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最遗憾的便是丢了这首歌的版权。”
笔停,这位85岁老人抱恨黄泉。
除去家属的哭喊声,病房中一直有阵阵歌声在播放: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这首歌便是《乌苏里船歌》,本来欢快的曲调,与此时嚎啕大哭的家属形成鲜明对比,气氛显得十分诡异。
这位刚逝去的老人便是郭颂,那位优秀的国家一级演员。
他以民间生活创作出的歌曲《乌苏里船歌》闻名,却也因这首歌一切尽毁。
在郭颂生前曾遭受同族人的指责,怒斥他抄袭当地民谣曲:“我们唱了这么多年的歌,怎么就变成郭颂自己创作的了。”
郭颂感到一阵委屈,自己确实是汲取了赫哲族传统曲调,但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再创作,不至于被扣上抄袭的帽子吧。
双方各执一词终究还是闹到了法庭上。
最终,法院认为民间曲调属于民间文化艺术作品,应受法律保护,所以《乌苏里船歌》算是改编作品。
判决结果让郭颂无法接受,他认为几节相似的旋律断送了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名声。
流言蜚语四起,郭颂仿佛是被人架在火上烤,许许多多的吃瓜群众开始对他口诛笔伐:
“你只会抄袭了是吗?”
“抄袭别人的曲子,真可耻。”
“不配称为歌手。”
遗憾与悲痛犹如怪兽一般吞噬着郭颂,让他晚年久住医院。
最终,他走了,留下“船歌”悠悠。
01
厚积薄发终成功
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下,郭颂进入了文工团,他凭借多年磨练的技艺,既能唱花鼓戏,又能独唱单弦。
为了让自己多一些歌唱技巧,郭颂向领导申请跟随歌唱家阿恰依学唱美声。
学习过程中,郭颂认为自己的民族风歌曲,比这些美声唱法更贴近百姓生活。
于是,在一次演唱活动表演时,他用自己独特且偏民族风的演绎方式进行歌唱。
可惜的是,这次表演不仅没有打动现场观众,反而是引起了观众们的冷嘲热讽:“感觉唱的一般啊。”“文工团的歌唱水平就这样吗?”
种种难听的言论让郭颂迷茫了,他甚至怀疑自己的歌唱水平是否真就不堪入耳。
自己明明是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出发而歌唱的,为何在场的观众却得不到共鸣。
“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可能会充满不屑和嘲笑,也可能充满苦难与阻挡,但破坏不了勇者的意志。”
这件事虽打击到了郭颂,但却没有击垮他,反而是坚定了他深入民间艺术的决心。
带着这次失败的教训,郭颂比以往更努力的学习美声,同时,他还跟随民间艺术大师范景田、李荣学习东北民歌。
那段日子对郭颂来说是苦与乐并存,但他的歌唱技巧却是以竿头直上之势一路提升。
终于,他在东北音乐舞蹈汇演的舞台上,证明了自己。
一首民歌《丢戒指》在郭颂的演唱下显得韵味浓郁十足,受到业内前辈李劫夫的高度认可。
受到赞赏的郭颂并未骄傲,他深知这些都是过眼云烟,更重要的是提升自我。
1956年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郭颂凭借《丢戒指》《着秧歌》这两首东北民歌,再次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
女高音歌唱家王昆也被郭颂的嗓音所震撼:“如果郭颂能坚持下去,他独具特色的演唱会被人们所记住。”
此后的日子里,王昆给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各种推荐,让他有机会在各种舞台上歌唱。
坚持歌唱民族风歌曲是郭颂的宗旨,在得到前辈们的肯定后,他更加专注于民歌发展。
在郭颂30岁时,他被安排到上海声学研究所学习。
在林俊卿博士的教导下,郭颂对气息的掌控逐渐游刃有余,他的声音条件完全被开发出来。
此后他接连演唱了《乌苏里船歌》《越走越亮堂》《串门》《月牙五更》等大几十首民歌。
郭颂的歌曲基本均来自于农村生活体验所作,《越走越亮堂》的创作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这首歌的前身是郭颂朋友李秀田创作的《喜洋洋》,初听此歌的时候,郭颂觉得还能优化,和李秀田商量过后《越走越亮堂》被创作出来。
当时恰逢有领导接待外国贵宾,他请来郭颂为大家演唱了这首《越走越亮堂》。
歌声响彻了酒店每个角落,郭颂把农民的朴实、勤恳演唱得生动悦耳。
表演结束后,领导找来了郭颂,在认可了他的演唱后语重心长一番:“这歌写的很不错,表达了丰收的喜悦,要是加上对未来的憧憬或许会更好。”
听闻领导话语,郭颂和李秀田再次深入农民生活,把农民们对未来农业生活的向往加了进去,最终这首歌成功表现出农民的无私奉献。
一时间,《越来越亮堂》成为民歌的代表作,还获得了全国优秀音乐创作奖。
只可惜,优秀的作品始终与争议为伴,视名声为一切的郭颂万万没想到,兢兢业业了一辈子最终会因一首出名作而跌倒。
02
一纸诉讼毁终生
“其中最艰辛的便是《乌苏里船歌》。”
在创作《乌苏里船歌》这首歌曲时,郭颂为了使歌曲更好地走进百姓生活,他和胡小石、汪云才一同前往赫哲族地区采风。
好友胡小石刚踏入赫哲族地区便听到当地人在哼唱小曲,一股乐观向上的气息扑面而来。
只是短短一百来字的歌词,他们三人就探讨了半年,改了几十次才定稿。
三人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歌曲一经面世就被邀请到电台录制并播放。
