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萧克“镇上将”, 这句话出自何处, 有没有事实根据?

历史门前小个子2024-05-02 17:54:43  65

1955年的首次大授衔,是我军的一大盛事,这是对多年革命将领最好的慰问和奖励,当然,革命不分先后,却有多少之分,因此授衔也有级别,

对元帅,大将两个军衔,党中央是非常慎重的,中央书记处曾多次开会讨论,所以,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局面。

十位元帅,十位大将,这两大军衔的排名,确实是存在的,像是接下来的上将,中将,少将,倒是没有具体的排名了。

不过,由于萧克排在上将第一位,所以,有人提出了一个说法,认为萧克“镇上将”。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事实根据呢?

从事实上而言,萧克因排名上将第一,所以称他镇上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多,首先我们要清晰明白的一点,那就是这句话,并没有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评衔是从多方面来进行的,主要有战功,资历及贡献,更多的人称“萧克镇上将”,实际上就是从这三方面来说的。

纵观萧克的履历,他确实在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

土地革命时期,可谓是萧克的“高光时刻”,首先,他参加了我军军史上影响深远的“南昌起义”,当时他是11军24师71团的4连代连长。

与萧克当时有着同级别的开国上将,还有担任着贺龙20军3师6团6连指导员的杨至成,比萧克高的是周士第,他是11军25师师长,比萧克级别低的,则是赵尔陆,他是普通战士。

南昌起义是萧克辉煌革命生涯开启的第一战。

后来,萧克又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并跟随队伍抵达井冈山,来到井冈山,萧克的进步速度更是让人惊叹,到1930年时,他已经是红12师的师长。

红12师是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师,萧克能够指挥这么一支队伍,可见毛主席,朱德对他的信任和器重,要知道,后来成为大将之首的粟裕,此时也是师长。

虽然萧克出身书香门第,但是打起仗来确实是一把好手,由于他在中央苏区立功无数,所以到1932年,毛主席直接将萧克调任为湘赣苏区红8军军长,要他独当一面。

事实证明,萧克没有让毛主席失望,在他率领红8军期间,他多次打破敌人的“围剿”,并歼敌无数,打出了红军的赫赫威名。

到1934年初,萧克更是接到了党中央的重任,中央要他率部先行北上,回师湘赣苏区。

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萧克带着4000余人纵横驰骋,行程2500里,捣毁了敌人无数碉堡和据点,并击溃国民党军6个团及许多保安团,立功卓著。

为此,萧克获得了二等红星奖章。

红星奖章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奖励有功人员的一种证章,奖章分为三等,第一等红星奖章授予领导全部或一部革命战争之进展而有特殊功绩的人员,第二等红星奖章授予在某一战役当中曾经转移战局而获得伟大胜利的人员,第三等红星奖章授予经常表现英勇坚决的人员。

在当时的苏区,这红星奖章也有“免死金牌”之称,萧克能够获得二等红星奖章,也可见当时他对革命做出的贡献,是极其庞大的。

萧克的优秀自然让党组织非常欣喜,所以在1934年7月,年仅27岁的萧克,当即被提拔为了红六军团的军团长。

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是萧克革命人生的一大转折,从此他的资历和贡献,已经在部队中很少有人能比得上。

萧克带着红六军团先行长征,与贺龙红2军团会合,共同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这也是萧克对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一大表现。

不仅如此,红二,六军团后来还整编为了红二方面军,萧克又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副总指挥。

自此,在土地革命时期,能够超越萧克无论是级别还是贡献的开国上将,基本没有。

抗战时期,红军首先整编为了八路军三个师,其中萧克担任了120师的副师长,他的这一职务,也超越了一大部分的军中将领。

八路军六个正副师长分别是林彪,聂荣臻,贺龙,萧克,刘伯承,徐向前,这六个人后来在1955年授衔时,有5位都是元帅,只有萧克是上将。

从这个职务也足以看出萧克在我军中的地位,确实是很高的,不过随着抗战的结束,解放战争的开始,萧克的革命人生,倒是有些不同以往了。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先是离开了军队,去帮助叶剑英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并担任副校长,这个职务,按照道理来说不低,不过在担任副校长期间,萧克自然也失去了征战前方,立功的机会。

直到1949年渡江战役后,四野南下时,萧克被调到了四野,担任了第一参谋长。

说实话,这个职务对萧克而言其实并不高,甚至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他很多的老部下,此时都比他的级别高,但是萧克并不在意,他知道当初自己参军,本就不是为了什么高官俸禄。

在担任四野第一参谋长期间,萧克协助林彪指挥了衡宝战役、两广战役以及千里大追歼,对萧克的参谋能力,林彪是很满意的,毕竟两人在井冈山时,就已经是战友。

建国后,萧克又被重新提拔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他担任了国防部的副部长,担任彭德怀是部长,任副部长的还有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李达和廖汉生,这几人中,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都是后来的开国大将,李达是上将,廖汉生则是唯一的中将。

1952年评级时,萧克被评为了正兵团级,这个级别,当然也对他后来的授衔有一定的影响。

1955年授衔时,按照萧克的资历,贡献,他的名字确实出现在了大将的候选人中,不过最终拍板时,萧克没有当选,所以,他成为了上将,并在上将名单中排在了第一位。

纵观萧克的履历,“镇上将”这个说法,自然也不是“空穴来风”,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他的56位开国上将中,能够与萧克相比的,确实寥寥无几。

如果说萧克没能“镇上将”,那么凭他的资历,毫不夸张的说,他在开国上将中,也是罕见的“佼佼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9591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