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死后, 陪葬嫔妃的双腿为何会分开? 原因是什么?

自由仙2024-03-16 10:21:33  59

古代人们在迷信和神秘的氛围中,深信人死后的精神将继续存在于另一个世界。这个信念促使了陪葬制度的产生。就像古埃及法老王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金字塔,以确保在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一样,我国古代的帝王也不例外。

孔子曾说:“侍死如生”,表达了对死后生活的一种延续与重视。古代帝王们相信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应该保持着王者的尊严与地位。因此,他们会为自己修建雄伟壮观的陵墓,并陪葬丰富的随葬品。

这些陵墓不仅是帝王们的长眠之所,更是他们在来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象征。陪葬的珍宝、美酒和其他珍品,被视为是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延续享受帝王待遇的保障。

因此,陪葬制度不仅是古代人们对死亡和来世的一种信仰,也反映了他们对权力、荣耀和永恒的渴望。这些陵墓与随葬品的存在,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存在的一种祝福和保障。

帝王们的欲望似乎永无止境,即便在死后,他们依然渴望着享受着人间的荣华与奢华。陪葬制度的出现并未能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在这个无尽欲望的世界中,人殉制度应运而生。

在古代奴隶社会,人们对奴隶的看法与对待与其它财物并无二致。这在出土的墓葬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大量的奴隶与各种珍宝一同葬入坟墓。在当时的观念中,奴隶并不被视为有尊严的人类,而更像是可以随意支配、可以买卖的物品,与牲畜器物地位相近。

在古代的文献记载中,有着一段关于贸易的纪录,记载着五个奴隶被交换得来一匹马和一捆丝绸的情况。这些奴隶的来源多种多样:有些是战争中的俘虏,有些是通过买卖交易而得,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破产而被迫自卖为奴。另外,还有一部分奴隶是奴隶主生育的后代。这样的交易场景,凸显了古代社会贸易的多样性和奴隶制度的残酷现实。

因此,当奴隶主死去时,他们的陵墓往往不仅埋葬了他们生前所使用的贵重物品,如马匹、刀剑和各种生活用具,还包括曾经侍奉他们的奴隶们。这种做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奴隶的冷漠和对权势的无尽渴望,将人殉制度带入了古代的墓葬仪式。

随着社会的演变,丧葬制度也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首先,人殉制度逐渐减少了。随着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奴隶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成为封建社会中的农民和平民。在这个新的社会阶层中,他们拥有了一定的人身权利,不再受到任意支配。因此,封建主也无法再随意杀害他们以陪葬。

其次,在进入封建社会后,人被视为宝贵的资源。封建主依靠依附于他们的农民来维系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因此,尊重农民的生命,让他们休养生息,成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强大的必要条件。

于是,秦汉时期的皇帝们不再提倡人殉,而是开始使用各种人俑来替代。比如,秦始皇用陶制的兵马俑替代了陪葬的死士,而汉代的人俑则更小巧,并且常常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

尽管人殉的数量大大减少,但皇帝死时用嫔妃陪葬的情况却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据传,卫太子去世后,钩弋夫人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并为他生下了刘弗陵。汉武帝担心自己死后钩弋夫人会对其它儿子构成威胁,于是在临终前命令钩弋夫人自杀以陪葬。这一决定不仅令人唏嘘,更凸显了皇权下的残酷和冷漠。

接着,在一些像北魏这样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中,杀母立子竟然成为了一种惯例。这导致许多后宫嫔妃不敢怀孕,生怕因为生子而遭受死亡的命运。这些残酷的实例揭示了权力下人性的扭曲和丑恶,也暴露了古代社会中残酷的统治现实。

在《芈月传》中,秦宣后,即芈八子,临死前曾有过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她希望让自己的情夫魏丑夫陪葬,但魏丑夫却不愿意,毕竟这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决定。魏丑夫机智地找到了大臣庸芮,希望他能通过劝说太后来挽救自己的生命。

庸芮询问太后为何要让魏丑夫陪葬?芈八子回答说,太后深爱魏丑夫,即便身故,也愿与其同眠。庸芮则理性地提出疑问:若死后有灵,太后原配为先王,其与魏丑夫同眠是否会激怒惠文王?若死后一无所知,太后既然爱魏丑夫,又何忍将其殉葬?

显然,太后担心前夫为魏丑夫而生事,故最终未让其陪葬。而昭襄王则表现出孝顺之心,为防母亲身后引起父亲不满,他将其安葬于帝王规格,陪葬品更包括战车和兵马俑。

并不是所有人的命运都如此。有些男子出于功名利禄或者荣华富贵的考虑,主动选择了陪葬。例如楚宣王的男宠安陵君就是如此,他以色侍人朝不保夕,为了避免被人暗算,他直接提出要在楚宣王死后为他陪葬。

对于现代人来说,古代的牺牲生命的做法可能难以理解。在古代社会,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观与现代大相径庭。在缺乏现代医学和抗生素的环境中,死亡率高,预期寿命短,许多人没有机会以生命换取前程。对于那些希望通过陪葬来换取家族荣耀甚至民族安全的人来说,牺牲一人的生命似乎是值得的。例如,李世民去世后,后宫的徐慧和突厥人阿史那社尔就主动要求陪葬,结果也正如他们所料。

大多数嫔妃都是不愿意陪葬的。尽管她们的生活并不美好,但对于她们来说,死亡又何尝不是一种更糟糕的命运呢?在明清之后,嫔妃殉葬却突然出现了一个高峰,而朱元璋可以说是始作俑者。据史料记载,他死后有近四十人为其殉葬,而这种恶习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景帝时期,始终没有停止。

在明代,宫廷中的嫔妃多为年轻、未曾生育的女性。她们被选入宫中,通常来自平民,因此缺乏母族的庇护。当皇帝去世时,她们往往被迫面临艰难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她们选择的离世方式是用绳子吊死自己,可有些贵妃不甘心这样的命运,于是太监们便出手相助,勒死她们;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会将毒药硬塞给那些不愿意自尽的贵妃。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被逼殉葬,这些贵妃的七窍和下体都会被玉石封堵。有些贵妃在临终之际,当最后一次经期来临时,玉石下体会被鲜血染成传说中的“血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她们被殉葬时,双腿会被强行分开,因为她们的尸体需要接受特殊处理,以便容纳一些与之同葬的珍宝。

尽管这些嫔妃们仍然拥有一定的宫廷地位,但她们的死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们的痛苦。其他被殉葬的宫女们则更加可怜。有些人甚至直接被活埋窒息而死,这就是为什么殉葬坑中女子的双腿会被分开的原因。这些女子们挣扎到生命最后一刻,保留了临死前痛苦反抗的姿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3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