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骡马”找工作, 招聘平台高管年入千万

数读智车说2024-05-06 20:39:42  125

2021年可能是在线招聘最后的幸福时光。

这一年BOSS直聘营收涨了117%,猎聘创造了迄今为止的新高。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拿到了15亿股权激励。

如今,经济下行压力的风,还是吹到了在线招聘身上。BOSS直聘明显降速,猎聘出现负增长。

但寒气传递给的是员工和求职者,管理层收入依然连年增加。

招聘平台,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本期我们以上市公司BOSS直聘和猎聘为例,分析一下招聘行业的经营情况。

商业模式

在线招聘起源于1997年,最早的招聘网站是中华英才网,在将近30年的发展中,招聘平台的市场格局变化不大。能数得上来名字的不过是PC时代51job、智联、中华英才、58赶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BOSS直聘、拉勾、猎聘。行业格局稳定,互联网巨头参与不多,侧面也意味着这条赛道想象力有限。

诞生背景: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经常能看见“求推荐优秀人才,推荐成功有红包”的情形,雇主需要人才,愿意为招聘付出一定的费用,招聘需求自然产生。

在线招聘平台的诞生更多是生产力工具进化带来的。不是常规方法不行,而是将招聘移植到线上更具性价比。互联网的信息承载量大、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电子简历的制作投递成本更低、可筛选行业、效率更高。相比传统招聘方式,对于招聘单位和求职者都是极大的便利。用户用脚投票,选择了在线招聘平台。

目标对象:招聘是个中介生意。平台作为中间方,连接雇主和求职者。平台真正的服务对象是雇主,他们才是真正的客户。要服务好雇主、吸引雇主投钱,需要积累足够多的用户,提供适合岗位的人才,提高招聘效率。

模式:在求职者端,用户在注册后,平台往往鼓励求职者完善简历。平台会根据求职者意愿和能力,推送相关岗位,求职者一键投递。在雇主端,雇主发布岗位需求到平台之上,平台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求职者的简历供雇主筛选,直到成功完成招聘。

核心竞争力是撮合效率,由此衍生出多种模式。

传统的三大招聘平台(51job、智联直聘、中华英才)是PC时代的产物,采用简历打包模式。雇主与平台签订合同发布岗位需求,平台像分类广告一样展示给求职者。求职者或者通过广告链接投递简历,或者分类浏览职位空缺后投递。雇主花钱买到的是简历包,完成初筛,然后再打电话联系求职者面试。

拉勾、猎聘等垂直类招聘。模式与传统招聘平台类似,在招聘发展过程中,特定岗位或者特定人群有更多需求或者更高的付费意愿,比如互联网浪潮催生了对程序员的需求;部分企业愿意花更多的钱招聘中高端职业经理人。垂直类平台有助于集中求职者,提高招聘效率。

BOSS直聘为代表的社交模式。为雇主和求职者搭建了直接的交流通道,雇主看到的不再只是简历,还可以通过简要沟通大致了解求职者的基本情况,比起收到简历通知面试,这种方式可以更快完成第一道筛选工作,招聘效率更有保证。

此外,还有一些涉足招聘的特殊平台,比如58赶集,作为分类信息网站,拓展出了蓝领招聘业务,并随后向综合招聘发展。脉脉主要聚焦职场社交,并不是单纯的招聘平台,但从职场人脉自然催化出招聘服务。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平台互相借鉴,功能逐渐趋同,但前期积累的基因很难被完全取代。

参考BOSS直聘公布的数据,中小型客户是第一大收入来源,特别是小型客户,常年贡献40%左右的收入。

常规收费:

广告位,包括首页的广告标签、搜索优先展示;

岗位可展示数量、岗位持续时间;

可访问简历数量,社交模式会对沟通有限制;

增值服务收费:

雇主端包括:简历投递批量邀请、无限畅聊、猎头服务、雇员培训等

个人端包括:个人竞争力分析、简历曝光率增加等

招聘平台更倾向于向企业销售套餐,这样的模式客单价高,且确定性强。以BOSS直聘为例,套餐模式带来的收入常年占据6-7成。

招聘一端连接人,一端连接企业。谁能吸引更多的简历,又能够让企业感知到效率提高,谁就能进一步集中优质岗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平台中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关键指标

如上文所说,招聘平台的核心在于撮合,撮合的效果无法直接量化,但可以通过用户数据来侧面了解。通常用户数据包括雇主端和求职者端。

求职者端主要是活跃用户数。通常而言,求职者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寻找工作,招聘平台并不是一个重度使用的APP,因此,月活用户反映的是平台的整体求职者规模。按照BOSS直聘的数据,日活比例通常不到三成。

除了月活用户量,平台会披露增值服务数据,如猎聘会公布付费用户数、注册用户的平均年薪等数据,这反映了中高端职业经理人对平台的信任度,以及招聘效果。

企业端则是看付费客户数,付费客户数越高,意味着对平台招聘效果越认可,带来营收和未来发展潜力越大。

付费客户数之外,职位发布数,以及由此进一步推算的新增企业客户数、新增职位发布数也反映了雇主在平台上的活跃度。

成本开支

在线招聘是一个毛利率极高的产业,因为主营业务的成本只有服务器和带宽成本,这使得几乎所有平台的毛利率都极高。2023年,BOSS直聘的毛利率高达82.2%,猎聘则高达74.3%,这还是两家毛利率同比均有下滑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招聘平台实现盈利并不困难。

