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的襄樊战役中,解放军全歼国民党第15绥靖区2万多人,俘虏了绥靖区司令康泽。这场战役双方兵力加起来估计也有五六万人,放在解放战争中看,规模并不算大,但却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康泽并非普通人,老蒋对他非常器重,曾把他当接班人培养。连如此重要的将领都救不出,严重打击了国军的士气。而且康泽还是国民党青年组织“三青团”的创始人之一,在青年当中有很大影响力,他被俘在“三青团”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
当然这些影响还都是次要的,康泽被俘还产生了一个让解放军意想不到的效果——为老蒋下野埋下了伏笔。
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呢?
康泽被俘时照片
没打过仗的康泽去当司令
康泽毕业于黄埔三期,后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此后主要从事特务工作。他生涯早期顺风顺水,很受老蒋器重。“中华复兴社”“别动总队”“三民主义青年团”是国民党外围最重要的三个组织,而这三个组织均是康泽筹建。
康泽号称老蒋的“十三太保”之一,受宠程度与戴笠不相上下。据说当年任何人要见老蒋,必须先到侍从室登记,经老蒋同意后才能见。而康泽和戴笠则可以不受限制地见老蒋。
康泽主要负责特务和青年工作,后来蒋经国回国后发展路线与其重叠,为了给蒋经国留出空间,老蒋让张治中劝康泽辞职出洋考察,这也让两人种下了心结。
直到1947年康泽才回国,此后主要搞政治工作,并当选了国民党中常委。大陆时期国民党一共产生过80名中常委,康泽便是其中之一。此时的康泽已不像过去那般忠于老蒋,开始与桂系眉来眼去。老蒋为了安抚康泽,便让他去担任第15绥靖区司令。
这个任命很有问题。康泽虽然是黄埔军校毕业,但没有中下级军官经历,也没带过正规军,突然让他去指挥2万多人不是开玩笑吗?
康泽当然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了解了一下绥靖区的兵力是川军的3个旅(后又增加一个旅),其中两个旅是被歼后重建的,大多是新兵,心里凉了一半。但架不住老蒋苦口婆心劝说,还是硬着头皮上任。
康泽还算聪明,提出要川军将领郭勋祺来担任自己的副手。一来可以利用他拉拢川军,二来郭勋祺确实有两把刷子。长征时,郭勋祺率部在土城将红军击败,后来这支红军里出过7名元帅,百余名开国将军。
不过康泽此举算是把郭勋祺害惨了,他原本在后方担任闲职,被康泽拉去前线指挥部队,结果后来成了俘虏。
郭勋祺
康泽到任后主要是搞别动总队在江西时那一套,对潜伏在襄樊一带的解放军人员开展拉网式清查。同时他也很注意改善军民关系,赢得了一些地方人员的支持。但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
时间来到1948年6月,当时华东野战军主力在豫东作战、中原野战军主力则在平汉线作战,南面襄樊地区的国军陷入孤立境地。
刘伯承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准备吃掉康泽的第15绥靖区,由王宏坤统一指挥6纵、桐柏军区部队和陕南军区第12旅等部队发动襄樊战役。
襄樊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连南阳、洛阳,南接荆州、宜昌,向东可以威胁武汉,向西可以抵达川陕。而且这里是顾祝同、白崇禧、张治中三大集团的结合部。占据襄樊可以打破国军的战略体系,又可以成为解放军的前进基地。
为不使敌人逃脱,王宏坤决定先打谷城、老河口,然后直插襄樊西南,截断敌军退路。
第一阶段解放军进展非常顺利,但康泽也很狡猾,深知兵力不多,遭到攻击后立即向襄樊地区收缩。途中遭到解放军伏击,只损失了一个团和一个辎重营。
