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淮西之役,不能不了解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政治版图,尤其是河南的政治版图。我们说唐朝藩镇割据,往往只重视由叛军降将主导,割据时间最长的河北藩镇,从而忽略了借由平叛崛起,对唐廷威胁更大的河南藩镇。这次我们就先来聊聊河南三镇。
安禄山起兵,一把掀开了盛世的遮羞布
安禄山起兵之际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很多论者往往以此为依据,认为安禄山掌控了三镇兵马,大致占唐廷兵力的三分之一。但实际上由于安禄山接任河东日短,平卢军内部又自有山头,因而真正能全部为其所用的只有他多年苦心经营的范阳军。平卢军中支持安禄山的为思明所统领的近半数兵马,而河东军中能为其所用的则只有高秀岩手中的大同军。
正因如此,安禄山在发动叛乱当日就策划了一次斩首行动,以智勇双全的部将高邈、何千年率十八骑入太原,擒杀河东军实际掌控人北都留守杨光翙,瘫痪河东军战力。此举也确让河东军在叛乱初期无所作为,直到李光弼入主河东军,这支劲旅才在战场上崭露头角。
大唐天宝十节度
而平卢军则在叛乱开始不久发生了分裂,安禄山率范阳军主力南下后,河北义军风起,尤其是常山太守颜杲卿夺取了井陉口土门关,打开了西军东进的通道。安禄山不得不急招史思明率部西进安定河北,而史思明的离去无疑使平卢本部内亲安禄山势力削弱,果然不久后平卢大将刘正臣、王玄志、董秦等杀伪节度使吕知诲。刘正臣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筹划进攻范阳,开启了平卢军与安史叛军的对抗之路。
安史之乱平定末期,叛军大势已去,而唐廷一方也经多年苦战,兵疲民乏急于终战。担负犁庭扫穴任务的大将仆固怀恩或有扶植河北藩镇自重的心思,草率安置范阳军降将,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薛嵩等人划地为王,使范阳军剩余战力得以保全,发展为后来的魏博、成德、卢龙三大河北强藩。
唐代宗时期的河北藩镇
正是因为唐廷此番操作的大意,形成了河东军领地夹于河北藩镇和仆固怀恩辖区之间的既成事实。河东节度使无时无刻不有腹背受敌之感,最终辛云京等人逼反仆固怀恩,酿成了为祸多年仆固怀恩之乱。即便仆固怀恩被消灭之后,唐廷也不得不在河东布置重军宿将,以胁制成德,监控河北。
而在安史之乱中,平卢军既为南下获取战略物资,又因本部遭遇史思明的挤压,分批先后南下。因平卢军为职业军人,战力远胜于临时纠集的团结兵,其南下后背靠大后方支援,表现出了强悍战力,在平叛战争中立下大功。平卢军将领李忠臣、田神功、侯希逸也在此过程中拉人马、抢地盘,在战乱平定之后雄踞一方,最终形成了割据态势。与范阳军余部占据河北类似,平卢军南下势力猥集于河南,形成了同样强大的河南三镇淮西、汴宋和淄青。
唐代宗时期的河南藩镇
而平卢军南下建立河南三镇还要从刘正臣进攻范阳开始,早期平卢军中有两员大将威名赫赫,一个是史思明,一个是董秦。史思明依附于安禄山,董秦则拥护刘正臣,河北义军风起,史思明南下扫荡河北,刘正臣就带着平卢军攻打范阳。其攻长杨,战独山,袭榆关、北平,杀贼将申子贡、荣先钦,擒周钊送京师,平卢军一路打的顺风顺水,这其中董秦出力最多。如果事情一直照此发展下去,平卢军很可能跟郭子仪、李光弼的朔方军会师范阳,直接杀死比赛。
然而在唐玄宗、杨国忠君臣的顶级微操之下,最不该出现问题的地方出了大问题,哥舒翰兵败灵宝,潼关失陷,天子逃离长安。不得已,郭子仪、李光弼率军西撤,史思明腾出手来,转身就给了在后方闹事的刘正臣一个大逼斗。不得不说由于前期的战事过于顺利,刘正臣飘了,以至于没把史思明放在眼里,结果被一个逼斗扇的眼冒金星,只得晕头转向的逃回范阳。因为这次失败,刘正臣不久之后身死,节度使之位由王玄志继任。
董秦,与史思明齐名的平卢军悍将,后被赐名李忠臣
更加不利的情况是平卢军的物资供应出现了问题,平卢本镇贫瘠,军需向来由淄青等内地供应,史思明挟战胜之余威扫荡河朔,支援平卢军的运输线也就此被断。但是作为一支职业化军队,宁可打死也不能被饿死,你断我的粮我就自己抢,田神功、董秦、阳元惠等将领相继浮海南下,游斗于德、沧二州,凭借强悍战力很快就打出了一片地盘来,收获钱粮以供本军,平卢军南下自此开始。
