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七兄弟, 组成夜袭小分队, 毙杀日伪上百, 2人牺牲

热情的小狐狸2024-04-30 22:55:09  7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刘氏七兄弟与刘以淮的教育遗产

刘以淮,一位出身于赣榆县的秀才,于光绪年间考取了秀才的头衔。在清朝末年,取得秀才称号的人士虽然未必能在朝为官,但却具备了开办学堂、传授知识的资格和社会地位。刘以淮未曾满足于仅仅享受个人的荣誉与安逸,而是选择将自己的知识和人生经验转化为社会的长远利益。他在赣榆县广泛地办起了义学,致力于普及教育,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刘以淮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和热情是显而易见的。他不仅亲自教授课程,还筹措资金,改善教学设施,确保学校能够免费对外开放,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他的教学内容广泛,从儒家经典到历史、数学乃至农业知识都有涉及,力求培养出既有文化知识又能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的学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刘以淮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先进,他相信知识的力量能够启迪思想,改变命运。

刘氏七兄弟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家庭中。他们的童年伴随着爷爷刘以淮的教诲和讲述,无论是在家中的书房里,还是在宽敞的学堂中,他们总能听到爷爷关于教育重要性的言论。每当村中的孩子们因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时,刘以淮总是努力找到方法,确保这些孩子们能够继续他们的学业,无论是减免学费还是提供书籍。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刘氏七兄弟自然而然地将教育视为个人成长乃至国家未来的基石。他们不仅深受刘以淮的学问影响,更被他对教育的热情和牺牲精神所感动。他们见证了教育如何改变了他们自己及周围人的命运,因此深信教育的力量是振兴民族的关键。

卢沟桥事件与教育事业的破灭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中国与日本的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赣榆县,作为刘氏七兄弟教育事业的基地,也未能幸免于战争的波及。他们精心筹建的学校,在炮火与混乱中遭到严重破坏。校舍部分倒塌,书籍散落一地,部分则被火焰吞噬。教室内的黑板断裂,木制的桌椅被打破,这个曾经充满孩子们朗朗书声的地方,变成了废墟。

尽管如此,七兄弟并未因此气馁。当地村民在战争的阴影下生活,孩子们失去了继续教育的场所。刘氏七兄弟见此情形,深感不能坐视不理。他们中的长兄,刘宏鉴,是一位有着坚定意志和领导力的人物。他首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转变他们目前的角色,从教育者变为抗日力量的一部分。他召集兄弟们和一些信任的村民,开始秘密讨论如何利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首要任务是为村里的孩子们重建一个临时的学习场所,尽管条件简陋,但可以确保教育的延续。他们选择了村边的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用竹子和布帘搭建起临时的教室。尽管这里没有坚固的墙壁和完整的屋顶,但足以让孩子们在这里继续他们的学习。

接下来,刘宏鉴带领兄弟们开始参与更直接的抗日活动。他们利用自己在地理和人文上的知识,开始策划小规模的抗日行动。由于刘氏七兄弟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望,他们很快就组织起一支由当地青年组成的抗日小组。这支小组主要在夜间活动,避免日军的巡逻和搜查。

行动之初,七兄弟主要负责收集日军的活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附近的抗日力量。他们利用过去在学校教学时培养出的观察和记录技能,仔细记录日军的行动模式和兵力分布,这些信息对于策划抗日行动至关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兄弟的行动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情报收集转变为直接的抗日行动。

抗日夜袭小分队的成立与战斗

刘宏鉴在组织这支夜袭小分队时,着重考虑了每位兄弟的特长和能力。他们七人都在爷爷刘以淮的影响下,有着不俗的学识和对本地地理环境的深入了解,这为他们的夜间行动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刘宏鉴自己则凭借其领导才能和冷静的判断,担任小队的指挥官。

小队成员利用白天的时间,精心侦察和计划每一次行动的路线和策略。他们在晚上行动,利用月光和星光的微弱照明,隐蔽地接近日军的驻地。由于他们对当地的山林、河流非常熟悉,这使得他们能够在夜间轻松地穿梭于各种地形之间,避开日军的正规巡逻路线。

在1938年的小土山战斗中,刘氏七兄弟的表现尤为出色。他们与当地的抗日自卫团密切合作,制定了一项详细的攻击计划。这次行动的目标是摧毁日军一个重要的后勤仓库,该仓库位于小土山附近,是日军在该地区的物资集散地。

在夜幕低垂之时,刘氏七兄弟和自卫团的成员们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行动。他们分成三组,一组负责牵制敌人的注意力,另两组则分别从侧翼和后方接近目标。刘宏鉴亲自带领一组,悄无声息地绕到了仓库后方。他们使用了简易的爆炸装置,这些都是事先由团队成员根据当地材料制作的。