由于多数求职者不会只投一家,而是海投,因此企业经常会面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人才。研发开支必不可少,主要发力方向是依靠大数据和算法提升匹配效率和体验。

随着AI的发展,大模型开始被应用到平台上,在人才端帮助完善简历、匹配岗位、提供千人千面的求职建议。在企业端批量处理核心招聘流程,包括需求发布,人选推荐和人才甄别等。不过,研发费用不是招聘平台的第一开支,这个行业算不上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来看,BOSS直聘的研发投入力度更大,最近五年间有四年的研发费用率在25%以上,猎聘的研发费用率则是连续两年都在15%以上。

招聘平台的主要费用开支还是销售。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期间的广告投放等等,都需要大量开支。当初,BOSS直聘在世界杯期间投放的洗脑广告,一度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在追求规模增长的阶段,BOSS直聘的销售费用率达到92%,最近几年收缩开支后也达到了33.5%。而猎聘则是常年稳定在45%以上。

发展现状

做企业服务的生意,需要企业掏钱,能不能挣钱全看企业预算。

此前,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期,很多可做可不做的业务都会做,新业务往往需要快速招人,企业更有意愿付费。同时,互联网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人才储备的情况,岗位实际人数要比需要的人数更多,以便在业务调整时有足够的人手调配。但在下行压力下,企业普遍收缩岗位、压缩预算、对内提高效率,以往能不能做都要做的业务如今都会被砍掉,在用人等方面需求就会有所降低。

这种变化层层传导,影响了求职者和平台。

看关键指标,平台上用户数据都在涨。2023年,BOSS直聘的MAU从2870万大幅增长到4230万,涌入了1360万人。

猎聘过去一年的累计注册用户从8440万人增加到9500万人,增加1060万人,年度付费用户也明显增加,从94593人增加到102673人,增加了8080人。

一边是上千万人涌入招聘平台,一边却是企业收缩岗位。从猎聘的数据看,公司企业客户数两年间减少了90万个,累计发布的职位数始终维持在7万个左右没有变化,与2021年前差别巨大。

BOSS直聘企业客户数看似大幅度增加,但实际上平台收入的增速有明显下滑。

BOSS直聘2021年以前是翻番式增长,最近两年增速分别降至5.92%和31.94%。猎聘最近两年则分别下滑0.51%和13.49%。

求职者忙着找工作,招聘平台却率先开始了收缩。平台不再延续以往的高举高打模式,转而追求利润。

2023年,BOSS直聘员工总数5346人,比上一年减少了256人。减少的工种方面,运营、行政和研发都出现了减少。特别是运营,减少了226人。猎聘的减员发生在2022年,从5789人降到5165人,大幅缩减了625人。

得益于有效的开支压缩,BOSS直聘在最近两年实现扭亏为盈。相比于2021年的巨亏10亿,2022年盈利1.07亿元,2023年则大幅盈利10.99亿元。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下行周期只是针对于员工而言,管理层则完全处于另一个世界。

粗略按照薪酬总额统计,BOSS直聘CEO赵鹏近三年拿到的薪酬总额达到15.2亿元,如果把时间拉长到5年,则高达20.55亿元。CFO张宇、CMO陈旭和CTO张涛最近三年每年的薪酬总额都超过千万,最近三年拿到的薪酬总额几乎都是逐年增加。

猎聘这边,在营收出现下滑的情况下,猎聘CEO戴科彬拿到了超过3000万元的股权激励。

当然,仅看薪酬总数有些许水分,其中包含了股权激励。纯粹看薪金,多数高管们的薪酬也都有明显增加。BOSS直聘方面,在增速下滑的情况下,赵鹏2023年的年薪比2021年增加了270万、张宇增加了202万、陈旭增加了232万、张涛增加了191万。猎聘CEO戴科彬增加了121万、CTO陈兴茂增加了51万。

艰难的周期下,高管团队过得并不差。

主要风险

招聘总体而言是一个民生行业,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维护好求职者的利益,尽可能帮其找到工作至关重要。

招聘平台的第一大风险便是安全风险。平台上企业鱼龙混杂,不乏打着招聘的旗号诈骗甚至传销的情况,审核把关岗位非常重要。此前,李文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山东大学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找工作,误入传销组织,最后失去生命。当时BOSS直聘遭遇口诛笔伐,尽可能保护求职者安全,提供靠谱的就业岗位,是平台的生命线。

隐私保护同样关键。求职者是把自己最隐私的信息披露给了平台。个人简历涉及手机、邮箱、住址等诸多敏感信息,对平台来说,极其需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此前315就曾报道过简历信息贩卖问题,通报了智联招聘的建立泄露问题。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问卷网,对153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信息泄露(63.7%)和发布不实招聘信息(51.4%)是受访者认为存在较多的招聘平台问题,这是招聘平台最大的风险点。

整体而言,由于对宏观环境依赖性强,招聘平台难以摆脱大环境的影响,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扩张,控成本、保利润是主要手段。而想要有所改善,不仅需要平台寻找α增长,还需要宏观经济的复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3509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