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弟”溥任: 哥哥是皇帝, 奶奶是慈禧, 他却低调活到2015年

看百年浮沉2024-05-05 14:50:31  131

曾记得有人调侃,你走在偌大的北京城碰上了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大爷,可别小瞧了他,也许人家正是皇族后裔呢!

但那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曾经的封建贵族后代似乎很忌讳向别人谈起身世。

究其原因,大抵是因封建旧势力留有不少糟粕,令之惭愧。

如果没有人提起,兴许大家只会当那位曾任职于北京文史研究馆的老馆员为普通的老者。

事实上他的身世极为传奇,光听他的全名“爱新觉罗·溥任”就知道大有来历。

他就是清朝王室后裔,也是清朝的末代“皇弟”。

其哥哥就是众所周知的末代皇帝溥仪,大伯更是出名的光绪皇帝,奶奶则是被许多人诟病的慈禧太后。

这样一位晚晴“王爷”选择的却是一条极为寻常的平凡人生路,作为人民教师的他一生致力于资助公益事业,平安低调地活至2015年。

成长于残酷背景下,溥任与父亲欲远离政治

看了这位后来改名叫“金友之”的老爷爷的传奇故事,你会发觉从不涉政是其能安然度过那段艰辛岁月的重要缘由之一......

溥任出生在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末年即1918年,彼时彼刻早已不是旧中国封建时代的全盛时期,反之已成了徒有其表的破落朝廷。

生活在北京什刹海摄政王府的醇亲王载沣对于第四子溥任的到来很是欣喜,此前他已拥有未来的“傀儡皇帝”溥仪这个儿子,而溥任便是溥仪同父异母的弟弟。

载沣之所以为溥任的到来感觉开心,其中一个主要因素还是介于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

那时候还是宣统帝的溥仪因各式原因没有诞下子嗣,而他的另一个弟弟溥杰的妻子是日本人,他们诞下的拥有日本血脉的孩子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

如此一来,溥任诞生下来就让载沣觉得清朝皇室的未来有希望了。

加上彼时清朝遗老们一心想要复辟曾经繁盛的封建王朝,若如他们所愿的话,溥仪年老退位后的继承者极大可能就是溥任。

抱着这样不切实际的希望,载沣一直很重视溥任的教育。

家庭的努力栽培加上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让溥任自小就养成了低调不张扬的个性。

然而,载沣那个让儿子继承帝位的美梦终在日本人的虚伪及炮火里成为虚无泡影。

“当小日本的皇帝还不如做只狗。”

曾经,父亲载沣带着溥任去伪满洲国看溥仪和溥杰时忍不住对小儿子发出上述感慨,足可见他对清王朝被日军被掌控后的状况深感痛心与忧虑。

当时,溥仪依旧对恢复清王朝满怀信心,他天真地以为在日本的“相帮”下能够实现那个谎言满满的梦想,可最终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其幻想......

直至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被日本人钳制半生的傀儡皇帝。

话说回来,担忧儿子溥仪的载沣在见到了伪满洲皇宫内沮丧和堕落的溥仪后,心里隐隐泛起阵阵痛楚。

溥仪这个皇帝丝毫没有话语权,一言一行都受着日本人的操控,毫无中国人的血性。

对日本人来说,多一个傀儡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和难事,见溥仪的父亲弟弟来了,日本人“颇豪气”地表示可以给他们两人满洲国的职务做做,但后者想也没想直接拒绝了。

不料这下子惹得日本人极度不满,认为载沣和溥任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其实日本人的心思载沣早就猜透了,他们纯粹是想利用自己和儿子的皇室身份行罪恶之事。

