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 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 去给许世友祝寿

君不见历史2024-03-16 20:15:00  155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邓小平南方考察的时候,途经南京,坚持要带茅台酒拜访故人。

他特意致电当时的江苏省省委书记韩培信:我到了南京后,要看望世友同志。为此,在考察途中,一向忙于公事的邓公,却提前备上好酒。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在革命战争与改革开放中的贡献毋庸置疑,他的光辉事迹家喻户晓。

那么,能够成为邓小平同志的至交好友,让他在南方视察中仍然挂念,甚至特意准备好陈酿茅台,许世友将军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许世友上将,他曾任我军副总参谋长,先后担任过南京和广州的军区司令员等要职,也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主要指挥官之一。

虽然这位将军的名气相较于邓小平而言,显得有些暗淡,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是同样的波澜壮阔,战功赫赫。

1905年,许世友出生于河南省河铺村许家洼,小时候为了活命,进入少林寺习武,不料这成了他日后为了国家和人民出生入死的基础。

他在少林寺足足学习了八年,回家后也没有别的活计能做,想了想干脆进了部队,凭借一身武艺,一开始就成了国民革命军的连长。

1927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就遇上了黄麻起义,从此开启了许将军为共和国成立横刀立马,铁马金戈的革命生涯。

他在红军中从最基层开始,由排长起,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他在反围剿战役中浴血奋战,保卫着那时还年轻的党的生存,用坚定的信仰支撑着党的成长。

1936年底,他因为获得了一些军功,但同时文化方面有所欠缺,所以被送到抗大学习。

4年后,他开始一路从旅长,做到参谋长,再到军区司令员。

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依然担任着司令员,参与了胶东保卫战等多场著名战役。

许世友将军作战风格坚决强硬,他善于把握战机,多次打出惊人的战绩。

毛主席曾这样形容他的战争才华:“许世友是员战将,陈毅打战,南靠粟裕,北靠许世友。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他出众的军事才能也是后来邓小平同志在祖国边疆面临威胁时,选择这位老友再度出征的主要原因。

1953年,许将军也曾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在残酷的战争结束后,这位历经腥风血雨的铁血军人终于能够再度感受和平的美好。

回国后,许世友被授予重任,继续在军事方面为国家奉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由于许将军的卓越贡献,他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我国开国57名上将的一员。

而他和邓小平的交集,就得追溯到十多年前。

1938年,许世友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某旅的副旅长,他跟随邓小平与刘伯承同志参与了冀南的一系列战役。

在残酷的战争中,许世友的骁勇善战给邓小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邓小平的高超的指挥能力与独到的战略眼光也让许世友钦佩不已。

他们相互合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彼此都能找到对方身上的值得敬佩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加上两人分处一南一北,主持着各种繁杂的工作,便很难再有频繁的交往。

但是,两个人之间的友情一直镌刻在他们的心底,便是时光也无法抹去,这份可贵的友情也在以后的岁月中多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两个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位国家的栋梁之材,小平同志的珍藏自然要美酒配英雄,却不知酒是否够醇绵,能否配上这对老友?

1985年,邓小平因公出差经过南京时,坚持要请一位老朋友喝茅台。

许世友作为一位在革命战争中战功赫赫的将军,自然也和在那个时期中为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的邓小平同志有着众多交集,而血与火交织的战争也铸就了两人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

1973年,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却马上就面临着快速掌握中央军委工作的重任。

许世友将军及时表达了对邓小平工作无条件的坚决支持,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党中央决策的绝对信任与服从。

也是因为,在几十年的和平时期里,一部分军队领导人在安逸的生活中忽略了对部队的管理,致使一些部队军纪松懈,甚至出现了“立山头”现象。

这样下去,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许世友将军清楚的洞察了这一点,所以他坚定的与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站在一起,要通过对军队的整改来保障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来确保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纯洁性。

在毛泽东同志逝世后,关于党集体下一任领导人的选择,党内出现了不同声音。

在关键时刻,以叶剑英、许世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地站在了邓小平同志这一边。

这不仅是因为邓小平同志杰出的政治才能与长远眼光,更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已经认识到我国当时的发展道路已经偏离了正确方向,需要及时纠正。

期间,许世友将军为了邓小平同志的安全,特意请他到广州暂住,并且亲自负责起小平同志的饮食起居与安全问题。

在邓小平的手中,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然迈上了新台阶,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再敢随意侵犯与侮辱中国。

许世友与邓小平的友情,不仅来自于两个人同样被战火洗礼的经历,更是源于杰出人物之间的惺惺相惜。

就像许世友毫无保留的相信邓小平,会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一样,邓小平也对这位老战友的军事才能有着充分的信任。

1978年底,党中央下定决心,要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打击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侵略者,将这群狼子野心的野心家赶出我国的疆域。

在反击部队主要领导人的选择上,邓小平同志果断地推荐了这位征战了半个世纪的老将,相信他会再度赢得胜利。

邓小平选择许世友担任出战军队总指挥的原因有三:

一是,新中国当时已经成立了近30年,由于战争年代积累的伤兵,一大批建国时期的杰出将领凋零,许世友将军是为数不多的身体康健者。

二是,许世友将军长期在南方工作,对我国南方的部队十分熟悉。

三是,许世友将军战功卓著,他的战争才华与历经数十年艰苦战斗的战斗经验毋庸置疑。

而许世友的表现也没有辜负党中央对他的期望。他在南宁西园召开的一次战前会议中慷慨激昂的说:

“小平同志当时是点了我的名的。部队二三十年没有打仗了,但是,打,就一定要打好,打不好是不行的。叫你打下,就一定要打下,不打下,那是要杀头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一仗打好!”

