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印度总理莫迪接受美媒采访时关于中印关系的说法引发关注。莫迪称,印中关系稳定至关重要,印度和中国需要“抓紧解决”两国边界问题,通过外交接触等“恢复和平”。莫迪发表这一讲话的时间节点对笔者来说有点巧合,因为笔者当时刚刚结束对印度的调研,因此对这番表态背后的复杂心态有着更多体会。
在与印方智库和战略界对话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大都会提到中印两国应该加强智库对话和人文交流。去年笔者参加与印方智库对话时,对方就曾高兴地将中方代表团的访问称作“破冰之旅”。这次从印方的接待和友好气氛来看,印方依然希望通过中方学者传达某些信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中印关系不正常,希望双边关系能够尽快回稳。
但问题在于,印方同时反复声称,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是实现两国关系正常的基础与前提。印度方面为什么会固守这样的立场呢?其实我们只要听听印度方面关于中印关系——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印边界问题的叙事就大概明白了。
印度方面已经形成一套自我搭建的叙事,将中印边境冲突以及关系恶化的原因归咎于中方:首先,印方称加勒万河谷冲突不是偶发事件,还声称原因在中方违反两国之间一系列边境协议。其次,印方战略界人士普遍假装对发生冲突表示“困惑”,询问为什么在两国关系原本氛围良好的情况下突然有此冲突?他们中一些人好像得了健忘症,对新德里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反复挑衅“忘得一干二净”。
交流过程中,印方人士频繁强调,中印关系从1988年起一直保持稳定,其基础是边境局势稳定,双方应该回到那种状态。但他们对当时中印双方达成的将边界问题与双边关系其他问题分开对待以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共识则鲜少提及。更不用说1988年之后印军不断企图蚕食中方领土以制造新的所谓“实控线”行为了。还有就是指责所谓中国反对印度“入常”、反对印度加入核不扩散集团等。这些论调与印度外长苏杰生等人最近编造的所谓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放弃“印度入常”机会、首先支持“中国入常”等在逻辑上具有某种一致性。
印方编造的这些叙事和说辞主要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同时也成为印度利用其语言优势在国际社会抹黑污蔑中国的工具。但这些叙事和说辞被不断重复,使得印度国内一些民众信以为真,最终成为印度政府进行政治决策的“陷阱”。在看到中美关系近期止跌回稳,中欧对话沟通增多,澳韩等国也都寻求改善对华关系等变化后,同时马尔代夫、尼泊尔等南亚国家政权更迭,中国与包括印度周边在内一些“全球南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而印度同美西方关系在人权等问题上龃龉不断,印方开始怕被孤立,因此提出希望缓和对华关系。但同时,新德里又要中方“理解印方处境”,称因国内政治原因,新德里面临一定压力,因此希望中方做出让步。但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
当然,最近两年的印度之行也让我看到了印度的一些变化。从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到新德里市区的路上,这种感觉比较明显。新德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不少进展。笔者和同事们看到新建的隧道、中间用水泥柱隔离的双向两车道等,虽然依然略显简陋,但毕竟已经能够帮助缓解当地交通拥堵问题。据说孟买和南方城市班加罗尔等地方也有不小的进步。去年我也去过北方邦,在戈勒克布尔市看到大街上的摩托车数量增多等。印度发展不平衡,但整体上市场保持一定的繁荣,印度政府也在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在去年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等场合,印方就不断寻求以“全球南方”国家身份加强对外发展合作等等。
对于印度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乐见其成,并希望能够与印方互利共赢。但同时,我们不希望看到新德里方面继续出于国内政治等考量,而将中印正常经贸等领域合作泛安全化,甚至采取零和博弈思维的所谓“去中国化”或“替代中国”政策。中方希望与印度实现共同发展。中印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应该是良性和起到互相促进作用的竞争,经济上的和平竞赛对于两国更有意义。(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6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