载沣自然不想让其得逞,遂假装卧病在床。

聪明的溥任也理解父亲的意思,帮着他隐瞒日本人,随后二人顺利逃离伪满洲国。

就此,溥任、载沣与溥仪“天各一方”,彼此开启了不同的命运。

在1939年跟随父亲返回北京生活的溥任继续生活在醇亲王府,溥任在此时向父亲讲明自己有开设学堂教书育人的想法。

载沣也仔细考虑过了,他彻底认清了清王朝会灭亡的残酷现实,故而毅然决然辞去职位告老还乡,在痛心儿子溥仪遭遇之际更不想溥任重蹈悲剧。

精心创办学校,对己自律对人无私

故而载沣对溥任提出的当老师的要求十分赞成,至于学堂设在哪里,载沣自有打算:

因当时日本正觊觎着醇亲王府,它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们给侵占,如若要保全王府则可将之改成学堂,溥任在此任教。

这样的话,日本人亦不会轻易摧毁“摇身一变”成学校的王府了。

紧接着来到了1945年,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最终如我们所愿彻底投降了,此时的醇亲王府被政府征用。

七叔载涛告诉溥任若让王府不被没收,就还是得在那里开办教育。

因此,29岁的溥任便在醇亲王府的家庙创办了“北京竞业小学”,他在里面担任校长的职务。

溥任光辉的园丁生涯就此展开,开始了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的伟大工作。

后来,载沣去世,他谨记着父亲的遗愿,从未停止过招生事宜。

此时的溥任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还是一个善良暖心的慈善家。

由于他的学生中很多人都出生于贫困家庭,日常的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就更别说有钱买书了。

溥任了解了学生们的情况后自费给他们买了各式书籍教材,连教室内的桌椅板凳都是自己购置的,这使学生们十分感动,也愈发有动力学习深造了。

尽管教书的艰苦日子比不得曾经惬意的皇室生活,然求才若渴的信念比什么都强大,溥任在那个时刻感受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对溥任来说,在教育领域投入十足的精力,让自己的育人能力发光发热方是人生价值所在。

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封建时代的彻底结束和人民真正开始当家做主。

此后,慷慨无私的溥任更是把醇亲王府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以及竞业小学一并捐献给了国家。

至于自己,则依旧留在国内多所小学,如西板桥小学、厂桥小学等任教,日复一日过着清贫生活。

也正因此,溥任的儿子们对父亲的“从教印象”就是认真、负责、和善。

他势必会早早起床洗漱用餐,经过一番精心修饰打扮后拿起自行车钥匙,看挂钟上的时间还过早就会坐床边稍微休憩下,掐准了时间则立马起身出门。

溥任很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金老师”,哪怕对面是一张自己不熟悉的脸庞,可但凡对方如此叫他,溥任都会报以微笑回应。

这一刻身份认同的自豪感,较之从前的皇室贵族来讲,显然更令其安心。

他的“和善、没架子”还体现在与街坊邻居的日常相处上。

溥任住的在蓑衣胡同内,大家都知晓自己身边有一个“皇族邻居”,与刻板印象中的“自负自大”不同。

他们对溥任最常见的评价是——任四爷他啊,是一个十分厚道的老实人,实在太低调了。

“任四爷”的亲切称呼来源于溥任家中排行第四,而说他低调是因为溥任平时的穿衣打扮非常干净朴素且一直住在破旧的房屋中,正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才博得了邻居们的喜爱。