在经历了二十余天的激战后,我国成功收复了法卡山,老山等地,并且重创了嚣张的越南侵略者,毙杀敌人三万七千余人,俘虏敌人两千余人。

这一战,打出了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充分展现了许世友将军出色的战争才华。

此后,邓小平又同许世友共同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主持中央工作,两个人在这段时期里的工作,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在工作方面合作融洽外,两人还有着什么方面的共同兴趣呢?

1985年,邓小平南方考察时途经南京,特地交代一定要和许世友喝杯茅台。

邓小平与许世友不仅有着共同的信仰,也有着诸多的共同爱好,譬如,两人都喜好在工作之余小酌一杯。

于是,在他去南方视察中途径南京时,他才会特意致电江苏省省委书记韩培信,表达了想要拜访自己的这位老友意愿。

而得知了小平同志要拜访自己消息的许将军,立刻兴奋的表示要亲自前往车站迎接。

但是,考虑到当时南京春寒乍暖,邓小平又电告韩培信:

“请即告许世友同志,他年龄虽然比我小,但身体没有我好,加上天气还冷,不要去车站接,就在我到南京的住处多好啊。”

在听了韩培信的转告后,许世友说:“这也是个好办法,你可要告诉我到哪里去等啊。”

二月一日上午十时,身着军装的许世友已经等候在中山陵5号门前。

不久,邓小平所搭乘的汽车到了,随着车门打开,许世友立刻大踏步迎上前去。两只饱经沧桑却依旧有力的大手此刻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两位久别重逢的老人此刻都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许世友大笑着说:“欢迎,欢迎!”

两人先后进入了会客厅,坐下并互相致以问候后,邓小平和许世友聊到了关于许将军写的回忆录的事。

许世友向邓小平表示:“我写回忆录是您和党中央批准的,叫做这几十年革命的工作总结才更合适吧!”

中午,邓小平邀请许世友一起吃饭。并说他今天是专门为了给许世友庆贺80大寿而来。

他边说边拿出了他的珍藏—八十年的茅台酒,“知道你喜欢喝茅台,我特地带了几瓶80年的茅台酒给你祝寿。”

许世友笑着接过茅台,对这种酒赞不绝口。两个人共同品尝起这美酒,边喝边聊,回忆过去战斗时的艰辛和激昂。

期间,当聊到红军时期的张国焘所犯的错误时,小平同志对许世友说:“你在反对张国焘错误中是有大功的啊!”

听到这话,许世友十分动容,他无比感慨的说:“你的这句话,让我心里几十年的结被打开了,有你这句话,我死也瞑目了!”

饭后,许世友拉着邓小平一起合影,这两位见证着中国近百年变迁的老人,此刻也在镜头下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令人惋惜的是,就在小平同志离开南京8个月之后,许世友就因病去世了。

在他逝世前,他曾向中央发送过这样一份请求,希望不要进行火葬,而是回到老家河南,陪在分离了十多年的老母亲坟边。

但是,面对这样的请求,中央领导却感到了为难。

因为,在建国初,毛主席带头签署了《火葬倡议书》,当时的许世友便怎样都不愿意签,并且他还亲自向毛主席请求可以土葬,以回报自己的母亲。

而毛主席在一番深思熟虑后,也没有再要求许世友签署《倡议书》。

可是,毛主席先于许世友去世,此刻,再面对许世友土葬的请求,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毕竟没有先例。

最终,在多天的考虑之后,邓小平同志拍板,“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许世友终于能够如愿陪伴在自己的母亲身边,回报这位伟大的女性,这位慈爱的母亲养育了一位功绩卓著的共和国上将。

虽然邓小平同志批准了许世友的请求,但是也明确附加了“三不准”:

不准开追悼会,不准登报宣传,不准家属外传。

这也是为了回应一些人对许世友土葬的反对,以及明确自己不支持土葬的态度。

只是因为他是许世友,一位特殊且真诚的人,从开始便明确表达自己希望回报母亲,哪怕有可能为此被处罚也没有放弃。

许世友之墓,在他的故乡河南信阳,他最终回归了这片生育了他、滋养了他的土地上。坟墓简朴,只不过几块白砖,一道墓碑,其上写着“许世友同志之墓”。

在这寥寥数语之上,一颗红星高悬其上,象征着他的卓著贡献与坚定信仰。

他永眠地下,也许,在他的这场漫无止境的长梦里,最值得让他回味的,不是那戎马半生所取得的荣誉与胜利。

而是年少时在田野里的肆意奔跑、玩闹,以及那声来自母亲的同袅袅炊烟共同飘来的呼唤。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04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