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红四方面军最年轻有为的军政委, 比林彪当军长时还年轻3岁

历史门前小个子2024-05-05 12:11:26  74

1930年,23岁的林彪当上了红四军军长,从那一天开始,林彪的辉煌人生也拉开了帷幕,后来的林彪有那么大的成就,并在47岁就被授予元帅军衔,这一切,使得他的人生更为传奇。

鲜为人知的是,同时的红四方面军,有一位更加年轻有为的军政委,此人在20岁时,就当上了军政委,比林彪当军长时还要年轻3岁。

他就是陈海松

如今提到陈海松的名字,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从某一个方面来说,也属于正常,因为陈海松牺牲的时间早,没能参加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所以他的名头,自然是小了很多。

不过,从我军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发展和贡献来说,陈海松在红四方面军的军史上,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绕开的人物,他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佩和爱戴!

如同很多开国将领一样,陈海松的童年,过的并不幸福,他出生在湖北大悟县一个相当贫苦的家庭,2岁时,母亲就撒手人寰,那个时候的陈海松还没有记忆点,甚至长大后,连母亲的脸都记不清。

不过幸运的是,陈海松被自己的婶母收养,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一些母爱,贫瘠的生活,最能锻炼一个的的体格与志气,陈海松在这样的苦日子中,正是养成了坚毅的性格,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14岁那年,陈海松最大的心愿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巧合的是这一年,正是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的年月。

“黄麻起义”后,革命的大火在大别山地区熊熊燃烧起来,大悟县作为邻近县,革命的热情也在群众中传递的越来越快,陈海松作为村里孩子的“淘气王”,他当即认识到了革命运动的不同形式,他也明白,如果自己想要改变命运,那就不要怕死,要大胆的去参加革命运动。

此时全国是白色恐怖时期,陈海松在这个关键时刻参加革命运动,这让他的父亲和婶母很是心惊胆颤,两人商议后,决定给陈海松“成亲”,用这个方法“拴住”他。

陈海松心里明白婶母与父亲对自己的关心,但是他决心已定,思来想去,陈海松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先是答应了父亲要成亲,成亲后,他又每天老老实实去地里一个人干活,谁帮忙都不让。

陈父与婶母看后觉得儿子变了,很是欣慰,可是有一天到了晚上,两人都没有见到陈海松再回来,第二天他们才知道,原来儿子已经跟着红军队伍走了。

婶母听后当即泪如雨下:“儿呀,你要参加红军,也和婶母说一声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那个时候,陈海松与他的父亲,婶母都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再也没回来。

也许在参加红军队伍的时候,陈海松也抬头望了一眼家的方向,他知道父亲和婶母对自己的好,但是他更明白,在这样一个乱世,只有革命,才能打破旧秩序,才能让子孙后代人不过他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毅然决然跟红军走了。

参军时,陈海松16岁,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影响,甚至他还做过许世友的勤务员,只是时间不长就被调走当上了班长。

每逢战斗时,虽然陈海松年龄小,但是他一点也不含糊,也不惧怕牺牲,带着人就往前冲,可尽管他这样努力,在红四方面军“肃反”时,他还被人污蔑。

幸好他被上级保了下来,陈海松这才躲过一劫,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此事后,陈海松表现出了更加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政治工作能力。

在商(城)潢(川)战役、潢(川)光(山)战役中,陈海松得到了来红四方面军司令部的赞赏,他被提拔为了团政委,

陈海松的“突然崛起”也使得他走进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心里,当时由于战斗频繁,急需人才,徐向前便将陈海松的名字深深记住。

1933年,在红四方面军的军事会议上,徐向前力荐陈海松做红二十五师政委,这一消息震惊到了很多人,因为陈海松这时很年轻,才17岁。

对众人的质疑,徐向前坚定认为陈海松有这个能力,最终,在他力荐下,陈海松顺利当上了红二十五师的政委。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担任红二十五师师长的,正是许世友。

许世友迎接陈海松时,还有些呆住,他实在不敢相信在几年前还是自己勤务员的人,如今仅过了这么几年,就变成了搭档,许世友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欣慰。

红二十五师在他们两人的指挥下,也士气旺盛,打了很多胜仗,由于陈海松表现良好,他的优秀折服了很多领导,因而在之后红九军成立后不久,陈海松再次升任红九军政委。

陈海松担任红九军政委时,不过20岁,实在是年轻的很,比林彪当军长时还年轻了3岁,对陈海松这样的人才,徐向前也很欣慰,认为“后继有人”

1935年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时,毛主席与红四方面军的将领挨个握手,得知眼前的陈海松是九军政委,并且才20岁出头时,他也感到很惊讶:“红一方面军的干部也年轻,但还没有年轻到这种程度的。”

陈海松此时在红四方面军中,可谓是名声赫赫,而他也善于与同志们打成一片,所以战士们都喜欢和他交流,对他很拥护。

草原分兵时,朱德跟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当时他的待遇很不好,陈海松作为四方面军的干部,他却对朱德非常尊敬,每次见到朱德,都会亲切喊道:“总司令,你好呀。”

不仅如此,陈海松还将自己的大马送给了朱德骑,他做的这一切,使得朱德也对他充满了好感。

可惜的是在1936年10月,陈海松作为九军的政委,跟随西路军西征,这次西征,也成为了他人生的终结。

由于没有补给,没有建立根据地等多种原因,西路军损失惨重,到1937年时,西路军不得不退守梨园堡一带,红九军此时担任了后卫。

不一会儿敌人攻了上来,陈海松就带着战士们进行反击,由于敌众我寡,陈海松将生的机会让给了同志们,让他们先撤退,自己留下来掩护。

最终,年仅23岁的陈海松牺牲在了这片热土上。

陈海松牺牲的消息传出后,战士们悲痛的泪流不止,徐向前也流下了热泪,喃喃道:“九军离不开陈海松。”

朱德对陈海松也是念念不忘,抗战时期,朱德曾多次与其他人提到陈海松的名字,并认为如果陈海松没有牺牲那么早的话,对革命的贡献会更大。

只可惜斯人已逝,让人痛惜。

诗人说:“有人的死了,他还活着。”陈海松先辈,就是这样的人!只要我们没有忘记,他就一直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1778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