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八月,海陵王举兵六十万、四路征宋:
水路由大金工部尚书苏保衡统领,总兵力七万,从山东出发经海路直捣临安,目的是封死宋高宗再次海上逃亡的可能。
中路,由大金太原府尹刘萼统领,总兵力十万,自河南蔡州向荆襄发动进攻。吴玠之子吴拱临危受命,兵入襄阳、总揽荆襄防御。
西路,由大金河中府尹徒单合喜统领,总兵力五万,自陕西凤翔经散关入川。南宋川陕防线掌门人是吴玠之弟吴璘,算是南宋硕果仅存的超一流名将。
东路,由大金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亲自统领,总兵力超过二十万,自寿州入淮南,再由淮南渡长江、攻临安。这是一支直捣南宋老巢的最强利剑。
从这个兵力配置来看,就能知道东路是主力。西路四川方向、中路荆襄方向,甚至水路临安方向,统统都是辅助。这么设计的战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复制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的传奇。
南宋方面早在两年前的1159年就获悉了女真大金的动向,而且几乎同时启动战前准备。原因是女真大金的举国总动员实在太吓人。在折腾自己国家这件事上,海陵王不输杨广。
先是从女真、契丹、奚族抽丁二十四万;再是从中原和渤海签军二十七万;同时还满世界招募水手,在通州日夜打造战舰。为了造船,海陵王甚至从南宋挖了三名福建船工,相当于偷了南宋的核心军事技术。除了人还有马,征调了五十六万匹马,几乎抽空了女真大金的所有马匹。
关键,刚刚迁都燕京,再又迁都开封。短短几年时间,竟两次迁都。海陵王到底要干什么,早已昭然若揭。而且,别的路都在招兵买马,唯有中都路、南都路免征。因为中都燕京要给他打造兵器,南都开封要给他营建新都。
所以,南宋方面就是再想装聋作哑也装不下去、作不下,只能举国备战。具体铺排也是四路应对:
水路,一方面禁止商船驶往北方,防止被金人俘获;一方面征召水师将领赶紧归队,甚至连水贼头子邵青都获得晋升,而已经退休的武将更要赶紧召回;再一方面就是赶紧造船,福建和两浙的造船工坊马力全开,战船、运输船全都要造。有船还得有兵,于是跟完颜亮一个套路,南宋也是满世界招募水手。
南宋这些年,真是懈怠得要多彻底有多彻底。连自己的王牌杀器、大宋水军都残废到需要重新组建的程度。为了赞助军备,宋高宗遣散了200名宫女,还号召嫔妃、公主捐出首饰。苟了二十多年的高宗,这次是真心苟不下去了。
水军如此,其他方面自然更要残废。
宋军战斗力早就跳水下降,具体下降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但一个致命问题是缺将。绍兴和议时,满朝都是年富力强的顶流大将,但此时一个也找不到。
东路,已经六十三岁且久病缠身的老将刘锜,被任命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负责东路。具体说,就是要负责淮东、淮西、长江以及江南地区的全部防务。要知道:在鼎盛时期,这一大片战区集中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三大将,另外还有赵构三衙军的一众翘楚。甚至,连岳飞也会紧急抽调过来增援。但这时候,只能让老将刘锜全盘负责。
西路,基本没有变化,仍由吴家军负责、吴璘担当。绍兴和议前,吴玠已经病死。所以,川陕的这支主力兵团被保留下来。可问题是吴璘跟刘锜一样,也老了、也病了。但没办法,他也必须带病受命,出任四川宣抚使。
中路,这里曾经是岳飞的防区,所驻岳家军堪称南宋第一军,但现在则是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南宋朝廷任命御史中丞汪澈负责荆襄战区。但这家伙仅是一个文官。而且,汪澈还不领兵,领兵的是成闵。成闵原是韩世忠的部将。这算“抚循偏裨”后的最佳结果,偏裨成了大将。成闵继承了韩世忠的缺点,很会搞钱,但优点一个也没继承,要勇气没勇气、要能力没能力,简单说就是打仗真不行。南宋朝廷当然知道这么玩肯定要死。所以,提前让吴玠之子吴拱带兵进入襄阳,算是让吴拱接手了中路战区。
双方铺排已定,那就正式开打。
西路战区最早开打。老将吴璘英雄不减当年,关键是川陕宋军的战力基本没有下滑。所以,川陕宋军对陕西金军,几乎就是碾压输出。在秦岭大山里面打山地战,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兀术不是对手,现在水准下降了好几个数量级的大金将帅更不是对手。
中路战区有攻有守、有胜有败,但还是胜了,甚至打出了南宋十三处战功的茨湖之战。就实论,荆襄宋军的战斗力非常一般。但两个因素决定了战局,一是吴拱带来了川陕宋军参战;二是金军的战斗力更不怎么样。所以,荆襄战区就算打得有声有色。
虽然胜了,但无关大局。因为西路和中路的战争规模不大。这一点,从金军的兵力配置就能发现。中路还有点儿样子,金朝派了十万人;西路总共才五万人,这连爬山搞运输都不够。海陵王时期,金军的战斗力已经差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既然战斗力差,那就只能搞人海战术。而一旦人数不够,那打仗就是行为艺术。
所以,中路、西路几乎就是在给宋军送军功章。宋军打得过,纯属正常;宋军打不过,就属反常。这时候,我们一定要问:完颜亮到底是咋想的?