第二阶段解放军继续向襄樊地区进攻。襄阳城两面环江,西面和南面都有山脉屏障,城高池深,城内和城外高山上都构筑了坚固工事,可谓易守难攻。
自古以来,凡攻打襄阳必先夺取西南面的山脉。但王宏坤判断,敌我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山上修筑了许多永久工事,如果强攻山脉必然会受到较大损失,届时就没有力量攻城了。
经侦察,他发现汉水南岸与南山之间有一条走廊,可以以此作为攻城通道。他决定先夺取襄阳西面的一些小山头,再向南面敌军精锐占据的虎头山、羊祜山、岘山等大山头做试探性进攻,如果较难攻取,则以部分兵力监视,以主力从西面攻城。一旦攻占襄阳城,南面的敌军据点将会不战自乱。
国军剧照
白崇禧和老蒋的方案冲突
康泽的第15绥靖区隶属于华中“剿总”,顶头上司是白崇禧。当樊城遭到解放军攻击后,白崇禧果断下令康泽把兵力向襄阳收缩,固守待援。并将主力布置在城外的高山上阻击解放军。
当时离襄阳最近的是王凌云部,有两个整编师,只需要大概5天路程便可到达。但白崇禧认为解放军常用围点打援战术,在豫中还有3个纵队,王凌云出援很可能在途中就被歼灭。
桂系整编第7师在襄阳东面的确山和信阳一带,川军整编第20师在上蔡一带,两支部队加起来5万多人。但如果直接向西增援,白崇禧还是害怕被解放军围点打援。而且襄阳在汉水西面,由东向西增援必须跨过汉水,必然会遭到解放军阻击,难度较大。
他决定采取“以迂为直”的办法增援。即先用火车将两支部队向南运到湖北孝感,由此过汉水再向北推进,从襄阳西南方向增援。另外白崇禧还决定先派飞机增援康泽,襄阳防御工事坚固,他认为康泽守10多天应该不成问题。
白崇禧的“以迂为直”方案大概需要10日行程,看似增加了行程,但沿途阻力较小,部队非常安全。而由东向西直接增援,看似路程短,解放军自然也能看明白这点,会布下重兵阻击,到时候能不能突破阻击线还是个问题。
后来有人说白崇禧不愿救援康泽,故意拖延时间,其实并非如此。整编第7师前身是第7军,是桂系最精锐的部队。整编20师前身是川军杨森的20军,淞沪会战就开始参战,几乎打满了全场,虽没有太大名气,但久经沙场绝对算得上是精兵。
战场上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谁会拿自己压箱底的宝贝去开玩笑?
康泽原本打算让从樊城撤下来的164旅接房城西的制高点真武山,然而由于该旅行动迟缓,到黄昏阵地尚未交接完毕。解放军却在此时发动攻击,一举攻占西面的真武山、南面的凤凰山等几处阵地。
康泽当即组织反攻,在飞机的掩护下又将阵地夺回。接下来几天双方展开激战,反复争夺山头阵地。最终解放军还是抢占了西面和南面几处制高点,使炮火能威胁城西和城南。不过山上的大部分阵地仍在康泽手里。
经过连续几日战斗,王近山指挥的6纵扫清了城西外围工事,并通过坑道作业直逼城垣。而从樊城追击南下的解放军桐柏军区28旅也渡过汉水,从东面进攻襄阳。两军形成钳形攻势。王宏坤命令下令以少部分部队监视各山头,准备以主力发动总攻。
正在此时王宏坤突然发现,城南山上的敌军突然放弃阵地,开始向城内收缩。
从后来解密的电文来看,对于襄阳如何防御,其实白崇禧做过详细的部署。在开战之初,白崇禧就强调务必守住城外山地,要康泽反攻丢掉的山头,坚守待援。
解放军占据部分山头,火炮可以压制城南和城西后。白崇禧要康泽做好巷战准备,在受炮火压制的部分城区准备简易的照明设备,酌情将各房屋打通,用轻重机枪压制从房屋内前进的解放军。
白崇禧还要求康泽依托城外山地节节阻击,必要时将指挥部搬到山上,只要守住山头,解放军很难在城内持久立足。等增援赶到,可以一举夺回城区。
据白崇禧的参谋覃戈鸣回忆,到了战斗关键时刻,白崇禧几乎彻夜未眠,不断用电话催问空军侦察报告。然而当解放军不断收紧包围圈,兵临城下时,康泽有点慌了。其实,在与白崇禧联系的同时,作为黄埔系的人他也一直在与老蒋联系。
在此关键时刻,康泽越过白崇禧直接向老蒋报告战况。老蒋先是鼓励康泽,此战必是他扬名立业的起点,能经受得住这次风浪,将来必然大有前途。