后来唐军克复两京,董秦在河南节度使张镐的征召下进军河南收复失地,并参加了九节度围相州之战,此时董秦虽非节度,却也是九路军之一。九节度之师战败,董秦退守濮州杏园渡。史思明率大军南下,许叔冀在汴州战败后投降,董秦迫于形势也向史思明投降。史思明得到董秦后大喜过望,以为能够借助董秦的威名得到平卢军的拥护,于是带董秦前往河阳与李光弼作战。却不想董秦身在曹营心在汉,到河阳几日后,即率五百骑兵砍开营栅投奔李光弼而去。
董秦去而复来,唐肃宗大喜过望,召至长安亲自接见,并赐名李忠臣。之后李光弼兵败邙山,史思明兵锋逼近陕郡,肃宗就领李忠臣镇陕,统领陕西、神策二军,前后数十阵,大破贼将李归仁,陕郡得以安定。恰在此时,淮西节度使王仲升战败被擒,肃宗即以李忠臣接任淮西十一州节度使,平卢军势力自此进入淮西。强军悍将坐大镇,淮西割据的隐患也就此埋下了。
李忠臣时期的淮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忠臣虽然骄横跋扈,但是在他主政淮西期间,有感于肃宗的知遇之恩,他对朝廷颇为忠诚。直到其被李希烈所驱逐,李希烈的野心大的很,淮西才真正走上割据的道路。
南下的平卢军将领除了李忠臣之外还有田神功,田神功南下之后受颜真卿招徕,在平原大破贼军。汴州节度使许叔冀投降之时,田神功正驻守陈留也被迫投降,他被史思明指派与其将南德信一道南下江淮略地,但田神功很快就攻杀南德信归附朝廷。
恰在此时,江淮地区爆发刘展之乱,本镇军队战力衰弱拿叛军无可奈何,钱粮基地出问题非同小可,于是节度使邓景山无可奈何之下请田神功帮忙入镇平叛。田神功所部平卢军对战刘展叛军,那是职业战队打业余爱好者的差距,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刘展,朝廷因此功封田神功为淄青节度使。
平卢军大将田神功,朝中地位一度与郭子仪比肩
可是田神功却不想走了,淮南的富庶程度和本地军队的草包程度完全成正比,要是率这支能征善战的平卢军在此做一个土皇帝岂不美哉?要说田神功产生这种想法还真不能怪他,在这天下大乱天子失位之时,割据一方的大有人在。在睢阳之战期间,正是因为临近的贺兰进明、许叔冀、闾丘晓等人拥兵自重,对朝廷的救援命令不予理睬,才造成了张巡、许远等人的悲惨结局。而在田神功想要拥兵自重于扬州的同时,还有尚衡、殷冢卿相攻于兖、郓,来瑱旅拒于襄阳,对史朝义大兵围困宋州置之不理。
然而田神功终究没敢将他割据扬州的想法付诸实施,因为朝廷此时任命李光弼为河南副元帅,引轻骑入徐州坐镇。慑于李光弼声威之重执法之严,田神功连忙率部返回河南,其他将帅也各自听调入朝。而田神功的明智选择也成就了他自己,平卢劲旅横扫河南,收复了大片领土,被朝廷任命为汴宋八州节度使,成为战后河南境内的又一平卢系强藩。
李光弼未得善终,却为安定唐朝天下发挥了关键作用
河南的最后一个平卢系藩镇则源于于平卢军本部,九节度之败后,先期南下的李忠臣、田神功等人也随大军败退,平卢本军随之外援断绝,东北的奚族还常来侵扰。苦撑日久几经权衡之下,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做出了全军南下的决定,他们且战且走渡海来到青州。此时田神功已经开始东讨汴宋,朝廷也就转任侯希逸为淄青节度使,平卢军号也归属于淄青。平叛后期,侯希逸率军反攻史朝义,将淄青领地扩大至十州。
侯希逸主政淄青,开始干的还不错,理兵务农积攒了一定声望。可一过上好日子人就慢慢怠惰起来,他不仅开始喜好游猎还崇信佛教,大肆挥霍民力兴建庙宇,治下百姓因此苦不堪言。终于被麾下大将李正己抓住机会将其驱逐,后来汴宋发生了李灵曜之乱,李正己趁机出兵又夺取了五州之地,雄跨十五州,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藩镇。
平卢军浮海南下,书写了一段河南地区的历史
平卢系的河南三镇与河北三镇不同,河北三镇辖区偏置于一隅,河南三镇则盘踞在江淮钱粮输送两京的运路上。且河南三镇都非常强大,淮西和淄青都一度领有十余州之地,一夕有变,节度使只需动一动手指,唐廷的输血管道即被掐断,两京即陷入嗷嗷待哺的窘迫境地,当真是如鲠在喉。
自唐代宗至唐宪宗,唐廷无论是极力拉拢还是武力打击,都是在竭力扼制河南藩镇的影响。李希烈发动淮西之乱后,唐德宗宁可与河北藩镇媾和也要先打李希烈,淄青明明强于河北三镇,却没能坚持到唐朝灭亡的最后一刻。河南藩镇相较于河北藩镇短命的原因正在于此,实际上宪宗时代的元和中兴,正是建立在成功消除了河南地区的平卢军势力上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7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