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多数网友都认为是秦始皇修建了长城,但实际上长城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比如,长达600公里的齐长城,就是齐国为防御鲁国、楚国等邻国修建的防御工事。
不过按照当代史学家的研究成果,第一个把长城发展到“万里”级别的帝王确实是秦始皇。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度超过7000公里,折合“秦里”约为1.67万里。在陕西、内蒙古等地至今保留着土石砌筑的秦长城,秦人究竟用了什么“黑科技”才让秦长城屹立千年不倒呢?
一、恐怖的秦制
和八达岭长城这种明清时代的长城不同,秦长城并没有使用青砖作为建筑材料。所以某些专家提出的“鸡蛋、糯米、石灰调和砂浆确保长城不倒”的理论,根本和秦长城没有任何关系。考古研究表明,秦长城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建成的建筑,比如固阳秦长城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根据固阳文旅局官网的资料,固阳秦长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这段长达96公里的秦长城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就是取自固阳当地的石材和泥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固阳秦长城只在汉武帝时期修复过,此后的朝代一直没有对它进行大幅度整修。
按理说一堆石头和泥土修筑的建筑,在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之下早该“尘归尘,土归土”了。但是固阳秦长城直到今天还保存得十分完好,游客甚至还能看到四座烽火台的遗迹。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都没有什么特殊技术的秦长城,到底是凭什么屹立千年的呢?
答案就是恐怖的秦制。众所周知,大多数基建工程都会设置监理岗位。监理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监督工程质量,如果施工人员出现违反行业技术规范的行为,监理完全可以要求停工或者返工。在修建秦长城的过程中,秦制就起到了“古代监理”的作用。
和今天以打工人为主的施工队不同,修筑秦长城的“施工队”大多是服徭役的百姓。另外那些被秦军俘虏的人员、触犯秦法的犯人也会被编入“长城徒”的队伍。
按照秦朝制度的规定,这些“长城徒”活在世上唯一的目的就是修长城。如果他们在干活过程中偷懒,或者修筑的长城出现了任何质量问题。不仅他们本人会遭受极刑处罚,就连家人也很难逃脱“连坐”打击。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命令蒙恬军团调集30万大军。这些“长城军团”不仅担当着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任务,而且还是监管“长城徒”的执法力量。按理说秦始皇应该清楚修建长城是一件非常耗费民力的工程,他为什么还要逆民意而为呢?
二、秦制的核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观点,对儒家思想嗤之以鼻的秦国根本不会在乎什么“顺应民心”的事情。“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始皇最看重的就是“民力”。就拿修建长城这件事来说,它就能体现秦制开发民力的核心思想。
虽然有历史传说表示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胡人的进攻,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秦长城并没有挡住匈奴南下的队伍。它反而成了阻止中原人口向北方迁移的关卡。生活在强大的秦国不是一件很让人自豪的事情吗,为什么还会有人向北方迁移呢?
在韩非子的“五蠹”中,我们就能找到迫使秦人背井离乡的原因。这位深受秦始皇重视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认为,类似商人、学者等拥有个人财富和独立思想的人都不利于王朝统治,只有那些为“耕战”服务的百姓才是秦朝的基础。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耕战”可不是什么重农抑商的儒家政策,它实际上就是方便秦朝统治者开发民力的战略。在普通人看来,发展农业就是要让老百姓填饱肚子。但是在韩非子眼中,农业就是服务于战争的“备战工作”。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秦朝建立了非常严格的税收制度,交不起税的人只能在“囚徒”和“流民”两种身份之间二选一。司马迁在《史记》中指出,秦朝末年之所以会发生流民四起、盗贼蜂拥的危机,就是暴政的恶果。
只看重民力,完全忽视民心的秦始皇,把长城当成了防止民力流失的手段,至于那些“长城徒”的死活他根本不关心。后世为了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创造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
孟姜女是秦人范杞梁的妻子,在丈夫因为修筑长城去世之后,孟姜女前往长城为丈夫送别。没想到在她悲痛欲绝的时候,长城竟然轰然倒塌。虽然这种感动天地的故事并没有什么事实依据,但是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秦朝的暴政有多么令人心酸。
三、商鞅的“贡献”
虽然在秦始皇决定修建长城的时候,商鞅已经去世150多年。但是从思想传承的角度来看,商鞅才是真正的“秦长城之父”。从商鞅提出的“驭民六术”中,我们就能找到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决策出发点。
按照商鞅的观点,只有“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虐民”六种方法,才能让秦朝统治者获得最容易利用的民力。虽然按照今天的道德观,“驭民六术”纯粹是没有人性的集权主义思想。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商鞅这套理论的确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国外心理学家在研究一起发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银行抢劫案时意外发现,那些刚刚经历过生命威胁的人质,竟然在接受警方询问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帮犯罪嫌疑人隐瞒起了行踪。你可不要觉得这些人质是犯罪嫌疑人的同伙,实际上他们只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受害者。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极端危险的生存环境下,会无意识地崇拜那些威胁自己的“威权者”。本该为了自身利益奋起反抗的被迫害者,最终会为了争取生存的希望,无条件地服从“威权者”指挥。秦长城表面上是一个防御外敌的基建工程,但实际上它就是“驭民六术”的具体体现。
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秦长城,不仅不会影响秦始皇在阿房宫里的奢靡生活,反而还能帮助秦朝统治者巩固“家天下”的统治格局。那些触犯秦法的人大多都会在沉重的徭役中失去生命,就算他们侥幸活了下来,也会变成一群疲惫虚弱的人。
对于武装到牙齿的秦军来说,这种毫无威胁的人就算是奋起反抗,也不会产生任何威胁。不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秦长城不仅没有让秦朝免受游牧民族的袭扰,反而还加速了“诛暴秦”的天下大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四、秦长城的教训
如果秦始皇没有做出修建万里长城的决定,他的秦帝国或许也不会只传承了二世就匆匆灭亡。贾谊在的《过秦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
长城的确可以起到防御外敌、控制百姓的作用,但是在刚刚经历过战国混乱局面的秦朝,社会生产力根本承担不起这种级别的国家工程。万里长城不仅让秦朝失去了民心,也让潜藏的反抗势力找到了推翻秦朝的机会。
项羽、刘邦等秦朝末年的反抗势力代表,毫无疑问是秦制打压的对象,按道理他们也应该像其他触犯秦法的人一样,被押往边疆地区修建长城。可是当这些人登上高台之后,那些和他们有同样遭遇的人都加入了“诛暴秦”的队伍,秦朝瞬间失去了民力这个最坚实的统治基础。
在秦朝之后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历代王朝虽然也有修建长城的事情。但是大多数朝代都不敢说自己继承了秦制的传统。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就算是号称“天子”的古代帝王,也十分害怕秦朝灭亡的教训发生在自己身上。
秦始皇当年原本想把长城打造成了一个守护秦朝万世基业的宏伟工程,然而他最终留下的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教训。秦长城的确没有倒下,但是这对于秦朝本身却没有任何意义。失去天下百姓支持的秦朝,实际上早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那些因为修长城而不幸死去的“长城徒”,活着的时候并没有给秦朝造成任何威胁,但是他们的死亡却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
结语
秦长城之所以能屹立千年,并不是因为秦朝拥有什么“建筑黑科技”,而是秦朝将最严厉的刑罚用在了那些“长城徒”的身上。秦朝的历史就是一部压榨民力的反面教材,修长城导致暴秦灭亡的教训,值得后世深刻反思。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1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