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的一天,毛主席带着一名14岁的男孩出现在了红四军军部,军长林彪看到后,向来沉默寡言的他没有说什么话,倒是政委罗荣桓迎了上去。
毛主席此行其实就是来找罗荣桓的,对于在看地图的林彪,他没有在意,罗荣桓笑着没有先说话,毛主席介绍道:“老罗,这孩子就交给你了,我看他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都说毛主席的眼光高,罗荣桓很诧异,到底是谁得到毛主席如此青睐呢?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果然没有看错人,
这个男孩在25年后,成为了新中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是的,他就是肖华。
14岁的肖华是如何与毛主席认识的?毛主席为什么对他如此重视呢?
1955年授衔后,江西兴国由于出了不少的开国将军,所以这里被尊称为了“将军县”,肖华,就是兴国人,是兴国的骄傲。
而肖华之所以能够走出来,并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和兴国的潋江书院撇不开联系。
潋江书院是康熙年间所建立的,如今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而在1929年的兴国,潋江书院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毛主席也是在这里,创建了中央红军队伍中的第一个干部培训班。
肖华与毛主席的相识,就在潋江书院。
1928年底,由于敌人加大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毛主席与朱德等红四军领导商议后,决定前往赣南,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兴国县在我党同志陈奇涵等人的领导下,此时革命热情高涨,群众拥护,毛主席很高兴,便于1929年4月来到了兴国。
在兴国的潋江书院,毛主席创办了干部培训班,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土地革命干部,实施《兴国土地法》在这一期的干部培训班中,一共有40多人,其中肖华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仅13岁。
肖华是兴国本地人,他出生在一个相当贫苦的泥瓦匠家庭,不过,好的一点是,肖华的父母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做起了革命工作,为此,肖家还是组织领导的一个交通站。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成长,肖华早早就接受了革命的熏陶,后来随着肖华父母的牺牲,肖华走了出来,踊跃革命,也是因为肖华自小聪颖,在当地,他素有“神童”之称。
放在今天这个年月,13岁的孩子,恐怕还正在上初中,而在当时,13岁的肖华,已经完全忠诚于共产主义,并立志要革命一生。
1928年,我党在兴国领导了暴动,给了敌人狠狠地打击,当时肖华就参与其中,此事过后,团组织决定对肖华重点培养,因而肖华才有机会加入毛主席创办的干部培训班。
也是因为肖华年龄小,但是为人聪慧,所以,毛主席对他格外关注。
第一期的培训班虽然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是毛主席对培训班非常重视,他不仅亲自编写教材,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还邀请了部队的蔡协民,伍中豪等将领前来授课。
白天,毛主席就尽心尽力教学,晚上他也很少休息,一边编写次日的课程,一边处理军队的政务,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帮助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制定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
毛主席的不辞辛苦,让兴国县的同志们都很感动,陈奇涵与肖芳等同志商议后,决定请毛主席吃一顿饭。
很多人没想到的是,陈奇涵请毛主席吃的这顿饭,毛主席不仅记了40年之久,而且在席间,兴国还获取了一道“天下第一菜”,这个评价是郭沫若说的。
蒸笼粉鱼是兴国县当地的一道特色传统菜肴,做法不难,先将鲜鱼肉切成薄片,拌好油盐料酒,芋片先入锅蒸熟,再铺上鱼片,浇上一层生姜、辣椒、芝麻混成的糊汁,盖好蒸透,和竹笼一起上桌,寓意很好,为“合家团圆、吉庆有余。”
为了让毛主席吃的丰盛些,陈奇涵又让人添了4道小菜在旁边。
毛主席坐桌后见到这份美食很是诧异,便询问叫什么名字,陈奇涵老老实实回答:“我们这个菜原本叫粉东西,没具体名字,要不毛委员给起个名字?”
毛主席看后,沉思片刻,笑着说:“你们看,一个圆竹笼像月亮,四个碟子像星星。这星星和月亮,就像各地的工、农、商、学群众盼望红军的到来。我看叫它“四星望月”好不好?”
在场的同志们都被毛主席的智慧折服,大家纷纷一致叫好,至此,兴国便有了一道名菜,即“四星望月”
1969年九大时,陈奇涵不是代表,毛主席还特地讲出了此事,并批示:“陈奇涵同志拟考虑”
在兴国,毛主席与肖华的交往也不少,当时对年轻的肖华,毛主席记忆很深刻,不过在陈奇涵请了这顿饭后,毛主席便因军务离开了兴国。
而肖华此时则是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在兴国做起了土地革命工作,一年后,由于肖华表现出了优秀的领导能力,因而他升任为了少共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
1930年3月,毛主席第二次来到兴国,从兴国县领导听闻肖华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后,他非常欣慰,当即安排下去,说自己要见见肖华。
肖华再次见到毛主席,有些紧张,毛主席笑笑和他拉起了家常,一番交流后,肖华神色舒缓下来,他向毛主席汇报了兴国的共青团工作,毛主席边听边点头。
时光匆匆,肖华工作汇报完已经是中午,毛主席见状,当即留下肖华吃午饭。
吃了这顿饭后,毛主席与肖华的关系,更加深厚了一些,而毛主席也是通过与肖华的交往,觉得肖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也正是如此,毛主席决定给肖华一个机会,将他调往了红四军军部,让他开启新的革命生涯。
肖华来到红四军军部,毛主席将他交给了罗荣桓,罗荣桓这一年28岁,比肖华大了整整14岁,但是两人却是没有什么隔阂,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如果说毛主席是发现了肖华的“伯乐”的话,那么罗荣桓,就是让肖华这匹“千里马”走的更远的老师。
罗荣桓对于肖华,那可正是毫无保留,将自己做政治工作的经验全盘托出,肖华也没有辜负罗荣桓的期望,将其一一记在心里,1955年授衔,罗荣桓成为了我军最为优秀的政治工作者,肖华也不差,是最年轻的上将。
1963年,罗荣桓元帅因病去世,肖华得知后,泪如雨下,而罗荣桓去世后,总政主任的职务一直空了下来,直到一年后,毛主席找来肖华:“你最了解罗帅!你接班,他最放心!”
自此,肖华便当上了总政主任。
肖华与罗荣桓的关系,用肖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罗帅是我的良师、知己!我愿一死以酬知己。”
王新兰则是评价自己的丈夫肖华说:“他从连队政工干部逐级成长为总政治部主任,成长的每一步都有罗帅关切的身影!”
致敬先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9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