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18日,为纪念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
纪念堂内的毛主席坐像的雕刻,和纪念堂外面的360套栏板、720根柱子都是用汉白玉作为原料的。尤其是毛主席坐像,它是北大厅里最宏大的一个建筑物。
为了让毛主席的伟人形象栩栩如生,中央还特意成立了毛主席纪念堂雕塑组,20多位著名的雕塑家齐聚在一起,做出了10多份设计。
因为雕像最终要在室内展出,因此,最终留下来的都是坐像。经过对坐像设计的进一步仔细审查,最终敲定了叶毓山设计的毛主席坐像形象。
毛主席坐像是以汉白玉为原材料的,且原料的尺寸要求很严格,高6米,长宽都是2米。而汉白玉矿脉中才出来的最好的原材料厚度为1.1米到1.4米之间。加之当时正值冬天,开采难度再次加深。
尽管如此,相关负责人员在接到通知后,毅然决定开采汉白玉石料。要想采出汉白玉就要进行深层挖掘,然而,就算看到了石层也并不意味着就有优质的汉白玉。虽然困难重重,但采石工人还是信心满满,坚持不懈地向深处挖掘。
皇天不负有心人,采石人在零下22度的寒冷冬天挖出了一块高质量的汉白玉,幸运地是,经过测量发现,这块汉白玉的尺寸和毛主席坐像要求的尺寸完美契合。开采任务终于完成了。
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雕刻。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整座雕像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雕刻,头部是由八级雕刻工刘润芳和高元生一起完成。
各部分雕刻完成后,后期又进行了细致地处理,然后再将五个部分之间连接起来。1977年8月10日,毛主席坐像终于顺利竣工。
与此同时,毛主席纪念堂也基本竣工。如何将毛主席坐像安然无恙地安装进纪念堂呢?
为了避免纪念堂木质门损害,特意在门上包上了保护材料,这座雕像重量达到7吨,为了不对已经铺好的大理石地面造成损伤,工作人员专门找来专业的操作员进行研究演练。
最终,毛主席坐像被顺利放进了室内。
就在一切都准备就绪时,人们又出现了分歧。
原本在毛主席坐像后面的背景图是巨型的“红太阳”图案,但在建造过程中,设计师认真商讨并经过中央批准,决定将后面的这幅背景图改为“祖国大地”。
于是,当毛主席坐像放置在原定的位置时,有人指出:“虽然毛主席坐像交腿生动、亲切,但却跟后面庄严肃穆的氛围不协调,不能够彰显出毛主席的威严。”
就在不少声音提出要重新塑一尊毛主席坐像时,时任纪念堂雕塑创作组办公室的主任韩福裕提出,纪念堂已经开放,媒体报纸上也已经刊登了毛主席坐像,如果临时更换恐怕会在社会上引起负面影响,而且,刚开馆就要停止瞻仰活动,这让观众心理上也难以接受。
最终,韩福裕想了一个办法,他表示:“在毛主席坐像腿部周围摆放上鲜花看看。”
果然,当按照韩福裕的建议摆上鲜花后,大家惊讶地发现,这些鲜花不仅增加了一丝鲜活的气息,而且还遮挡住了毛主席交叉腿的姿势。
最终,这尊毛主席像仍然端坐在纪念堂中,每年都有无数群众前去瞻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2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