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朝皇帝多次东巡的目的

小鹿雨中听史2024-03-23 11:21:57  92

许多人都看过有关清朝的影视剧,对于清朝皇帝热衷南巡印象深刻,著名作家琼瑶更是以清朝皇帝南巡为线索,写出了情节跌宕起伏的爱情小说,即著名的《还珠格格》系列小说。

在这一系列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后,一经播放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可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南巡之外,清朝皇帝还颇为热衷东巡,那么,清朝皇帝究竟东巡了多少次,东巡又有何意义呢?

清朝皇帝的东巡始末与相关活动

1、清朝皇帝的东巡

清朝皇帝从什么时候开始东巡呢?东巡的路线又有哪些呢?

根据现代清史学者研究,清朝皇帝的东巡始于公元1671年,换言之,康熙皇帝开启了此后历代清朝皇帝东巡之旅。

根据相关学者统计,从1671年开始东巡,到1829年结束东巡,在长达158年的时间里,清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东巡一事始终没有荒废。东巡的次数更是多达11次。

这些皇帝东巡路线大致有两条,一条是从今天的北京出发,出山海关,再从山海关一路北上,到达清朝龙兴之地盛京。

另一条路线是从北京出发,前往内蒙古东部,再从内蒙古前往兴京、盛京。

2、清朝皇帝东巡的若干活动

清朝皇帝的东巡声势浩大,往往伴随着大量军队和官僚队伍,在东巡过程中,清朝帝王的活动颇多,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类。

一是拜谒盛京宫殿和清朝永陵、福陵、昭陵三大祖陵。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在盛京的清朝旧都,保存了完整的清朝早期宫殿和大臣坟墓,清朝每年都会拨款,专门安排人员进行维护。

在到达盛京后,清朝皇帝会在清宁宫召集以盛京将军为首的大小官员,进行训诫和奖赏,到了晚上,还会特地赐宴,以此显示恩惠、礼遇。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到,东巡之时,在旧都驻扎,举行一些礼仪活动,帮助满人回忆旧传统,是清帝东巡的主要活动之一。

二是在东巡之际行围练兵,提高清朝军队的战斗能力。

康熙帝曾经对臣子说道,清朝军队如果不时常拉练就很容易荒废,他告诫臣子说“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 (《清圣祖实录》)。

康熙帝的告诫被他的子嗣牢牢记住,定期的巡游和拉练几乎成为此后几位帝王生活中的常态。

不仅如此,康熙帝开启东巡还有其特殊的边疆局势背景。

事实公元16-17世纪,沙俄试图占领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屡屡发动侵略,蚕食边疆土地。

为了加强北部边疆的防御,公元1671年,康熙帝东巡至盛京后,并未返回,而是从盛京再度出发,经过铁岭、雅克萨等地,最终到达爱新,这是清朝设立在中俄边境的军事桥头堡。

康熙帝的这一举动无疑极大地提振了边疆军士的战斗热情和士气,到达爱新后,康熙帝亲自召见了宁古塔将军,对他说道“尤当加意防御,操练士兵”(《清圣祖实录》)。

在康熙帝亲至边疆后,边境地区的武备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地地方官积极推行屯垦政策,对沙俄的蚕食政策作出反击。

公元1682年,康熙帝又一次来到吉林省,不仅如此,康熙帝还亲自登上战舰,顺着松花江航向,勘察附近地形。

毫无疑问的是,康熙帝的多次东巡给清朝文武大员释放了一个信号,即皇帝高度重视中俄之间的边境冲突,正是在康熙帝的极力推动下,清朝与沙俄展开作战,并迅速击溃沙俄的入侵力量。

在公元1685年,清朝便取得了雅克萨大捷,到了16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可以确定的是,康熙帝的东巡为中俄边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助力。

此外,康熙帝的东巡还有加强清朝和蒙古政治同盟的若干活动。

在康熙帝第一次东巡之时,许多蒙古部落王公,纷纷主动请求觐见皇帝,康熙帝也不失时机地召开了多次盛大集会,在这些集会上,康熙帝对这些蒙古王公多加礼遇,表现出清朝对蒙古部落的善意。

在康熙帝第三次东巡之时,他还亲自前往了蒙古亲王满朱习礼墓前祭奠,拜访蒙古亲王的府邸,赐予他们大量礼品。

历代清朝皇帝东巡的目的

1、展现清朝国力与荣耀

除了上述所说的诸多活动外,东巡还有着两个基本目的,一是让满人怀念传统,展现清朝国力,二是帮助新生的宗室贵族记住祖先荣耀,完成一种忆祖教育。

从展现国力和孝心方面看,清朝历代帝王在东巡时都会祭祀祖陵。

例如,康熙帝多次下诏,要求盛京方面安排好各种接待礼仪,协助皇室成员拜谒祖陵。

康熙六十年(1721),康熙帝年迈衰老之时,他依旧不忘携带祖孙前往盛京,完成最后一次谒陵。

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帝)率皇子皇孙诣盛京,皇子祭昭陵……”。他亲自前往福陵进行祭祀。

