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7日,中央召集了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就在这场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四人帮的核心成员已经全部被捕。
四人帮被捕,并不意味着危机解除,四人帮倒台之后,谁来接管上海才能够彻底稳定局势,是摆在中央面前的头号问题。
任务艰巨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选一个最可靠的人来实现对于上海的接管。
而对众人来说,此时的上海是个烫手山芋。
毕竟,四人帮在国内兴风作浪多年,留下的恶劣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上海曾经是四人帮苦心经营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四人帮多年来在政治上、文化上,给上海这座城市埋下了数不清的炸弹。
新的管理者稍有不慎,这些炸弹就可能被全部引爆。
如果设想的更糟糕一点,上海的动荡又极有可能引发全国的动荡。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又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呢?
所以,会议上,所有人的心情都是很沉重的,虽然提出了好几个人选,可不管提出哪个候选人,都有人反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经历了四人帮的种种事件之后,没有人愿意继续冒险。
所以,在人员选择上,也不得不吹毛求疵。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叶剑英经过良久的思考,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说:“依我看,要派一位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地方都能镇得住台的人。”
听到这话,众人连连点头,叶剑英看了看台下,又缓缓说道:“我看苏振华同志能够担得起这个重任,他资格老,态度也很坚决,让他去,我是放心的。”
叶剑英话音落下,众人便都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有发言的苏振华。
为什么叶剑英如此信任苏振华,愿意把上海这副重担交给他?
苏振华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这就要说起苏振华的革命生涯了。
苏振华
苏振华是新中国的开国将军,同志们对于苏振华这个人评价是非常高的,认为他既能够上马打仗,又能够下马主政,是一个全能的人才。
苏振华出身贫苦,最开始大字不识,能够一步步走入中央,依靠的是自身不懈的努力。
从加入红军开始,苏振华便是军事政治两手抓,白天打仗,晚上听课。
因为文化程度太低,基础不好,他便只能用笨办法一遍一遍的写和记。
最后,凭着过人的毅力,提前完成了军队所需的政治和军事课程。
毛主席有一次开会的时候,还特意表扬了苏振华勤奋好学的精神:“工农分子很多人是没有多少知识的,但是通过努力变得有知识也是可能的。我看,苏振华同志就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革命人才
到了1937年,苏振华已经从过去的学生,变成了抗大的老师,任政治大队第五队的队长。
这个时期,苏振华展示出了自己过人的组织能力。
在教学期间,苏振华为了提高青年学员参与革命和劳动的热情,吸取苏联的经验,在抗大展开了革命竞赛活动。
一个月的时间里,使得大家的学习和劳动成果猛增,同时还吸纳了更多的青年走入抗大。
苏振华所举办的这次成功的竞赛,也被写入了抗大的校史:“通过革命竞赛运动的开展,抗大总结出一套适合青年特点和学校实际的工作经验。这些成功经验,为抗大以后开展革命竞赛,推动教学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大一共办了八期,苏振华亲自参与的就有六期,经他教导的优秀学员真可谓数不胜数。
苏振华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反而是经常找到中央,提出自己希望能真正的到前线去,为抗战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苏振华的一再请示之下,中央终于批准,于是,苏振华来到鲁西地区担任政委。
很快,在政委这个工作岗位上,苏振华也做出了优秀的成绩。
在鲁西地区,他发动群众,团结同志,同时与杨得志一起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变被动为主动。
在敌占区附近,大量的组织游击队,发动青年参军,团结地方的抗战组织,用专业的作战方略来指导游击队的行动。
在苏振华的努力之下,当地游击队人数扩大一倍,游击范围增加了四倍,收复了4000多个村庄。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苏振华依然和杨得志搭档,在艰苦的环境下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生产劳动,解决后勤不足的问题。
同时,他还在当地主导了土地分配的工作,让热河地区十几万贫困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由此可以看出,苏振华的政治工作水平是很高的。
也正因如此,建国之后,苏振华又被调到了贵州担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
当年,贵州虽然解放,但依然残存着大量的土匪恶霸势力,土地革命也没有进行彻底。
因此,当日的贵州和后来的上海,一样都是人们眼中的烫手山芋。
不过,苏振华来到贵州之后,拿出了雷厉风行的态度,打击地主恶霸,推动土地改革,同时依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当地进行了大量的民主改革运动。
贵州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中央又把苏振华调到海军任职。
