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别的孩子尚在睡梦中时,6岁的玄烨已经起床,坐着轿椅赶往蒙馆读书。
他坐在椅子上睡眼蒙眬,精神不振。
在一旁的伴读魏东亭焦急地催促着:“三阿哥还是快点吧,要是误了晨课,我爹要罚我了。”
自己迟到,被罚的是魏东亭,玄烨并不着急,他摸摸自己的肚子,表示饿了。
太监告诉他:“咱们得先读书,再吃饭,这样才能把学问消化喽。您是皇子,不是老百姓的孩子。”
玄烨感叹:“百姓孩子能睡懒觉,我不能。”
太监安慰:“百姓孩子要种地,也睡不了懒觉。”
于是,玄烨发出灵魂拷问:“是种地苦,还是读书苦?”
太监的回答相当巧妙:“种地人说种地苦,读书人说读书苦。”
玄烨显然不满意这个回答,他以一种超乎年龄的气势宣称:“我要是当了皇帝,就让种地的通通给我读书去,读书的通通给我种地去,看他们谁还敢叫苦。”
那么,种地与学习,到底哪件事更苦呢?都苦。
种地苦,因为种地是个累活、苦活、脏活、细活,费心费力。
从播种到收获,翻土、除草、捉虫、浇水、施肥、收获、晾晒,环环相扣,辛勤劳作的同时,还要祈求天公作美、风调雨顺。
读书苦,因为读书要识字、背书、作业、考试,劳心劳神。
从幼儿园到大学,漫长而艰辛,不仅需要持之以恒,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总之,种地的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读书的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各有各的辛劳与责任。
少年康熙看似孩子气的霸道话语中,其实暗含着一种角色互换。
让读书的人去种地,让种地的人去读书,会发生什么呢?
读书的人习惯了书本与文字的世界,他们踏入土地,面对繁重的农活和变幻莫测的天气,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
但是,经历过挥汗如雨、经历过腰酸背痛、经历过春种秋收,他们会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理解劳动的意义。
对于种地的人来说,他们每天在土地里刨生活,如果有机会去读书,虽然困难重重,但可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视野,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
让读书的人去种地,让种地的人去读书,不仅是一种角色互换,更是一种思维的转变。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领域的辛苦和挑战,而忽视了其他行业的艰辛。
通过换位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增进彼此的尊重与理解,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2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