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围猎我们顶尖人才的? 芯片专家被扣押9年至今!

互联鱼2024-04-30 19:46:57  63

文l编 互联鱼

高科技领域的纷争,有时候比电影情节还要曲折离奇。

张浩,一个听起来平凡的名字,却是芯片界的风云人物。

1979年出生在湖南的他,打小就是学霸一枚,后来在国内顶尖学府深造,再远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专攻电气工程,尤其在芯片技术上。

别看人年轻,成就可不一般,7项专利加身,让全球科技大厂都眼馋,恨不得把他收入麾下。

可张浩的选择却出乎众人意料,他没有留在美国享受高薪厚职,而是选择回国,到天津大学教书育人,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国家做贡献。

回国后,张浩的事业版图进一步扩大,创立了诺思微系统公司。

这家公司干了啥?

说出来都让人振奋,短短四年,张浩和他的团队愣是拿下了200多项专利,愣是从零开始,硬生生在滤波器领域为中国争得了一席之地。

要知道,滤波器这玩意儿,虽然听起来陌生,但它可是手机通讯、军事雷达、卫星通讯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元件,可以说是现代通信的“清道夫”,保证信号干净清晰,不被杂音干扰。

张浩的成就有多牛?

这么说吧,过去滤波器市场几乎被美国的微讯和博通两家公司垄断,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但张浩团队的研发成果,直接威胁到了这两位老大哥的地位,不仅让滤波器的成本大大降低,每部5G手机上的滤波器成本竟然不超过120元。

这简直是通信行业的大变革,不但商业价值巨大,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大大增加。

可好景不长,张浩的才华和成就也让他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

卧龙困浅滩

2015年,一场精心策划的“鸿门宴”在美国上演,张浩受邀参加所谓的芯片专家论坛,一到美国就被FBI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

美国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企图长期扣押张浩,审判一拖再拖,直到2020年才象征性地给了个18个月的刑期,外加350万美元罚款。

刑期结束,张浩却依旧无法回国,被软禁在美国的小公寓里,至今长达9年仍遥望故土。

美国之所以如此忌惮张浩,无非是因为他的技术突破直接冲击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尤其是滤波芯片这个关键领域。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费尽心思布下一张又一张“天罗地网”。

2012年,当时天津大学迎来了一位名叫里奇·卢比的人,表面上是来交流学术的,实际上却是安华高公司的高管,打着学术交流的旗号,实际上是来刺探情报。

卢比在张浩身边转悠了几天,回去就给FBI送去了“情报”,说是张浩偷了他们的技术,生产线都是照搬安华高的。这第一步棋,算是给后续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接着,美国的老套路又来了,伪造证据。

他们声称有电子邮件作证,说张浩和庞慰两人之间有商业秘密的交易。

但问题是,这些邮件大多存储在天津大学的服务器里,怎么会被美国拿到?

显然,这里面有黑客操作的痕迹。

更离谱的是,这些所谓的“证据”经不起推敲,内容根本站不住脚。

于是,美国那边干脆自己动手,开始篡改邮件内容,意图栽赃张浩。天津大学的技术专家一眼就识破了这些手脚,指出邮件被篡改的事实,但这并没有阻止美国的进一步行动。

到了2015年,美国的剧本又翻新了一页,他们玩起了“钓鱼执法”。

先是在法院偷偷起诉张浩,然后以参加国际会议为诱饵,把张浩骗到了美国。一到美国,FBI就候着了,张浩直接被扣。

随后美国给他扣上了一堆帽子,什么经济间谍、盗窃商业秘密,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打压中国的芯片产业。

但美国的这番操作,明眼人都看得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张浩的导师深知张浩的人品和职业道德,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他辩护,甚至努力帮他申请保释。尽管最后张浩被保释了,但电子脚铐成了他的“束缚”,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美国加州。

自由二字,对他来说变得异常奢侈。

这还不算完,几年后,孟晚舟事件的发生,又一次证明了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是有多么的不择手段。

张浩这位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就这样在美国编织的谎言中,被软禁在异国他乡。

美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亮,他们认为只要张浩回不来,我们的芯片技术就始终难以摆脱他们的钳制,老鹰们就能稳如泰山实施垄断。

但张浩从未放弃过与美国安华高公司及其背后势力的斗争。

2017年,他创立的诺斯公司在天津市一中院对安华高发起了反击,理由是安华高侵犯了知识产权,用的是美国公司最擅长的“专利战”游戏规则。

这一招,用咱们的话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这场官司,注定不平坦。

诺斯公司面对的是安华高和苹果公司这两头“巨兽”,它们不仅财力雄厚,法律资源也丰富。苹果公司抓住案件管辖权的问题,将官司拖到了天津高院,虽然最终被驳回,但这一系列操作已经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安华高和苹果公司又在天津发起新的诉讼,试图从侧面瓦解诺斯的攻势。这场拉锯战,让诺斯公司的反诉暂时陷入了停滞状态。

美国那边,似乎是有意拖延,每年都说要开庭,却又总是遥遥无期,这无疑是在心理上对张浩进行消耗战。

2018年后,连开庭时间都不再明确答复,这背后的意图昭然若揭,就是想通过长时间的煎熬,消磨意志。

张浩在美国的生活,更是充满了苦涩。

远离家乡,身处异国,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让他苦不堪言。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他不得不在治疗上做出妥协,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想想,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科研精英,如今却因种种不公,身心俱疲,这种反差,让人痛心。

家庭的变故更是雪上加霜,父母的健康问题让张浩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

作为儿子,无法在父母病榻前尽孝,内心的愧疚和痛苦难以言表。身体上的病痛,加上精神上的重压,张浩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曾经的运动健将,如今却步履蹒跚,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几岁。

与此同时,诺斯公司也因张浩的缺席,研发几乎陷入停滞,芯片生产停摆,这对一家科技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在国内,虽然有很多同行和朋友时刻准备着,想要助张浩一臂之力,但面对美国的这种“不上牌桌”的策略,也只能焦急等待。

张浩事件不是孤立的案例,而是美国对咱们高科技领域下手的冰山一角。

但,孟晚舟那事儿最后能圆满解决,靠的可不仅仅是个人的力量,那是国家层面的较量和智慧的体现。

写在最后: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事儿给咱们上了一课,科技创新这条路,虽然不容易,但再怎么难,咱们也得自己趟出一条路来。

你看华为顶着压力,5G技术照样领先;中兴、阿里云等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里也是奋勇向前。这背后是国家的支持,是民族企业的韧劲儿,更是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国际科技合作的道路上,暗流涌动,保护好我们的科学家,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心研发的环境,是责任,也是每个国人的期望。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记得分享,写下您的观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7655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