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对毛主席的这段话如雷贯耳,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毛主席对把生命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由衷赞美。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同样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同样是热爱中国并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为中国做出了莫大贡献的国际友人。他就是曾任近代中国第一家近代化大型兵工企业金陵制造局督办、大清国驻英国使馆参赞的马格里。在大清生活期间,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毅然放弃了当时世界上最牛的英国国籍而加入了大清国籍,并为了大清国内争工业自主外争领土主权,不惜跟自己的母国英国强硬交涉以维护中国利益,实在是今天的中国人所不应该忘记的一位国际友人。
马格里(Macartney Halliday 1833-1906)本来是地道的英国人,后加入中国籍,学着中国人的习惯给自己取了个字叫做清臣,意思是大清的忠臣——由此可见其对大清之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他的一生堪称传奇,简直就是小说家的最爱。他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医科毕业(感觉当年大英帝国的牛人很多不是医学毕业生就是神学毕业生)。咸丰八年(1858年)他随英国侵略军来华,以第99联队军医的身份参与了火烧圆明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这期间,他与当时的英国军官戈登(后来镇压太平军的常胜军首领)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友谊,并随即在战争结束后从英军中退伍转而随戈登加入了常胜军,就此开始了其在中国的数十年壮阔人生。
也许马格里留在中国一开始不过是图常胜军的高薪(以我庸俗的思想猜测。毕竟1900年代时英国陆军士兵的薪水才大约相当于1.5美元每月,而当年常胜军招人时开出的薪资待遇可是保底每月10美元加打下一城后的无限制抄家,这谁扛得住),但是他的中国人生却实实在在是始于钱财,而终于热爱。
留在中国后,他先在常胜军任文职,后转入淮军中担任炮队教习,随淮军在上海、昆山、苏州等地同太平军作战,由于其表现英勇,且实心办事,为大清炮队的训练建设鞠躬尽瘁,因此受到了淮军统领李鸿章瞩目,并深得其信任。
1863年10月的苏州杀降事件处理是马格里进入清朝政府高层视野的关键。当时,太平天国纳王郜永宽等人献出重镇苏州投降李鸿章,而李鸿章却以惧怕降者叛乱为由无耻地将这些太平天国将士全部坑杀。
对此,清朝人士倒没怎么在意,可是却激怒了也来到苏州城下的常胜军统领英国人戈登。
戈登认为李鸿章如此大规模杀降是灭绝人性的兽行,且允许投降在先,出尔反尔非绅士所为,耻与李鸿章为伍,甚至一度扬言不惜率领常胜军倒戈攻打李鸿章——窃以为,戈登所率领的常胜军往日攻城略地时抄家抢劫可一点没顾忌大英绅士形象,偏生在苏州讲究起了什么近代文明,岂不自相矛盾?恐怕李鸿章全部杀降,命淮军接管苏州使常胜军没有机会染指如此富庶的城市才是戈登暴跳如雷的真实原因吧——但不管他是真愤怒还是假愤怒,李鸿章也不敢得罪洋大人不是,于是请出了戈登的老朋友马格里说和,这才成功的平息了常胜军的怒火,避免了一场火并。因此,马格里更加受到李鸿章的信任,表奏马为三品顶戴,还给了个道员头衔,并亲自做媒,把苏州降将郜永宽的女儿嫁给了马格里。从此,马格里正儿八经成了中国女婿,并留在李鸿章手下开始了其大清仕途生涯。
与戈登那伙纯粹是来中国挣钱的洋人不同,马格里在中国是越干越热爱,越干越喜欢。他深深地代入了中国人的角色中,思考处事逐渐站在大清的立场上全盘考虑,彻底的回不去了。
当时军需繁重,清朝组建了近代化的淮军等新式军队,装备大量枪炮,但当时大清无法自己生产全靠从国外采购。外国黑心军火商趁机大肆倒腾,上下其手狠赚黑钱,一发从英国军舰弹药库里偷出来的二手12磅炮弹,就敢以30两银子的价卖给清军(论建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重要性!)。这让深知欧洲军火生产成本的大清忠臣马格里实在无法忍受,他想大清之所想,急大清之所急,找到李鸿章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示如不能为大清生产出自己的军火,我就提头来见——一位拿惯了手术刀的医生,现在却为了大清的国家安全大业主动放弃了救人的事业研究杀人武器,这得多大的魄力?
今天的金陵制造局遗址已经成了中国近代军工产业的博物馆,图中这门炮就是当年金陵制造局自己造的
在近代中国工业史上大名鼎鼎的金陵机器制造局的历史就此揭开了帷幕。马格里以督办头衔全力以赴,亲力亲为。四处寻找可用的便宜设备、培训技术工人、采购原料、建立近代化的工厂管理制度……可以说金陵制造局倾注了马格里半生心血。而最终的成果就是马格里拿出了和英国产品完全一样质量的百分百大清国产炮弹,而价钱只需要3两银子,仅是进口炮弹价格的十分之一!这成绩理所当然地惊动了李鸿章和大清满朝重臣,李鸿章也是不吝奖赏,直接下令给马格里2000两银子作为建造私人别墅的费用,并特许他拥有一支公费开支、10多人组成的私人卫队(估计是因为考虑到了马格里此举断人财路,这可是如同杀人父母啊,那些洋商恐怕怀恨在心会对马格里不利。李中堂真是考虑周到用心良苦啊!)