《乌苏里船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全国各地,更是被纳入亚洲声乐教材。
郭颂民歌演唱家的地位随之上升,与之同来的还有郭颂的爱情。
郭颂常年忙于事业,对个人感情问题直到三十好几才有着落。
他的妻子是当地歌舞剧院的报幕员,由于郭颂经常去剧院演唱,一来二去的俩人便相爱了。
婚后两人的生活也很美满,郭颂努力安心发展他的事业,妻子则与他一同奋斗。
幸福的生活随着小孩的到来到达了顶峰。
两人先后养育了两个小孩,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女双全,郭颂的人生逐渐圆满。
为了让家人们过上好的生活、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郭颂带领一家人前往北京发展。
几年后,因工作原因他又被调去海南工作,一家人随之前往。
在海南的生活是平淡的也是快乐的,女儿在海口安了家,从此定居海南。
1991年郭颂退休了,与妻儿一同回到了北京。
记得走的那天郭颂蓦地看了眼女儿不舍道:“闺女啊,想我和妈妈了记得来北京,我和妈妈永远都欢迎你回家。”
眼泪猝然从女儿眼中迸射而出,哽咽到说不出话的她只能紧抱着妈妈,久久不能分离。
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郭颂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却唯独没有任何负面消息的出现,有的只是对音乐的热爱,对家人的喜爱。
可能人不能万事都圆满,在1999年,郭颂前往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像往常一样登台演唱。
表演结束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强调:“郭老师演唱的《乌苏里船歌》是他精心作曲作词原创的赫哲族民歌。”
此话传出后,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认为郭颂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因为这首歌中的某些旋律是当地的民谣。
收集好证据后,2001年,该乡政府把郭颂给告上了法庭,要求郭颂及中央电视台停止侵权并道歉赔偿。
郭颂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唱了大半生赞誉赫哲族的歌曲,最后换来的不是族人感激,反而是法院的传单。
委屈痛苦瞬间弥漫在郭颂的内心,他在退休之龄感到前所未有的窝心。
他多么希望有人能给自己清白,但现实却狠狠给了他一巴掌。
法院判决他以后在使用《乌苏里船歌》时需要注明源于赫哲族民间曲调。
这样的结果让郭颂整日闷闷不乐,他认为几个相似的旋律毁了他一生的名声。
愤然提出上诉却又被驳回。
事情一经发酵,不少媒体、报刊都纷纷报道此事。
一时间,“抄袭”“不道德”“不诚实”的名头扣在了郭颂的头上。
而在一纸判决面前,郭颂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无力,他一瞬间老了很多。
尽管妻子和孩子再怎么安慰郭颂,也无济于事。
在舆论与悔恨的双重压力下,郭颂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他常常感到头晕,血糖、血压也开始不稳定。
或许是受官司的影响,接下来的几年内,郭颂很少再出台演唱,更多的是关心家人的生活。
平时在家吃减压药,在家闲不住了就去儿子家看望孙女,但他的心中始终放不下被冠以“抄袭”的字号。
2011年,表面幸福内心郁郁寡欢的郭颂高烧住进了医院,与发烧一同袭来的还有糖尿病、脑梗等症状。
呼吸空气对他来说都是奢侈,医生迫于救人心切将这位老歌手的气管切开了,他不能说话了。
郭颂往后只能住在医院里,此后的日子,妻子一直在医院照顾他。
“问问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出院?我好想再唱一首歌。”病床上郭颂在纸上写着。
当妻子忐忑地问向医生时,换来的却是一句:“像郭老前辈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再唱了。”
妻子为了让郭颂积极配合治疗,撒了个善意的谎:“医生说就快了,你再忍忍吧。”
话音刚落,眼泪如豆般的从她眼睛里流出,郭颂看在眼里,心里如明镜般似的知道了一切。
就这样,郭颂在医院度过了五个春夏秋冬,他的病情日渐恶化,最终在他85岁那年步入了黄泉路。
这位德艺双磬的艺术家总归是离我们而去了,一个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歌声离去了。
扎根于老百姓生活,创作出妇孺皆知的歌曲,最终却因一小段旋律的相似而被世人所误解,憾然离世。
回顾郭颂老师的一生,只感悲叹。
倘若没有他的改编,原声或许还在山旮旯里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可惜本身双赢的结局因版权之争,毁了一位人人爱戴的艺术家。
郭颂一生经历太多,有辉煌的歌唱生涯,也有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经历,但是他身边总是有那个爱他,愿意等待他的妻子陪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40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