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 去世后有百官扶棺安葬, 到现在还有人祭拜

张司马讲历史2024-04-30 07:44:21  90

太监作为封建统治的阴暗面象征,往往处于社会底层,常遭世人轻视与鄙夷,然仍有人出身卑微,却为自己挣得了不朽声名。

著名者如明朝航海家郑和,因其七次远赴西洋之壮行,奠定了其在中国航海史上的地位。

此外,个别身居高位的太监仍坚守初心,陈矩即是其中代表人物,他身为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及东厂提督,堪称历史上口碑最佳的太监。

一,年少入宫成宦官

1539年,陈矩生于北直隶安肃县一村落,家境贫寒,家中子女众多。

明代,为生活所迫者,入宫做太监实属不易。

在当时,入宫生活尚可保性命无疑更具吸引力。

因此,不少人为求温饱自愿自残,入宫当差。而此于陈矩而言则并非情愿之事,故在九岁时遂净身入宫,成为大内侍卫中的一员。

尽管同为入宫,起点却至关重要,太监部门繁多,如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等,共计十二类。

若被分至某些部门,可能终身只能担任厨师或清洁工等职位,而陈矩却颇具运气,被分至声名显赫的“司礼监”。

陈矩虽年少,但思维敏捷,行事干练,因其出色表现,迅速得到当时的“宦官之王”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赏识,成为其得力助手。

需先了解,司礼监掌印太监乃司礼监之首,亦为十二监之首,权势极大,被誉为“内相”。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国家大事须经众臣与内阁商议后呈递皇上,然皇上难以阅尽所有奏折,故由秉笔太监代为“批红”,然批复后仍需交由掌印太监加盖大印后方能生效,若掌印太监认为不可行,有权直接驳回。

由此可见,陈矩之师高忠虽非掌印太监,但地位尊崇,跟随高忠,陈矩在宫中地位得以提升。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陈矩跟随高忠一同处理政务,显得游刃有余。

到了嘉靖四十三年,高忠以极力赞赏之词,向当时的明世宗朱厚熜举荐了他。

陈矩凭借着自身杰出的才华和表现出的强大实力,迅速在司礼监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并被任命为掌印太监李芳的“秉笔”。

随着时光荏苒,陈矩的权力日益膨胀,逐渐成为了朱厚熜最为信赖的大臣,甚至开始全面负责司礼监的各项事务,进而逐步掌控了整个明朝的政治走向。

与此同时,他在皇宫内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可以说是位居众人之上,无人能及。

二,辅助帝王查悬案

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603至1620年期间,北京城曾遭遇一场神秘莫测的巨型风暴,被后世称为“妖书案”。

究其来由,源头乃是一份匿名帖子,揭露郑贵妃图谋太子之位、欲拥立自身之子为储君。如此大胆言辞在京城广为流传,引发了朝野震动。

此案始于万历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达到高潮。神宗震怒,下令东厂、锦衣卫等机构彻查真凶。

而真凶身份成谜,毫无头绪可寻,为了避免无辜者受牵连,朝廷不得不寻找替罪羊,导致冤案频发,局势日益严峻。

在此背景下,东厂总负责人陈矩接收到众多官员的求助,他们试图利用此事打击政敌。

而陈矩坚守原则,一一回绝,尽管外界风波不断,人人避之不及,但陈矩始终保持冷静,对大臣间的纷争置若罔闻。

在他的协助下,两位被冤枉的官员得以幸免于难。

其中,郭正域与太子交情深厚,陈矩的公正执法给太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审理一位嫌疑人之女的过程中,小女孩仅凭两页帖子便描述出满屋的“妖术”,显然是受到他人指使。

面对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官员的敷衍态度,唯有陈矩坚持追查真相。

最终,该案虽以一位无辜秀才获罪告终,但在陈矩的努力下,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

万历三十四年,已届古稀之龄的陈矩荣升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宦官中的佼佼者,他仍兼管东厂事务,集干政与监察百官之权于一身,实属罕见。

三,百官扶棺美名扬

公元1607年,陈矩安详地在皇宫内去世,,崇祯帝亲笔撰写墓志铭,朝廷官员皆来吊唁送别。

遗体归葬京郊梅溪村,村庄中的居民至今仍在其墓前焚香祭祀,敬求陈大人庇护全村平安。

村民常向外来访客讲述陈矩生平,他们对陈公的敬仰溢于言表。

因此,陈矩的墓园始终香火不断,参拜者络绎不绝。陈矩忠诚坚定的品质深深影响了后人,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结尾

这样身居高位又仁德的宦官,在历史的长河里也算是难得,因此也只有他得到了“第一贤宦”的称号,为人所敬仰和怀念。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8955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