完颜亮的德行比杨广差,但完颜亮的脑子则比杨广强太多。就打仗来说,完颜亮段位都能超过前辈金兀术。接下来,我们解读一下完颜亮的战略战术,并着重说一下东路战区。
首先是主次分明。
中路、西路全不重要,所以根本无需浪费兵力和粮草。你就是打过秦岭、打下荆襄,又能咋样?以前,完颜杲可是绕过秦岭、打下了汉中,结果却是怎么进去怎么回去,一通折腾不知道损了多少兵将。至于荆襄一带,宋金双方全都没有发现这里的战略建制。甚至有一度,两家谁也不在荆襄设防。但那又如何?根本影响不到宋金战局。荆襄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等到宋蒙战争时期。
因此,关键是东南。
只又扫荡江淮、渡过长江,才能灭掉南宋。所以,完颜亮的战略布局就是:以两淮为主,以荆襄和川陕为次。兵力配置上,女真在两淮方向占了一半还多。
其次虚实结合。
主次分明是战略,虚实结合是战术。
这就要说一下此战的东路战区,也就是两淮。在东路战场,曾经差一点儿就能升级为南宋顶流名将的刘锜,竟被完颜亮耍了,而且耍得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完颜亮派出徒单贞率军两万,猛攻淮阴,也就是南宋淮南东路的楚州一带。这一路是虚的,目的不是从淮东方向打进两淮,而是要把宋军主力吸引到淮东方向。海陵王自己则亲率大军隐藏在淮西涡口一带。这一路才是实的,真正的主力金军。这支庞大的金军主力几乎全程保持静默,硬是在淮西方向制造出没有金兵出没的假象。
那南宋呢?
老将刘锜居然上当了。他这个战区总负责人竟然亲赴楚州前线迎战金军。淮阴战场上,老蒋刘锜又是偷袭战又是阵地战,打得相当漂亮。
但这恰是完颜亮想要看到的局面。
就在淮东胶着的时候,完颜亮亲率金军主力从淮西方向强渡淮河,在攻占寿春后,立即插向庐州、和州。和州对岸就是建康。所以,金军主力相当于一猛子就打到长江边上。一旦渡江攻破建康,那金军就可以横扫江南、直取临安。
同时,完颜亮还派出一路偏师,取道定远、滁州方向,奔向淮东的扬州。扬州在淮东的南端、淮阴在淮东的北端,而主帅刘锜还在淮阴战场玩个人秀。所以,完颜亮这个布局就是抄了刘锜的后路。既然你已经走了,那就不要回来了。
刘锜是南宋两淮战区和长江战区的总负责人。他回不来的结果很严重。宋军长江防线将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就当时的宋军战力和意志来说,结局必然是长江易手、全军崩溃。甚至,赵构这时候就应该打包往海上跑。
但关键时刻出现了两场至关重要的战役,最终决定了此次大战的结果。
一是陈家岛海战。
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也就是金军即将全面攻宋的时候,有一支南宋水军出长江口,入海北上,先是抵达海州,今连云港,协助宋军对战金军;再是乘胜北上,在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底航行到陈家岛,今山东青岛一带,并立即击溃和烧毁在此等候补给的金军水路舰队。此战,七万人的金军舰队几乎全部报销。
综合陈家岛海战的各种记载,这里做一个总体描述,那就是“菜鸟互啄”。
南宋水军是菜鸟,但胆子特别大,关键时候真敢往前冲;大金水军是菜鸟中的菜鸟,关键时候还有人投降,然后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家舰队被宋军烧了个干干净净。
这支南宋水军的将领李宝,其实还可以,曾是岳飞的部将。但这支南宋水军要多拉胯有多拉胯,简单说就是一个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史载,“仅三千,皆闽、浙弓弩手,非正兵也,旗帜甲仗亦粗备”。
首先是“仅三千”,规模太小,而大金水军的规模是七万人;其次是“非正兵”,就不是什么正规军,都是临时从福建、浙江招募的民兵;第三是“亦粗备”,人不多、非正兵也就算了,关键装备还不行,也就勉强能用。所以,这支宋军就是一支菜鸟军队,要多不正规有多不正规。南宋是实在没兵可派了,才把他们派了出去。
那大金水军呢?