这位“任四爷”还非常好客,每逢家里的桑树结满了紫色好吃的桑果时,他都会招呼左邻右舍过来采摘,十足的“接地气”。

业余生活丰富的溥任,将爱好发展成公益

溥任教书生涯闲下来的时光也很惬意,懂得自我满足。

他曾经的保姆李女士还记得溥先生最爱吃老北京的甜食,尤以桂花糕为甚。

他也有着诸多文艺的兴趣爱好,譬如喜好阅读书籍报刊、爱听京剧、擅长鉴定古玩与山水画。

据称,溥任每逢休息日就会前往北京地安门新华书店,在里头可待老半天了,以致于当有人想找他时,家人总会指引对方去那家新华书店看看,百分百“锁定目标”。

如果不去书店,闲暇在家的话,溥任就会时而看电视时而听收音机,悠扬大气的京剧声总能令其心情舒畅。

可能曾经的皇室中人自带火眼金睛的鉴赏技能,因为溥任很懂古玩,所以有不少商人会邀请他去挑选合适的古玩商品,若遇到有眼缘的,溥任就二话不说买下来。

然而颇有大爱情操的他若是收集到了十分具有历史价值的问题,会万般坚决地将它们捐给政府。

除了是“古玩学者”,溥任还有一个艺术气息较为浓郁的爱好,那就是书法绘画。

他曾和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赵世骏学习过,所练的楷书书法可谓“下笔如有神”。

而他也特别擅长传统山水画,点染之间把祖国秀丽的风景皆数收入画卷之中。

更了不起的是,溥任的书画技能还切切实实地运用到了实处:他经常用自己的书画来筹得不少资金且捐给公益机构,善心可见一斑。

与之感情甚好的二哥溥杰因此也十分支持他的行为,溥任所作的画上,溥杰还会给其篆字,甚至把溥任的优秀画作宣传到了日本。

日本群众本就对溥杰有所好感,两人合作的书画一度在那里卖出60万日元的高价!

当然,两兄弟还是把这笔不小的资金捐献给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末代皇弟”走了,“任四爷”精神永存

1988年,70岁的溥任退休了,但他依旧没有闲下来,套用一句老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老了也要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贡献”。

退休后的溥任还是会悠闲地画着自己中意的书画,就算到了90多岁高龄也没有放弃这个爱好。

他还用自己的作品所筹善款建立了“友之奖学金”,少数民族学校的无数贫困孩子得到了爱心资助。

尽管彼时他已经不能多说话了,可长久的笔触练习让其还是能够通过书写来与亲人交流沟通。

溥任常常在保姆的陪同下,坐着轮椅前往北京后海周边散步。

保姆说尽管他年岁很大了,但望向周围的眼神依旧坚定清澈宛如少年。

此时此刻,我们不禁猜测这位老人在想什么?

或许是感慨自己挺过了人生或阴暗或明亮的大半时光,在为新中国更璀璨的前景祈祷吧......

2015年4月10日,97岁的溥任因病在同仁医院与世长辞。

尽管那天北京刮着很大的风,可殡仪馆里依旧排着特别长的送行队伍。

对于除了亲朋好友外的其他群众而言,他们来悼念的不仅是曾经的“末代皇弟”溥任,更是一个值得敬仰的为人民奉献一切的好教师!

丧礼没有特别隆重,就宛如普通人家进行的一场悼念仪式,这也是子女遵从溥老意愿做的一件身后事。

因为溥任早在去世前就叮嘱他们丧事一切从简,万不可铺张浪费——这也是其生前的生活作风缩影。

溥任的勤俭节约也深刻影响着后代,他的二女儿明确表示父亲一生非常不容易,遭遇了无数磨难和坎坷,还义无反顾地将家中珍宝无偿捐赠,是大爱大义的具象化体现。

他们做子女的,也因此对钱这种身外物看得很淡。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能够极好地培养个人人格。

而溥任哥哥溥仪,由于长期被捧在皇帝高位上,已然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以致于有一段时间头脑一热而甘愿听从日本人的摆布,宁做傀儡失去自由也不愿放弃皇位。

好在,新中国的成立让其幡然悔悟,最终也算是获得了不错的结局。

“别看我们曾是皇族,但我这一家人从不吃祖宗饭,这是全家人感到最光荣的。”

溥任曾经这样说,足可见他淡泊名利,无视个人荣辱的轻松心境。

不在其位的我们或许也曾难以理解他甘愿成为普通人的想法,毕竟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放弃拥有过的荣华富贵非常非常难,也即“由奢入俭难”啊!

当然,也正是溥任能够云淡风轻放下一切,隐身于广大人民群体中,才更值得我们钦佩与敬仰!

参考资料:

生为“末代皇弟” 一世“任四爷”------新京报

末代“皇弟”溥任的平凡生活------光明网

最后一个“末代皇‘弟’”去世------环球人物杂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2432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