这种祭祀祖陵的大礼无疑是一种对清朝国力的展现,给当时参与典礼的臣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助于巩固清朝统治。

此外,这种巡回龙兴之地的传统也有助于新一代的满人贵族记住自己的传统,永不忘本。

2、皇子的参与与东巡的教育作用

除了上述诸多活动和目的外,其实,东巡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即对下一代的教育意义。

清朝从皇太极时代开始,就有率领皇子一同祭祀祖陵的传统,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贝勒前往祖陵祭祀、奠酒,此后,每一年,皇太子都会率领贝勒前往祖陵祭拜。

皇太极的此种举动应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先祖艰辛奋斗的功业,居安思危,不要贪图享乐。

因为,满人的崛起是迟至公元16世纪末的事情,在此之前,满人颇受压榨,受了许多苦,也难怪皇太极会坚持拜谒祖陵,以此警示下一代的满人贵族。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也提出过拜谒祖陵的想法,不过,因为当时清朝刚刚入关,天下尚未彻底平定,再加上黄河中下游地区天灾人祸频发,这次东巡打算也就无疾而终了。

直至顺治帝在公元1661年病逝,顺治也未能成行。

继承这一遗愿的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早在公元1670年,他即位九年之际,就下发了一道谕旨,他说道“即欲躬诣太祖太宗山陵以天下一统致告”(《清史稿》)。

但是,一开始,康熙的想法受到了议政王大臣的阻挠,他们认为,这个做法太过耗费钱财,没有必要,而且,当时的旱灾水灾频发,再加上,康熙时代正在修理黄河、运河,东巡无疑会给财政带来巨大负担。于是,康熙帝只好暂时放弃这一打算。不过,康熙帝到底已经下定了决心,仅仅过了一年,到了公元1671年,康熙就再次下诏,表达了自己想要东巡拜谒祖陵的想法。

经过一年的准备,这一次康熙帝最终得偿所愿,也由此拉开了清朝帝王东巡的序幕。

东巡之时,大多数的皇子都会随行,康熙帝之后的历代帝王都曾经以皇子的身份跟随皇帝拜谒祖陵。

不仅如此,在拜谒祖陵之时,皇帝还会特地要求随行贝勒等人按照一同参加典礼,以此展开孝道教育。

例如,嘉庆二十三年(1817),嘉庆帝专门下令“命皇次子智亲王旻宁、皇私自绵忻随驾”(《清帝东巡》)。

乾隆皇帝更是直接对宗室说道“凡事关祭祀及行礼等处,务当其矢诚敬……不可稍有怠忽”(《清帝东巡》)。

乾隆皇帝不止这么说了,他还对若干不敬的行为作出了惩戒,例如,在盛京清宁公祭祀时,怡亲王忘记佩戴仪式所需的小刀,被乾隆发现后,乾隆对他严厉训斥并加以责罚。

不仅如此,历代帝王在东巡拜谒途中都会写下不少诗歌,对名胜古迹加以吟咏,或是对清朝的龙兴之地加以歌颂。

这些诗作后来都被颁布天下,供士人学习,从这些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历代帝王东巡时都在反复强调要继承祖宗传统,不可以忘记自己的根基。

乾隆帝甚至还要求皇子们抄写他自己写的诗文,其中有一句诗写道“敬思前列益兢兢,易非开创诚辛苦”《清帝东巡》。

嘉庆十年(1805)之时,这些诗篇被嘉庆帝汇总起来编纂成册,居然也有105篇之多,编纂成册的诗篇后来被嘉庆帝御赐给几位皇子和亲王。

总结

清朝皇帝的南巡经过影视剧的渲染已经广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是,自康熙以后直至道光皇帝,历代清朝帝王都会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这种巡幸被称作东巡。

东巡不同于南巡,东巡是康熙-道光之间每个皇帝的必修课。

为何东巡会如此重要呢?

原来,东巡的目的地盛京有清朝的祖陵,而且,盛京是清朝在关外的发家之地,象征着清朝的传统与由来。

故此,清朝皇帝的东巡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借助东巡实现传统教育与孝道教育,帮助新生代满人贵族记住满人的传统。

此外,东巡也是一次国力的展示,成为清朝彰显大国气象的一种方式。

并且,历代清朝帝王都会在东巡时联络蒙古王公贵族,借助出巡机会召开集会,加强清朝与蒙古部落的政治同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20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