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丝路——意大利记者眼中的西安”摄影展5月1日将在西安博物院开幕

华商网2024-04-30 19:29:12  127

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算起,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5年多了。改革开放之初的西安是什么样子的?即便是对于上年纪的朋友来说,这些时光已经成为记忆,很难把细节重新拾起。好在有一位对中国既好奇又友好的外国记者,用他的镜头留下了西安那个时代的彩色样貌。

5月1日,“邂逅·丝路——意大利记者眼中的西安”摄影展即将在西安博物院二楼字画展厅盛大开幕。本次展览以意大利汉学家、记者、摄影师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先生的镜头作品为主线,带领观众走进他镜头下的西安,感受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1976年4月,34岁的马达罗先生受中国外交部的邀请,以记者的身份初次到访中国。怀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马达罗先生一生往返中国217次,足迹遍及中国各地,被誉为“当代的马可·波罗”,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老马”。

本次展览精选了马达罗先生拍摄于1979年至1983年间的87幅照片,这些作品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了西安的城市记忆。从机场的热烈欢迎仪式到热闹的街头景象,从回坊的民生风情到各种美食的诱惑,再到古老建筑的雄伟与沧桑,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深厚的城市历史。

策展人王璐说,在马达罗先生的镜头下,她看到了一个她出生前从未看到过的西安。“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里,上世纪西安的颜色可能是单调的;但是透过马达罗先生的镜头,我看到当时五彩缤纷的西安,看到了当时人们既松驰又蓬勃的生活态度和生命力,让我感到很感动。”

她介绍,展厅左侧是城市印象部分,右侧是古代遗迹部分。若按照小标题来算则分为了12个部分,分别是:“机场的欢迎仪式”“街头印象”“回坊民生”“吃饭时间”“自由市场”“学生与士兵”“城市旧貌”“钟楼”“西安城墙”“华清温泉”“临潼宝藏”“唐代雁塔”。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照片下的图说每一张都写得非常认真,有些是对照片内容的介绍,有些是对拍摄背景、拍摄过程的介绍,还有一些是拍摄者本人对那时候的中国和中国历史文化和的理解。

许多场面和细节如今已成为历史,比如国营店门前端着盆用面粉换面条的长队、街道边吸引了很多孩子坐在小凳子上看书的小人书摊子、大街上行驶的“长辫子”电车、城市大街和郊县道路上拉货的驴车等等。

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也被马达罗先生用镜头做了细节记录,比如放开市场后街边卖菜的摊子,参观兵马俑的路上看到的当地居民沿路摆摊卖的土特产和石榴汁等。

而那时候华清池里参观游玩的人们已熙熙攘攘,和如今火爆全国的旅游经济联系起来,改革开放历史和中国数十年来的发展成就,一下子变得如此具体。

还有一些场景,比如隔代亲、认真学习的孩子等,如今看来依然很亲切。

在一张街头拉面的照片后,介绍了拉面的制作方法,马达罗先生还不忘介绍:“不用再争论究竟是谁先发明了面条:答案是肯定的,这里是源头。尽管我们意大利人把面食视为我们的传统食品。”

马达罗先生的镜头,就像丝绸之路的脉络一般,将意大利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千年丝路历史文化的交汇瞬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安这座古城的繁华与变迁,感受到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遗憾的是,2023年12月马达罗先生已病逝,享年81岁。逝者如斯,岁月荏苒,他为我们留下的摄影作品却隽永依旧。

“邂逅·丝路——意大利记者眼中的西安”摄影展由西安博物院和意中时代(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得到了西安市文物局和陕西民俗摄影协会的大力支持。

通过本次展览,广大市民与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马达罗先生的精湛技艺和独特视角,更可以深入了解西安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趁着五一假期,就让我们跟随马达罗先生的镜头,重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安,赴一场横亘丝路、跨越今昔的艺术之约吧。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马虎振文/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7653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