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6日,夜幕下的北京,如同一幅静谧的水墨画,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和远处的钟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昏黄的灯光下,几个身影在忙碌着,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有序,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
毛主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他身穿一件朴素的中山装,脸上带着坚毅而从容的微笑。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光明。
没过多久,毛主席跟工作人员们一起,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
毛主席在专列上开会
火车缓缓启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的开始。车厢内,毛主席静静地坐着,他的思绪飘向了远方。他知道,这次莫斯科之行,对于新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关乎国家的未来,更关乎亿万人民的福祉。
火车在夜色中穿行,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向着远方的莫斯科进发。沿途的景色不断变换,从繁华的城市到宁静的乡村,从辽阔的平原到巍峨的高山。
而伴随火车的轰鸣声,一个阴险的阴谋也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着。就在毛主席的专列出发后不久,一个神秘的电波悄然划过夜空,它带着不祥的预兆,如同一道闪电,撕裂了夜的宁静。
情报部门的李克农,他的眉头紧锁,手中的电文仿佛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电文的内容简单,却透露着致命的威胁——敌人企图破坏位于长春的14号铁路桥,计划在那里炸毁这辆载有毛主席的列车。
李克农的办公室里,灯光昏暗,只有桌上的台灯发出微弱的光。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电文,试图从中寻找出蛛丝马迹。
李克农
电文中的署名“0409”如同一道难以破解的密码,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是谁在暗中策划这场灾难?
时间紧迫,李克农知道,他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他站起身,快步走向电话机,拨通了紧急联络号码。
在李克农的联络下,长春的公安部门迅速出动,用最快的速度清除了特务预设在铁路上的炸弹。
毛主席的行程没有受到任何耽误,他的专列于12月16日顺利抵达莫斯科。
但是,这次特务未遂的暗杀行动也令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为了能保证返程的安全,毛主席在莫斯科向李克农发去电报:“务必在访苏使团回京前,清除敌特组织!”
李克农,被誉为“特工之王”的情报官。在接到毛主席的命令后,他迅速响应,立刻派出了一队队特工。他们如同一头头猎豹追踪猎物一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寻找着任何可能的线索。
李克农的办公室内,墙上的地图被他用红笔标记得密密麻麻,每一条线路,每一个标记都代表着一条可能的线索。他的眼神坚定,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不久之后,李克农的助手杨奇清,一位同样精明能干的特工,找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在他的调查下,他发现来自天津的一笔外汇交易非常可疑。
杨奇清
这笔可疑的外汇交易,是在12月6日从香港汇给北京新桥贸易总公司的,取款人名叫计爱琳,但是她的取款地却是在天津,而不是北京。
这是多么的蹊跷,计爱琳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不在北京取钱,而在天津取钱呢?这笔钱会不会跟敌特预谋的爆炸案有关?这个计爱琳会不会就是敌特电报中署名的“0409”呢?
李克农的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个“新桥贸易总公司”和“计爱琳”绝不简单,他们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他立即下达了进一步的调查命令,要求杨奇清深入挖掘这家公司的背景和真实目的。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名叫计采南的女子进入了杨奇清的视线。她是新桥贸易总公司的股东之一,而她的另一个化名就是计爱琳。
然而,这个计采南行事招摇,杨奇清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女子不太可能是“0409”。
既然计采南不是“0409”,那么这一条宝贵的线索调查到这里就断掉了,接下来该怎样调查呢?
就在杨奇清一筹莫展的时候,还是经验丰富的李克农更加老道,他对杨奇清说:“既然她不是,那就去查她的家人!”
杨奇清听后,一拍脑门,说道:“对哦!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后来,经过对计采南的家族成员的调查,计采南的弟弟——计兆祥浮出了水面。
根据资料显示,计兆祥曾是国民党军中的一名无线电报务员,但是在北平解放前夕离奇地去世了。
计兆祥与计采南
“死了?”李克农在看过这一资料后,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不可能,他一个电报员,好端端地怎么会死?”
杨奇清也觉得蹊跷,他若有所思地说:“你的意思是……这个姓计的没死?而是通过伪造死亡,潜伏下去了?”
“没错!”李克农斩钉截铁地说,“而且,他很有可能就是‘0409’!”