若马格里后来未调去从事外交,则甲午海战致远舰还会缺炮弹吗?
受此“隆恩”,马格里更加感激涕零,深深地感到自己选择做一名大清臣子实在是今生最正确的选择!也因此更加热诚地为大清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为了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马格里还亲手组织试制火箭等新式武器并获得成功。1870年,金陵制造局增设火箭分局,将火箭正式投产——马格里实在是中国近代自主军工产业开拓功臣啊!
光绪二年(1876年),中国开始筹划正式建立驻英国大使馆,急需通晓中英两国风土语言,又对大清忠心耿耿的人才。于是,李鸿章、曾纪泽等晚清洋务名臣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马格里。遂由李鸿章向拟任的清王朝驻英国公使郭嵩焘推荐马格里作为访英随员。此后,马格里即由军工事业转到了外交事业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大清王朝的外交事业上,20多年间对郭嵩焘多所襄助,为郭嵩焘办理英文文案,处理外交庶务,并时常向郭嵩焘灌输西方礼节、风俗、文化、科技等知识,恪尽职守,尽心尽力。
此间,马格里最为中国人所称道的一件事莫过于和母国英国斗争,坚定地维护了大清对哲孟雄地区(今锡金)的宗主权。
锡金地区本为藏区附属部落,英人欲通商西藏,必于大吉岭开埠,为转输停顿之地。而欲开大吉岭,必道出哲孟雄。于是野心勃勃的大英帝国遂力争哲孟雄地区管辖权于清朝总理衙门,清王朝满朝臣工根本对此不上心也不了解,以为本系印度所属小国,于是索性皮球一踢,致函驻英公使给出意见和解决方案。
于是清朝公使命随员各抒己见。随员中有湖南新化人邹代钧,对国土主权非常关注,激动地援古证今,原原本本,考据哲非印属。
因为邹代钧在大清使馆中职务低微,人微言轻,所以公使不置可否,以示总文案方培容(相当于大使秘书)。方培容看了邹的意见书,不满地大声说:“钦差如商量此等大事,不可委之书生,彼皆据《海国图志》及《瀛寰志略》等书,妄腾臆说耳。中国古书,万不足恃也。既英人欲得哲孟雄,不如与之,中国何在乎此七十里小部落哉?”
方秘书不在乎这个小部落,但是公使大人毕竟不敢轻易放弃领土。方又曰:“何不与马参赞商之?”
马参赞就是马格里。马格里忠于所事,并不助英以欺中,英人亦重之。及问马,马曰:“容细查之。”即登楼找到邹代钧曰:“君舆地专家也,请据中国古书为我考察哲孟雄究属谁者?”邹愤愤不平地说:“已进一说于公使矣。但方子涵云:‘中国古书恐靠不住’”。
闻听此言,马格里勃然大怒。此时他的愤怒比使馆中其他国人显得更加真诚:“是何言也!中国书论中国事,犹以为靠不住,岂外国书论中国事反靠得住耶?”取邹原稿去,即据以译成英文,条理清晰,反驳有力,据此答复英外交部,结果英外交部也说不出个反对理由来,只得照租借例定议,这堪称马格里为中国立下的一大功!(当然,至于日后英国人变租借为强占,终于是把哲孟雄地区改成了印属锡金邦,这就是后话了,也不是马格里的责任)
此后,马格里还曾在中英两国就中缅边界划定问题上积极出谋划策为大清争取利益。当时,英国不断伸展其占领下的缅甸领土,因此与中国就一些边界上归属未定的部落主权发生争议。清廷派出外交重臣曾纪泽出使英国,向英方索要被英国人占据的缅北八莫等地。
八莫,距腾越边外百余里,在大金沙江上游之东,龙川江下游之北,槟榔江下游之南,向为滇、缅通商巨镇。英人以其为全缅精华所在,不许。但此地清廷也志在必得,因此不肯相让。
经过艰苦的多轮谈判,最终英国方面不胜其烦,终于表态虽然八莫等地不能归还中国,但作为让步,同意勘验一地,让中国立埠,可在彼设关收税。
参赞马格里一听,嘿,有戏!立马拿出地图仔细研究后,对曾纪泽说八莫虽不可得,但其东二三十里旧有八莫城,如能让与中国,日后贸易亦可大兴。则中国虽不得地却尽得此地之利益。后来果然如此!
马格里后半生一直这样兢兢业业地为大清朝外交奉献,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郭嵩焘卸任,才依依不舍地从大清的工作岗位上去职退休。而此时,马格里也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次年即在英国去世,结束了自己为大清劳碌奔波的一生。想来去世前他一定可以拍着胸脯说:“我这辈子对得起大清国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