至于他在海军任职期间取得的工作成果,可以参考邓公后来的评价:
“他(苏振华)扎扎实实地加强海军的政治思想建设,军事、技术、科研、装备等全面建设。他为建设强大海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对海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苏振华同志在海军建设上的功绩,将永远载入我军的光荣史册。”
所以,当上海局势动荡的时候,叶剑英想到苏振华也就并不奇怪了。
临危受命
苏振华在过去几度临危受命,完成党和国家的托付,如今,上海正需要这样一位人才。
苏振华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个任务,带着工作组奔赴上海。
当时的上海,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危机重重。
根据后来的资料可以发现,四人帮一直在上海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计划在关键时刻,煽动武装暴动。
四人帮成员王洪文,在1975年8月去往上海的时候,还曾对人说过,要准备在上海打游击战、打巷战这样的话。
而且,当时毛主席病危的消息刚刚传出,四人帮就立刻通知了上海方面,让他们给当地的民兵武装发放枪支。
另外,后来审判四人帮时,人们还得知,四人帮为了扩充上海的武装力量,竟然私自动用了3000多万元的地方经费,俨然是把上海当做了自己的大本营。
眼下,四人帮虽然被捕,但四人帮的党羽徐景贤、王秀珍等人依然在上海任职。
而且,早已经和王洪文等人串通一气。
四人帮被捕的消息一传出,徐、王等人便秘密的在上海组织武装,准备发动叛乱。
唯一庆幸的是,中央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
根据已知情报,苏振华很快向中央建议,应该对上海来一招釜底抽薪。
计划是在王秀珍和徐景贤发动叛乱之前,先把他们两个以开会的名义叫到北京来接受审查。
这两个头目一到北京,上海的四人帮余党就会自乱阵脚。
苏振华认为,此时让徐景贤和王秀珍来北京,他们两个不敢不来。
因为,四人帮的几大核心纷纷倒台,他们两个如今心中没底,对于中央掌握了多少情报,也一无所知。
中央就应当趁着他们心虚的时候,尽快将他们一网打尽。
否则,等待他们反应过来,真的在上海集结好了武装力量,那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中央采取了苏振华的意见,很快给徐景贤和王秀珍发去了开会的通知。
徐景贤和王秀珍果然中计,满怀忐忑的来到了北京。
同时,苏振华也做好了带领工作组进入上海的准备。
为保万无一失,苏振华决定,到上海之后,先前往位于上海的海军基地。
这是因为,苏振华在海军工作了20年,对于海军内部的情况比较了解,也有信心自己能够先稳定住上海方面,海军的局势。
再以海军司令部为核心,辐射到整个上海,寻找合适的机会,彻底铲除四人帮在上海的遗毒。
苏振华的计划十分缜密,一切也都顺利进行。
令苏振华欣慰的是,工作组一来到上海,就得到了群众们的热烈欢迎。
毕竟,上海人民苦四人帮久矣,从四人帮倒台之后,群众们便不顾四人帮余党的威胁,自发的走上街头,组织游行,高呼着打倒四人帮的口号。
这样强大的群众基础,让苏振华信心倍增。
大获全胜
不过,他也很快看到了背后的隐患。
四人帮的余党指使上海的许多危险分子,混入到了群众游行的队伍当中。
这些人到处拉山头、搞串联,试图把群众们反对四人帮的游行,变成群众之间的暴力流血冲突。
在苏振华来到上海之前,上海的街头已经发生了不少打砸抢事件。
四人帮试图把这一切都扣在无辜群众的头上,以此来歪曲群众们打倒四人帮的目的。
面对如此情况,苏振华当机立断,从海军之中抽调了警备人员来维护上海的治安,同时还从南京军区借来了军队,以防不测。
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苏振华坚定的指出,绝不允许群众斗群众的事情发生。
此外,苏振华又以极快的速度,会见了原市委书记马天水和常委张敬标,冯国柱,王少庸等人。
徐景贤和王秀珍二人,此时也被中央放回上海。不过,这也正在苏振华的计划之中。
因为苏振华果断的调动部队,肃清风气。
所以,四人帮的残党们虽然还握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但很难再组织起大规模的战斗。
所以,苏振华把徐、王这些人聚在一起,就是要创造机会,让他们互相揭发罪行。
从10月27日开始,苏振华对上海的四人帮余孽进行了严肃的审查,同时摆出了自己在上海调查之后,所得到的一系列关于武装暴乱的证据,冲击敌人的心理防线。
在苏振华的审查之下,一众犯罪分子战战兢兢,互相推诿。
当然,也有几个人拒不交代罪行,意图逃避惩罚。
苏振华并没有急于让他们全部招认,几天之后,苏振华做出决定。
罪行较为重大的七人,继续交由上海警备方面进行隔离审查。
罪行较轻的六人,送回原单位进行隔离审查。
只要将这些人控制起来,上海的四人帮团体迟早不攻自破。
果不其然,这几个头目落网之后,上海的几大非法武装组织纷纷人心动摇。
不少人主动找到警局,交代犯罪事实,苏振华则亲自安排公安机关,对四人帮在上海的武力部署进行追查,搜出了无数的枪支弹药,乃至于兵力部署图等物品。
11月4日开始,苏振华决定进行新一轮的审查。
而这轮审查的大方向是孤立少数人,而团结大多数人。
对于犯错较轻的干部,可以进行批评教育,此外还要发动群众的力量,来搜寻四人帮的势力。
同时,苏振华将此前掌握的一部分叛乱证据向全社会公开,让所有人都深刻意识到四人帮的罪行。
在苏振华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之下,上海群众群情激愤,纷纷前来举报,公安机关所掌握的有力证据越来越多。
而与此同时,被隔离审查的几个四人帮党羽,其心理防线也纷纷土崩瓦解。
为了脱罪,他们一改往日傲慢的态度,主动交代问题,工作组的调查进度大大加快。
经过几个月的审查,苏振华终于在上海彻底扫清了四人帮的势力,上海百姓的生活重新归于安定。
苏振华在上海的工作,虽然不见硝烟,但也可以称之为一次精彩绝伦的战斗。
参考资料:
夏明星《军政兼优的开国上将苏振华》
书报文摘《粉碎“四人帮”后苏振华接管上海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