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撤档的不少,但像《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这样每天上热搜、持续引发热议的还是头一个。
5月7日,“越来越频繁的电影撤档伤害了谁”登上热搜,这已经是《火锅》官宣撤档的第三天,舆论依然没有平息。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电影撤档始末。
这个五一档本来八部电影同时上映,其中有《末路狂花钱》《九龙城寨之围城》《维和防暴队》《穿过月亮的旅行》和《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五部真人电影。
上映第一天,《火锅》仅7.9%的排片就有点大事不妙,后面几天排片依次5.4%、4.2%、3.7%,逐日下降,到5月5日中午官宣撤档时,当日排片占比仅剩3.1%了。
打不过就要跑,不跑难道等死?这是很正常的逻辑吧!谁能想到,以往从《阿修罗》到今年春节档的《红毯先生》,有过撤档“前科”的电影不少,但到了《火锅》这里,电影成了众矢之的。网友或批评、或嘲讽就不说了,就连有影响力的业内也要跳出来踩一脚。
最先出招的是《穿过月亮的旅行》制片人,微博上暗戳戳嘲讽《火锅》,表示自己的电影绝不撤档、不哭诉不写小作文,最后还表示电影会赔,赔了就认,但不怂。
看上去挺悲壮、挺豪爽,其实仔细琢磨,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啊!
首先,这其实不是同行拉踩,而是自家内斗,实在有失体面。尽管两部电影发行公司不同,但北京百纳千成同为两部电影的主要出品方,这是典型的“大水冲了龙王庙”,《月亮》制片人说话没深没浅,同门相残,何必呢?退一步说,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混,完全没必要踩低别人、捧高自己。
其次,两部电影肯定不在一个量级上。看过《月亮》会发现,电影就是简单的爱情片,置景、美术都能省则省,导致电影没有多少上世纪的年代感,显然是一部低成本电影。目前片方分账差不多1300万,后面再涨涨,回本压力不大,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啥风凉话?
再看《火锅》,一直以来业内盛传制片成本3000万。同理,看过的观众都知道,电影就戏园和付主任家两个场景,电影不到一个月拍完,你要说烧了3000万,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就几个人围着桌子对话,怎么一天就花100多万?
但电影撤档似乎又证明了这一点,电影宣布撤档肯定是担心亏钱,不然没人愿意丢脸,导演丁晟不愿意,片方也不愿意,发行方同样不愿意,毕竟这是发行路上的一个败笔。撤档时票房5300多万,片方分账1700多万了,如果制作成本没3000万那么高,再坚持坚持,加上后续网播的版权收入,不至于亏钱吧!
只能说,《火锅》要真是3000万制作费,那大部分钱都是给到片酬了,几位主演里谁片酬能拿大头?不用说也都懂。
而5月6日陆川的一条转发,再次将撤档风波推上风口浪尖。有网友挪用了《月亮》制片的文案,并艾特陆川,指的肯定是迟迟没能过审上映,刚补拍了的《749局》,陆川转发留下了“劳资就说一句,懂我!”这句话。这次转发,无疑又踩了《火锅》一脚。
接着到了5月7日,舆论升级到开始讨论电影撤档伤害了谁。
虽然我也不觉得《火锅》是好电影,看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看表,频密的对话和缓慢的剧情推进让我很累,但还是想说几句公道话。
首先,撤档能伤害谁啊?肯定伤害不到观众,以及持续敲键盘冷嘲热讽的网友。看过的就看过了,没看的可以等上映再看,毕竟电影没有说你买了票但我撤档不给你看、也不退你钱吧?伤害你什么了,是骗钱还是骗感情了?
其次,要真说伤害,最多也就是伤害了一下影院的排片经理,毕竟一部电影撤档,打乱了排片计划,原本给《火锅》的排片要调整给其他影片,但这一点其实《火锅》片方也考虑到了,强调已开出场次的影城可继续放映,尽量少给人添麻烦。
随着互联网的强势、网购成为主要购票方式,其实观众在影院候场时间越来越短,发行方也越来越少发放物料,连电影阵地宣传的成本,影院都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何谈伤害呢?
难道伤害的是同档期影片?肯定也没有,上映的这几天《火锅》排片就很低,撤档了给其他影片留出更多空间,放鞭炮欢送还差不多吧!
最后想说的是,撤档到底怪谁。我们没法怪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怪主演杨幂,能说她不扛票房吗?没有任何一份合约会约定票房一定要到多少。也不能怪导演,虽然《火锅》确实不怎么样,但至少比同档期的《末路狂花钱》《维和防暴队》好那么一点点,而且电影是集体创作,失败了不是任何个体的责任。
只能说品质部够硬、上映生不逢时,但同行拉踩、自己人嘲讽,再次把《无名》拉出来踩一捧一,实在大可不必,再怎么不好,也是电影人们集体的心血,希望每部电影都能回本,有不让人寒心的票房表现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3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