虽然李克农和杨奇清已经将计兆祥的身份推测了十之八九了,但是无奈没有任何证据,他们也不知道这个计兆祥此时到底在哪,无法进行抓捕行动。
为了能找到计兆祥,他们只能继续从计采南身上下手。李克农立刻派出了一批特工对计采南的住所进行了详细的监视,对出入她家的每个人都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并且对她的电话进行了监听。
可是,这一监视就监视了近一个月,始终没有获得有效的线索。
毛主席归国的时间眼看着越来越近,如果再不能破案,这恐怕难以交待。
毛主席
正当李克农焦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时,一线希望终于从监视团队那里传来。
1950年2月24日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计采南的声音透过话筒,带着一丝不经意的兴奋,她在电话中高兴地邀请“同事们”于次日晚上到北海公园的一家餐厅聚餐,庆祝“0409”的升职。
李克农听到这一消息,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高兴地直拍大腿,几乎要跳起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没想到计采南竟然会如此大意,将这么重要的事情在电话中泄露出来。
他立即拿起电话,对杨奇清说道:“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必须抓住!你亲自带队,务必一举揪出‘0409’,不能让他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
2月25日晚上7点,北海公园的一家餐厅内,灯光闪烁,人声鼎沸,一派快乐的气氛。
北海公园
杨奇清及其所率领的特工们如同等待猎物的老虎,紧紧地潜伏在暗处,他们有些伪装成来吃饭的顾客,有些伪装成在附近散步的市民,有些伪装成餐厅服务员,但是他们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他们的目标——计采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餐厅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一个接一个的身影出现在计采南的身边,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大衣,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似乎对即将到来的聚会充满期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落座,特工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知道,这场聚会的主角——“0409”即将登场。
随着一个年轻男子的进入,餐厅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而特工们则更加警惕,他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个人身上。杨奇清猜测,这个年轻男子极有可能是“0409”,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掌握能一锤定音的证据。
夜色越来越深,但杨奇清的心中却越来越明亮。随着聚会的深入,那个年轻男子的主角身份更加明显,“0409”不出意外就是他。
时间渐渐来到晚上10点左右,这帮敌特人员的聚会也逐渐进入尾声。
随着餐厅打烊,他们纷纷走出了餐厅。杨奇清立刻打手势,让特工们分散跟踪这些敌特人员,而他自己则亲自跟踪疑似“0409”的那个男子。
杨奇清一路跟踪他到了豆角胡同的33号院,他看着这个四合院,敏锐地预感到,这里很有可能隐藏着敌人的电台。
豆角胡同
于是,杨清奇立刻把这一想法汇报给了李克农。李克农得知后,立刻派人去电力公司调查33号院的用电情况。
经过调查,这个四合院的用电量比其他人家高出很多。在那个时代,普通市民的家中根本不可能会有如此大的用电量,那只有一可能,那就是里面有电台!
于是,李克农当机立断,立刻联系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向他说明了情况。
2月26日凌晨1时,北京的夜色如墨,寒风刺骨。随着罗瑞卿的一声令下,公安部门的行动迅速展开。
罗瑞卿
公安人员们立刻将33号院重重包围,随后他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冲进了院内。
那男子在被窝中被惊醒,他的眼中满是惊恐和不安,本能地想要逃跑。然而,他的动作在训练有素的公安人员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很快就被制服,无法动弹。
随后,公安人员对他的院子进行了仔细地搜索,最终在一幅挂画后面找到了一个暗门。
公安人员打开暗门一看,里面是一个非常隐蔽的房间,他们不光在里面发现了一部大型电台,还搜出了各种收发稿、密码本和一把手枪以及好几盒子弹。
面对铁一样的证据,那男子只好承认自己就是那个已经“死”了的计兆祥,而自己的代号正是“0409”。
计兆祥的特务生涯就这样走到了尽头,他被公安人员押上了警车。
夜色中,33号院的大门缓缓关闭,这场紧张的行动终于落下了帷幕。杨奇清站在院子门外,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李克农在办公室里得知了计兆祥落网的消息,同样也露出了笑容。
李克农
在被押到公安局后,计兆祥很快就把自己的同伙和组织悉数供出,公安部门在之后几天迅速行动,很快就清除了隐藏在北京、天津等地的特务组织。
后来,经过审判,此案的主谋计兆祥被判处死刑,其他从犯也被判处了从死缓到20年徒刑不等的刑期。
在该案件侦破后不久,毛主席顺利从莫斯科返回北京,他高度评价了李克农、杨奇清在这一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0409”间谍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大间谍案,它是我国反间谍斗争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时时刻刻警示着后人防谍防特,切勿放松警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8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