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怒斥聂荣臻, 惊动朱老总, 刘帅笑道: 让陈赓管管这个刺头

新新史界2024-05-05 11:46:47  112

1946年10月,晋察冀军区召开了一次战役总结大会,会议由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主持,主要讨论大同、集宁作战失利问题。

然而,会议还没开多久,一名坐在台下的高级将领,突然起身大声斥责起来。

起初,坐在主席台的聂荣臻不明就里,还打算起身安抚。但是,当他听明白这名将领说话内容后,竟罕见的当场面露不悦、拂袖而去。

聂帅在我军是出了名的好脾气,究竟发生了何事?会让他做此反常之举呢?

一,晋察冀闹家务

这名在会场公然“发飙”的将领名叫郭天民,其虽为开国上将,但民间知名度并不高。注意,此处是和萧克、许世友、邓华等上将相较而言,并无不尊之意。

郭天民早年跟随毛主席、朱老总南征北战,是出了名的骁将,但他性格也有一个特点:说话直来直往、毫无顾忌。

平日里,部队官兵们之间都是开惯了玩笑,大家都是有什么说什么,所以也没人觉得郭天民脾气有什么不妥。

但是,讲话既要分场合,也要看对话人是谁。有些人性格大大咧咧,有话当场就给撸明白;但也有人性格内敛平和,有矛盾喜欢私下解决。

比如西北野战军的彭老总,是出了名的直脾气,碰巧他麾下有两名怒汉将军:贺炳炎和廖汉生。

贺、廖两将因为榆林战役,和彭老总当众顶牛,互相拍桌子、谁也不让步。到最后还是贺龙老总千里迢迢跑去当和事佬,拧着贺、廖的耳朵,给彭总道歉才算完事。

反观聂帅,他的性格就有点偏内敛,一些熟悉他的人评价道:初次接触聂荣臻,会觉得他沉默寡言,好像难以接近,但第二次见面,经过深谈,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只是他说话做事都特别稳重而已。

和聂帅这种性格的人交流,一定要注意慢而有度,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说,什么事都好商量。如果急急躁躁,上来就劈头盖脸连批带骂,反而会起反作用。

一时性急的郭天民忘记了这茬,当众“炮轰”聂荣臻,两人自然不欢而散。

二,郭天民批评了啥

是什么会让郭天民如此不留情面呢?答案在于聂、郭两人在大同、集宁战役失利原因上存有分歧。

1946年7月,为应对敌人攻势,我军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发动大同、集宁会战。

此战由于事先估敌不足、战时配合欠缺等原因,战役最终以失利告终。

战后,聂荣臻召集众将进行战役检讨,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聂帅认为战役失败责在多人,应该集体承罚;郭天民则认为战役失利全部是由聂荣臻领导失误所致,为此,他列出了两点:

第一,晋察冀军区裁兵过多,导致部队战力严重下降;

第二,大同、集宁会战中,聂荣臻错误判断敌军动向,部队兵力分配出现偏差,最终溃败。

至于两人孰对孰错,本文暂且不论,毕竟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依旧是各执一词,我们继续讲述郭天民将军的际遇。

三,刘帅请出“大佛”陈赓

会议结束后,聂荣臻把事情上报中央,而中央在了解聂、郭两人冲突原委后,决定暂时停止郭天民的军队职务。

1947年4月,由于军区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中央派出朱老总亲自坐镇晋察冀,协助聂帅把部队带回正轨。

此时距离郭天民被停职已经接近半年时间,郭本人听说朱老总到来后,立即请求面见,并恳请朱老总把自己调离晋察冀。

面对这位当年的爱将,朱老总十分关心,在听完其诉求后,朱老总最后拍板决定把郭天民调到晋冀鲁豫部队。

1947年8月,郭天民正式出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跟随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并在之后进入鄂豫边区,和王树声一起开辟新的根据地,立下不小的功劳。

郭天民毕竟是一位为打仗而生的将军,让他长期在后方经营根据地,自然坐不住。

淮海战役结束后,郭天民终于忍耐不住,亲自跑到刘伯承司令部,想要刘帅把自己调到前线,期间甚至“声泪俱下”,大有司令部不同意自己就赖着不走的意思。

无奈之下,刘伯承只得同意。但他深知想要驾驭这位牛脾气骁将,必须是有真材实料且可以软硬兼施的人来,再三考虑后,刘伯承想到了一个最佳人选:陈赓。

为何说陈赓就一定能镇得住郭天民这位“刺头”呢?

首先从出身来看,陈赓是黄埔一期学生,在校期间更是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郭天民则是第六期,应该喊陈赓一句“老学长”;

其次,陈赓军事才能极高,虽为刘邓麾下一个兵团的司令,但长期被当做战略震慑力量使用,从其能位列开国第四大将之位,就足以证明陈赓的能力;

最后,陈赓也是我军出了名的老好人,和谁都能开上两句玩笑,而且为人不“迂”、谦逊随和,可以包容郭天民的无心之语。

而事实也正如刘帅所料,郭天民到来陈赓部队后,两人相处十分融洽,陈赓逢人就说:“有的人说郭天民脾气大、不好团结,实际上这个人很直爽坦白,有啥说啥,是很好团结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1778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