楚国幅员辽阔,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它与晋国争霸百年,平分秋色。
而至战国时期,三家分晋,晋国自此退出历史舞台。老牌强国楚国和春秋末期崛起的秦国,一时间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
早期秦国与楚国百年交好,王室贵族间互相通婚,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友好的关系。但公元前226年这两大超级大国翻脸后,楚国却在短短三年内就被打得几乎亡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战国地图)
一、秦楚关系破裂的开端,蓝田之战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纵横家推崇的“合纵”“连横”政策下的战国更是如此,秦楚两国同属战国七雄之一,皇室间互通婚姻,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但秦自商鞅变法后,国力猛增,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公元前316年,就出兵占领了巴蜀地区,对楚国虎视眈眈。
(合纵连横)
楚国一看不妙,于是与齐国结盟,结果当时的楚王被张仪耍得团团转,闹了一出乌龙,导致与齐国结盟失败。
楚国被戏耍一通,与齐国的结盟也泡汤了,但此时楚国面对日益强大的秦国也不愿意撕破脸皮,轻易挑起战争,只能灰溜溜回国,当无事发生。
后来,楚国又多次放弃了与齐国结盟,在与其他诸侯国关系上举棋不定,反复无常,也导致了它在外交上的孤立无援。
(张仪画像)
直到公元前 312 年,秦楚两国因为周边国家关系,第一次正面交上了火。秦国为帮盟国韩国解围,出兵楚国,打了楚国一个出其不意。
但楚国不愧是当时的一代大国,迅速的集结了大军进行反击,双方在蓝田进行了一场大战,秦军意识不妙,求援韩、魏两国在南线作战,才逼得楚国回撤。
最终秦楚两国互有胜负,各自收兵开始养精蓄锐,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名将王翦)
二、楚国的世袭制和秦国的能者任之
公元前226年,此时秦已经灭掉了韩、魏、赵三国,楚国成为了它下一个目标。此时的楚国由于在军事外交上的摇摆不定,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只得举全国之力抗击秦军。
老练稳重的名将王翦王翦,在评估了楚国的实力后,向秦王要了60万大军。其实在此之前,李信曾带兵20万攻打楚国,毫不意外的失败了。楚国虽然积弱已久,但毕竟幅员辽阔,军队庞大。
楚君此时刚打跑了李信,一时士气大涨。大战在即,王翦只守不攻,伺机而动,用一年时间磨光了楚军的士气。
楚国眼见秦军磨蹭了一年都不打仗,竟下令向东撤军,试想下,在自己的国土上打仗,还没开始打,就接到了后撤的命令,必然让士气低落。
(名将李信)
王翦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开始了反击。两军在蕲南展开决战,士气凋零的楚军被打得大败,楚王也被俘虏,楚国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
了解过楚国的兵制后,就不会惊诧于为何在关键时刻,楚军突然撤退了。因为楚国统帅部的人,多半是庸才。
(楚国城墙)
楚国的军事制度比较落后,高级军官多是世袭制,几大家族长期垄断军队的控制权,项氏算是一家。尽管这种世袭制也能出现如项燕这样优秀的将领,但混饭吃的大有人在,严重限制军队人才的发展。
也正是这个原因,楚国虽然军队众多,武器精良,可是战斗力很一般。
(楚剑)
秦国的军队制度,以战功为考量标准,就算是贵族,没有战功,也不可能在军队里面混;而底层的士兵,凭借战功也有机会成为一名军官,这就是一种激励机制。
三、分裂的政权和中央集权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除秦以外的东方六国贵族腐朽的本质越发暴漏。《史记》中谈论楚国土地辽阔,而且富裕。表面上看,楚国拥有庞大的军队,貌似强大,实际上他们的军队作战能力低,打仗时没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在战场上遭遇强敌时容易败北。
一些有远见,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对六国失去了信心,寄希望与秦。秦国主张能之任之,不看出身,不看地位。且其国君,有魄力,敢于大胆的改革,即使遭到多方反对。
楚国内部掌权的是各个世袭下来的贵族,他们都有各自的势力和考量,国家遇到危难之时,当然也会出一份力,但并非无所保留。像这种情况发展发极致就会出现,晋国一分为三的情况。
(三家分晋)
秦国则不同,公元前356年起,商鞅变法,设立“郡县”制,同时“废井田,开阡陌”吸收三晋的农民,大力发展农业,使得秦国成为战国时最为富裕的国家。为秦国长期的统一战争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秦孝公没有食言,商鞅变法成功后,位及人臣,并被授予了十五个城邑。这一举措,更是吸引了大批的优秀的人才。
反观楚国,仍旧是保留了遗留下来的世袭制,早年虽然进行了吴起变法,但却以失败告终,没能动摇老牌贵族利益集团对楚国的统治。
(商鞅变法)
楚国的国君,例如楚怀王,多次被张仪戏耍,甚至最后被骗到秦国,被囚禁,最终客死异乡,实在是贻笑大方了。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称王的一个超级大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土地宽广,且富饶。然而,在由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转化的这一个时期,楚国明显落后于时代,没有顺应天命,对国内制度进行改革。
它因循守旧,几百年如一日,死气沉沉,终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错失各种良机,终究被时代抛弃,最终彻底被秦朝覆灭。
参考资料:
[1]崔庆.秦楚蓝田之战的碰撞[N].学习时报,2021-11-15(003).
[2]李则鸣.春秋战国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6):91-97.
[3]田余庆.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历史研究 02(1989):134-150.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4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