关于防御,老蒋罕见地发了一封将近500字的长电文,光拟这份电文就需要不少时间。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领袖人物,时间必然非常紧张,也足以看出老蒋对康泽有多么重视。
老蒋认为连日激战解放军伤亡很大,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此时解放军的炮弹应该不足了,而且火力不足以摧毁襄阳的城墙。应该集中兵力退守城内,等待增援。
于是康泽下令放弃城外山地,退到了城内。
白崇禧与老蒋决裂
很显然,老蒋的指示与白崇禧的部署冲突。看过老蒋干涉了那么多次战役,他的战术总结起来就是没有战术。他几乎认为每座城市都很重要不能放弃,几乎每座城市都要求将领死守到底。
如果援军能突破阻击,及时赶到,则能解围。如果援军无法及时赶到,那死守就变成守死。抗战时期的常德保卫战就很典型,余程万战至最后一刻已经无兵可用了,而援兵始终打不进来,他才选择突围,结果被老蒋问罪,差点被处死。
自从有了飞机大炮之后,城池和碉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坚固。尤其是解放军经常使用围点打援战术,国军的增援部队大多还没到作战地点就被歼灭。所以解放战争中,死守变成了守死的国军将领数不胜数。
与老蒋比起来,白崇禧的战术就要飘逸得多。他从来不主张依靠城池死守,而是将主力部署在城池附近的山地,适时发动反击打破敌人的包围。即便失败,也能及时撤走,避免主力受损。这在敌强我若的情况下,尤为重要。毕竟精锐打光了,暂时守住了城,将来还是要丢。
比如抗战时期的南京保卫战和桂林保卫战,他都主张“依城野战”。当初南京保卫战,老蒋若能采纳白崇禧的战术,也绝对不会遭受那么大的伤亡。
然而这一次康泽并没有听白崇禧的,即便在城外山地打了败仗,也有机会逃脱,进入城内无异于进了牢笼。他之所以愿意进牢笼,是因为有了老蒋的指示,将来不会追究他责任,这也是没有担当、不负责任的表现。
国军将领大多如此,临战指挥并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后来的廖耀湘、王耀武、杜聿明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兵败被俘,杜聿明到了绝望时刻甚至破罐子破摔:“这反正是他蒋家的部队,败光了也是他的。”
国军将领剧照
康泽退回城内后才报告白崇禧,白崇禧接到电文“顿足叫苦不迭”,阻止已经来不及了。而桂系整7师距离襄阳还有90公里,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他一边鼓励康泽死守,一边耍小聪明派飞机往解放军阵地投假情报,说援军一日之内便能到达,想吓退解放军。
将制高点上的坚固阵地拱手让人,真是一个蠢招。国军撤走后,解放军马上接管阵地,立即部署炮火,便能压制襄阳城内的火力。
关键时刻,康泽未能做出任何有效应对。退回城内后,先是郭勋祺建议应该设立城防司令部,并主动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康泽想对城防重新调整,郭勋祺说时间来不及了,他便打消了念头。
不久,解放军从西面攻入城内,国军秩序大乱,很多部队往指挥部撤。郭勋祺下令用沙包把指挥部各个门堵死,并建议康泽死守司令部等待增援,康泽点头同意。
后来司令部里连水都没得喝,粮食弹药也坚持不了多久。部下建议出去与解放军谈判,或者趁乱突围。康泽还是要征求郭勋祺的意见,郭勋祺表示除了固守没有别的办法,康泽表示完全同意。
最终司令部被解放军爆破,康泽被炸晕后被俘。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指责白崇禧:“说叫我固守待援,固守了十余日,而援兵尚无到达,以后叫谁相信这类狗屁命令。”然而他似乎忘了,自己在山外的阵地打了10多天都没丢,进入城内只打了两天就被俘了。