在征宋之前,海陵王专门搞了一次海上阅兵,用自家的新造战舰对战缴获的南宋战舰,结果是大金战舰完胜。所以,此次征宋,海陵王信心满满。但是,一交手就出了问题。
首先是自家的汉人水军见到南宋水军不是主动出击,而是带船投降,甚至鼓动宋军去揍金军;其次是金军战舰的油绸大帆遇火就着,这时候都该怀疑挖来的那三名福建船工是不是南宋间谍;第三大火一起、金军就崩,在水上被宋舰发火箭“烧烤”,跑到岸上还被宋军捉了俘虏。
以上基本就是陈家岛海战的大体情况,基本就是一场“菜鸟互啄”。但我们需要肯定一下宋将李宝。这家伙带着一支如此残废的南宋水军竟敢进攻金朝的主力舰队,足见胆略过人。
二是采石之战。
完颜亮静如处子,晃晕了南宋名将刘锜;动如雷火,一个冲锋插到嘞长江边上。然后,立即在采石发动渡江战役。
那宋军什么反应?
采石守军总共一万八千人,规模太小,而且士气要多低落有多低落,基本就躺在长江岸边晒太阳。宋军的士气也没法不低落。刘锜撤回扬州之后,基本就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老将虽勇,但岁月不饶人。而且,淮西宋军主将刚被免职,新任主将还在路上。也就是说,当时的长江防线,宋军连个说话算数的将领都没有。
即便如此,那江面上也应该有南宋水军。只要有水军巡防,那金军就很难过江。的确有水军,但水军没有主力船舰。作为南宋水军主流装备的大型车战船,不知道都跑哪里去了。反正整个采石之战,就没见过宋军的车战船。
所以,完颜亮只要够快,那金军就一定能冲过长江、打到建康。而且,完颜亮就是这么做的,根本不管有没有水军配合,立即组织渡江战役。
纵观此次宋金交战,你会发现:就指挥来说,完颜亮一个错误也没犯,而且几乎每个动作都打到南宋的七寸上。
但就在这时候,一个叫虞允文的书生来到采石。
虞允文进士出身,四川人。秦桧当权的时候,四川人一个不用。等到秦桧死后,宋高宗打算补偿一下四川人,这才启用了他。之后,虞允文的仕途开始步入正轨、快速拔升。他的主要工作是给宋高宗当文秘、当顾问,曾做过出使金朝的使节。但总的来说,这家伙就是一个书生。
但书生有意气。
在大家都是草台班子瞎胡闹的时候,虞允文这个书生非要证明自己不是。于是,由犒军变成领军。虞允文当仁不让,成了采石之战的宋军总指挥。据史书记载,虞允文召集众将后,发表了一通慷慨陈词的演讲,然后凝聚了军心、激发了斗志,最后取得了采石大捷。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
历史从不拒绝传奇,但史书也从不拒绝杜撰。所以,传奇太多,往往不可信。结合相关史料来看,采石之战跟陈家岛海战一样,也是“菜鸟互啄”。
宋军不是一点儿优势没有。
最强优势就是自己的舟楫之利。虽然没有车战船这种大型装备,但水军足有五千人,一般的小型战舰也不缺。特别是战前还接受了福建商人捐赠的海鳅船。车战船也称车轮船,靠两侧的轮子驱动,用人力踏动,既快又稳还大。海鳅船小得多,靠人力划桨,主要用来冲撞敌船。也就是说,南宋这头菜鸟起码还能在长江上“飞”。
那金军呢?
金军就没有战船。渡江的船,一部分是拆了老百姓的房子打造的,一部分是沿江抢来的民船,“皆撤和州民屋板以造,及掠江滨渡舟”。但长江不是黄河。即便冬天也不结冰断流。所以,渡江作战就一定要打水战。然后就问:金军这种装备能打赢水战吗?肯定打不赢。
但是,金军人多势众、斗志昂扬。既然一口气能冲到长江边上,那为何不能一口气冲过长江?想想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八千水军就能困死金兀术十万大军,你就能知道金军到底能不能强渡长江。但凡南宋水军敢冲敢打,那金军就只能望江兴叹。
所以,采石之战的时候,宋军是能“飞”的菜鸟,起码有船有水军;金军是连“飞”都“飞”不起来的菜鸟,连像样的战船都没有。
结果就是菜鸟宋军瞬秒菜鸟金军,成就采石大捷。
一个陈家岛海战,基本报销大金水军;一个采石之战,基本断绝渡江可能。之后,完颜亮又向东转战瓜州,试图从镇江方向渡过长江。而这时候,南宋就是反应再慢,也该把长江防线布置完毕了。新任命的将军已经到位、新调集的援军已经驻防,关键是作为主力战舰的车战船也终于出现在了长江水面上。
自开战到现在,完颜亮一个错误都没犯。所以,他不甘心。即便明知后方爆发政变,也仍旧下令渡江、仍旧坚持灭宋,甚至向前线金军下达了死命令:限期渡过长江,否则全部处死。但皇帝权力再大,也不可能处死整支军队。于是,完颜亮在瓜州前线被自家军队万箭处死了。
至此,轰轰烈烈的海陵征宋之战,以海陵王被杀、金军北归收场。
一场几十万人、上百万人的大战,谁也不可能提前预测结果。到底是金朝胜还是南宋胜,权衡再多的因素也权衡不出一个预测结果。因为战场上的变量太多。谁能想到陈家岛海战,又谁能想到采石之战?所以,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战后总结。那海陵王征宋到底为什么失败?这个战后总结的问题,我们下回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