突袭开始时,第一组成员发动了佯攻,引起了日军的注意并且迅速撤退,诱使敌军追击。与此同时,刘宏鉴所在的小组和另一小组迅速突破了仓库的外围警卫,利用火把和爆炸装置点燃了存放的物资。火势很快蔓延,整个仓库变成了火海,伴随着强烈的爆炸声,震惊了整个战区。

消灭孙生本伪军的行动

到了1939年,刘氏七兄弟的抗日小分队已经声名远扬,他们的行动越发大胆和精确。当刘宏鉴得悉孙生本受日寇支持,建立了一支伪军部队,直接威胁到了本地的抗日势力和平民安全,他立即决定采取行动,彻底根除这一威胁。

孙生本的家位于赣榆县一个较为偏远的村庄,由于他与日寇的合作,周围设置了不少由汉奸组成的警卫。刘宏鉴与兄弟们仔细研究了地形及孙生本居所的安保布局,制定了一个详尽的攻击计划。他们选择在夜深人静时分行动,利用夜色和细雨作为掩护,来一个突然袭击。

1939年6月26日的晚上,天空布满了低垂的乌云,细雨如丝般轻柔地落下。七兄弟穿着深色的衣物,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他们悄无声息地接近孙生本的住所。刘宏鉴指挥三名兄弟绕到后方,而他自己则带领另外三人正面进攻。他们的动作快速而精准,完全没有给对方反应的时间。

当他们接近孙生本家的外围时,首先遇到了几名武装的汉奸。这些汉奸在雨中的警戒显得较为松懈,没有察觉到潜行的危险。刘氏兄弟迅速使用刀和短枪将他们一一制服,确保不发出太大的声响。一切行动迅速且干净利落,避免了过早地惊动屋内的人。

随后,他们迅速靠近孙生本的住所,破门而入。屋内的几名伪军士兵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惊慌失措,束手就擒。然而,孙生本在听到前院的枪声后,立即意识到了危险,他从后门逃离,消失在夜雨中的田野里。尽管七兄弟迅速追出,但细雨和夜色为孙生本的逃跑提供了极佳的掩护。

虽然没能当场捉拿孙生本,此次行动成功清除了他的居所并大幅削弱了其势力。七兄弟此后继续加大对孙生本余部的追击压力,几乎让这支伪军部队无法在当地抬头。

在随后的一年中,刘氏七兄弟的小分队共计发动了30多次对日伪军的攻击行动,他们不仅局限于孙生本的势力范围,还扩展到更广的区域。这些行动中,他们利用地形和夜间行动的优势,多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毙伤日伪军百余名。

抗日的牺牲与永恒的英雄精神

1939年秋天,随着抗日战争的持续进行,抗日的前线部队日益感受到物资短缺的压力,特别是粮食供应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57军111师的指挥官万毅派出了他的信使朱爱周,前往赣榆县寻求刘氏七兄弟的帮助。朱爱周找到了刘宏度和刘宏钧,请求他们协助筹集必需的军粮。

刘宏度和刘宏钧对此非常重视,他们知道前线士兵的艰苦,立即开始筹划粮食的收集和运输。他们在村中召集了可信赖的农民,商议如何调配每户的粮食存储,同时尽量不影响村民自身的生计。他们还计划了粮食的运输路线,确保能够安全地将粮食送到抗日军队的手中。

然而,这一切活动并没有逃过汉奸王七的耳目。王七偶然间听到了刘宏度和刘宏钧在商议筹粮的事宜,便悄悄地将这一情报传递给了孙生本。孙生本对刘氏七兄弟怀有深深的仇恨,因为他们此前破坏了他的居所并严重削弱了他的势力。得知两兄弟正在为抗日军队筹集粮食,孙生本认为这是一个复仇和削弱抗日力量的好机会。

在孙生本的指令下,他的手下迅速制定了伏击计划。他们选定了一个粮食运输必经的狭窄山道作为埋伏点。孙生本的计划不仅是要截获粮食,更要一举捕获或杀害刘宏度和刘宏钧,以此报复七兄弟以往的行为。

当刘宏度和刘宏钧带领着装满粮食的马车队伍穿过山道时,孙生本的手下突然从两侧的山丘上冲下来,试图截断他们的去路。刘宏度和刘宏钧迅速组织马车队进行自卫,与伏击者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交火持续了数小时,虽然刘宏度和刘宏钧展现了极高的战斗技巧和勇气,但由于敌人数量众多且装备精良,两兄弟最终还是被俘。孙生本本希望能通过劝降来达到挫败七兄弟的最后意志,但面对死亡的威胁,刘宏度和刘宏钧坚定不移,拒绝了所有条件。

孙生本愤怒之下,命令将两兄弟处决,并将他们的头颅公然悬挂在沙河圩的南门上,意在通过恐吓手段来抑制当地民众和其他抗日力量的士气。这一暴行激起了更大规模的抗日情绪,也让孙生本走向人生末路。

参考资料:

刘氏抗日夜袭小分队 世纪风采. 2019(06) 作者:陈博林 刘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8968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