康泽被俘,老蒋非常内疚,在日记中说:“自觉今后作战再不可预闻前方部署之指示,否则更失统帅之威信矣。”然而他只自责了一分钟,以后还是习惯性地干预。
对此,他还在日记中自我辩解。他认为并不是自己想干预前线指挥,而是每到关键时刻,前线将领总来请示,请他督导前线部队。他自己也是没办法,不能不直接“督导”。
对于老蒋的干预,白崇禧非常恼火。当初老蒋要他出任华中“剿总”司令时,他接连拒绝了好几次。后来同意时提出了要求,不能干预指挥。
白崇禧到前线视察部队,召集团长以上军官讲话,提到襄樊战役失败时,直言就是康泽越级请示,老蒋越级指挥,使他受到了牵制。这次战败康泽和老蒋要各承担一半责任。讲话内容被老蒋安插到白崇禧身边的人报告了上去。
与白崇禧走得很近的何应钦也持这种看法,在中央政治会议上说,最近军事上的失利,大多是因为军队指挥未经国防部转行手续,暗指老蒋干预指挥。他要求以后军事指挥和人事任命都要回归国防部。
何应钦的表现大大出乎老蒋的意料,他在日记中大骂:“培养二十余年,总不能成材自主,始终被人利用而毫不自觉,无骨气,无人格,诚枉费我一生心血。”
老蒋对何应钦寄予重望,结果他却跟着白崇禧一起攻击自己,可想当时老蒋有多么恼火。尤其是何应钦与桂系合谋,对老蒋是个极大的威胁,使他对白崇禧更加不满。后来在日记中称白崇禧为“白逆”“奸回”。
白崇禧也是如此。他曾在部下面前抱怨老蒋:“指挥作战连一个交警大队、一个步兵营也要干涉,弄得前方将领缩手缩脚,动弹不得。”
又说:“国防部第三厅都是些年轻子弟,不敢向老头子讲话,我是他的朋友,为了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讲真话,难道我讲了真话就是反对他?”
为了挽回面子,老蒋暗示手下在军事检讨会上,将责任推给白崇禧救援迟缓。但参会的桂系将领当即表示是康泽不听命令,擅长向城内撤退。双方争吵不休,老蒋听得愁眉紧锁,最后只好直接进入下一个议题。
白崇禧
尾声
总之,这次战役让两人关系彻底恶化。抗战全面爆发之后,白崇禧便到中央履职,虽然很多观点与老蒋不同,常有摩擦,但他是尊重老蒋领导的。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调任华中“剿总”之后,白崇禧虽然有很大怨言,但还是服从指挥。这次战败之后,他对老蒋可谓彻底绝望。
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中,老蒋原本要白崇禧出面统一指挥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但白崇禧说什么也不干,当时徐州已经处于不利局面,而且多为黄埔系将领,老蒋必定还会干预指挥,最后只能毁了自己的名誉。
白崇禧只答应派第12兵团参战,结果淮海战役国军惨败,杜聿明等众多高级将领被俘,黄维指挥的12兵团也被全歼。
淮海战役末期,白崇禧给老蒋发了亥敬电,大概内容是请美国出面主持和谈,否则将来解放军兵临长江,就失去了对等资格。
他还与老蒋的心腹宋希濂密谈,提到:“要同中共恢复和谈,必须请蒋先生暂时避开一下,才有可能。”宋希濂向老蒋报告时说:“白健公对职表示,时局严重至此,力主钧坐下野。”
白崇禧还与即将接任总统府秘书长的吴忠信谈话,吴在当天的日记中说:“白健生兄及武汉人士以局势严重,拟请蒋总统暂时退休,以谋补救。”
白崇禧的一系列举动被后人解读为桂系逼宫老蒋,其实白发亥敬电时并未告诉李宗仁,而是个人的决定,主要原因还是对老蒋彻底绝望。他并不认为李宗仁和桂系能负得起责任,而是想联合何应钦,由何指挥黄埔系军队,共同应付危机。
亥敬电还是老蒋派人送给李宗仁看的,李看了也大吃一惊,马上打电话给白崇禧,劈头盖脸就问:“你怎么会打这样一个电报来呢?我简直摸不着头脑,现在事情弄得很僵啊!”
由于淮海战役失败,加上白崇禧逼宫,老蒋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最终只能宣布下野。这很大程度上是当年襄樊战役失败产生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