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对抗蒋介石的国民党军的时候,有特殊的心得,可以毫不夸张的用“花式吊打”来形容。
当然,我军在当时处于劣势,但粟裕却在劣势中不断捕捉战机,以走钢丝的形式打了不少神仙仗,进而获得了“战神”的称号。
粟裕的成名之战,要属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在淮海战役中以60万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80万国民党部队。
其中还与张灵甫正面对战中,将张灵甫的整编74师歼灭。张灵甫的整编74师,可谓是蒋介石的一张王牌军队,美械王牌师碰上粟裕,竟然被围歼到了孟良崮。
虽然国民党部队的内部彼此掣肘才给了我军机会,但战胜就是战胜了,原因很多,现实只有一个。
如此优秀的表现,却为何只争了一个大将之首?粟裕缘何痛失了元帅军衔?
总结来看,还是综合表现欠佳。有人或许就要问了,都打了那么多神仙仗,怎么综合表现还不足呢?
因为从军衔评定来看,是看一个人的综合表现,战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加分项而已。考核一个人的表现,主要从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甚至还和建国之后的表现有关系。
这并非个人的臆断猜测,从元帅第一编号授予了贺龙而不是朱德,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贺龙率领部队,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枪,凭借这一表现,贺龙便获得了001编号。
反观粟裕,虽然也参加了南昌起义,但他的职位仅仅才是一个班长,也就是说,当时的粟裕仅仅是一名基层的战士。
他随着红军一路成长,从基层一步步走向了指挥岗位。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粟裕虽有亮眼表现,但其也有表现不佳的时候,整体表现并不太出众。
这也就为何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虽然名为实际指挥,却要与陈毅元帅搭档,甘愿当陈毅的副手。粟裕深知,指挥作战并非只考验战术,而且还考验实际的配合和执行能力,陈毅在组织协调各位将领的方面,会有更好的发挥。
原因无他,那就是陈毅的资历与威望,正好弥补了粟裕威望不足的劣势,才能让二人的配合得以发挥出最大的实力。
有人会讲,毛主席都讲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粟裕当时第一功。粟裕这还不够吗?显然这还不够。
第一功后面还有第二功,淮海战役的胜利,和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有很大的关系,粟裕虽然是第一功,但并不是独自一人带队完成的这一神迹。
还没等粟裕怎么发挥,解放战争便很快打完了,这也就使得粟裕的整体战绩,还是弱了那么一环。放在元帅一行,似乎欠一些,放在将军里面,又有些许不妥。
当然,粟裕如果能够在建国之后,率军去朝鲜战场,与号称世界第一的麦克阿瑟较量一番,并且能够再将麦克阿瑟按在地上摩擦,那么在军衔评定的时候,想必就够得上元帅的标准了。
毕竟,抗美援朝战争堪称立国之战,关系到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安危。可是粟裕因为当时身体原因未能前往,最终还是彭总率军前往,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彭总后来在《军衔评定报告》中也提出了一项标准,即提议毛主席授予大元帅军衔,其他十一位军委委员则评元帅。当时粟裕并不是军委委员,所以在这一标准上也是不符合的。
最终,粟裕被评为大将,位列大将之首。就其表现来讲粟裕的这一位置也是合理且公正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0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