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前在乌镇第一次和李钢老师面谈,北京车展现场又遇到了他。李钢老师已经70多岁了,差不多是我两倍年龄。但他观察世界、吸收信息和分析问题的热情,一点不比任何年轻人少。
我希望我70多岁的时候也能这样,只增智慧,不减好奇。
前些天乌镇和李钢老师主要是聊极氪,这个新品牌的头三年。
片子剪出来40分钟。我问了问一些朋友的反馈。当然有好有坏,但不少人会说,现在这个年头,40分钟的片子,都快半场电影了,很多人已经没有这个耐心了。
我非常理解。
但片子里老先生,可能是借着乌镇的冷风,借着我温柔的微笑,爆出了不少即兴的金句。我觉得不应该被浪费。
这里给大家摘取出来看看。
一、从拖拉机到新能源
李钢原话:「我们过去那种这个产业发展的模式,或者企业的这个结构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什么叫大而全、小而全?不管你多大规模的厂子,它都是从产这个零部件的铸造开始、铸铁件,都自己干。铸造开始,锻造开始,做齿轮也是同样道理,然后把齿轮套到轴上去,装在变速箱里头,变速箱叫部件。那在这个基础上把部装再放到总装线上去,叫总装。而且那个时候,我们的电力供应那时候都是大厂自己发电,你不发电就没有电用。然后运输现在叫物流,就建一个铁路专用线,这条铁路专用线跟火车站连在一起,直接把货车车厢直接甩进来卸下来。这就形成一个产业,这个产业从原料、从燃料、从电力共用全部是大而全的。或者规模小就是小而全,没有专用线了。都在一起,不存在供应链的问题。」
一苒点评:套用今天的流行眼光看历史先人。那批企业是比较厉害的,不仅全栈自研,还能全栈自制(手头狗头)。
二、伟大的母鸡,生伟大的蛋
李钢原话:「其实有一个话题可能是很敏感的,媒体也好,外边有一些这个行业内的也好,当看到,比如说比亚迪销量,看到了新势力也有很多全新的产品和全新的说法,抱着关心吉利的角度,就说好像那吉利你搞晚了嘛?人家都搞得早。其实我认为吉利不是搞晚了,他是搞早了。」
「吉利上市几何在新加坡有没有印象?新加坡高调上市,结果销量不如人意。为什么?这个时间节点晚吗?那时候蔚小理还刚起步,对不对?那是不是吉利晚吗?不晚啊。那为什么这么早出来就卖不了呢?销量不好呢?这就是市场的节点,或者叫产品的风口,或者消费者的成熟程度。」
一苒解读:2019年,电动车还在黎明前的黑暗周期。直到2020年春天的时候,在国内做电车的,无论大车企还是新势力,其实业务发展都很困难,不在ICU,就在去ICU的路上。2020年春天的COVID和随之伴生的全球大放水、以及大放水时全球资本对数字化新技术的无限偏爱和对传统行业的无比陈见,改变了一切。
我对那一年印象非常深刻,水够大的时候,马路也是泳池。所以本来已经不看好房地产的我,趁夏天COVID刚有起色,我就积极看房,秋天就动了手。
李钢原话:「它怎么能一下子很快就出来新车呢?大家知道做一款新车?得 5 年时间,快的可能 3 年,是吧?但它为什么银河去年6月初上市 L7 这款混动,那后来很快就月销超过万。这为什么极氪刚才三年,从 001、009、 极氪 X、007 到我们今天晚上要看到的一个新型的进化的009,是吧?它为什么快?基本的一个东西就是浩瀚架构。」
「放大一点看就是吉利它的造车的体系力很强,它是一个伟大的母鸡,它一定会下出伟大的蛋来。」
「我们研究西方理论、中国理论,所有理论来看,它必须是系统化的,不系统化东西不叫理论,没有体系化的东西不叫产业。你说现在这么多研究汽车的,这不研究这个,就说啊,你看它这个续航里程怎么样?一看电池是 800 伏的,一看又是这个什么智能化,那都是叫片段,那叫颗粒。嗯,不叫整体。不管国企和民企,提出架构造车的最早的就是李书福,他看问题看得很准,在商业上看机会,潮流上看方向,这个家伙了不起。」
一苒解读:架构造车是造车方式中的一种。但其实有两个先决条件才能用好这种方式。首先这个架构上的车型数量和销量规模要够多,否则重新打造一个架构就显得费时费钱。另一个是架构本身的水平,一只伟大的母鸡,确实下伟大的蛋。但如果是一只平庸的鸡,蛋也很容易跟着平庸。
三、行业没变,词典变了
李钢原话:
「说得俗气一点,赚钱的门路太少了,是已经想不出新法来了哦。说的不俗的话,就是发展的道路太少了,整体上我们的共用大大的超过了需求,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就有一个词叫过剩。什么过剩?产能过剩,所以把它这个东西延续到我们汽车产业来看就叫存量市场。那存量市场,我们假如说我们这个放这个茶壶的这个板子,就这么大,你说你喝一杯绿茶,我喝一杯白水,看上去这个布局还挺和谐的。对,你要放上 20 个杯子,你看看。嗯,这没法看了。
那就要就卷了。
他卷的时候怎么办呢?他得讲他的茶杯,这工艺有多么先进、环保。它又能出现这个什么山河图,智能化倒水,是吧?说来说去这个节奏又在跑了,这就出来话术了,这就出来舆论之卷了。你想你看我们这个舆论,车企也好,市场也好,讲的什么东西?续航能力、电池密度?智能化几个探头,你仔细想想,这不差不多嘛。什么叫差不多?差不多就叫同质化。」
「我们现在是这个传统车企也好,新势力也好,整个的汽车行业对它这个异类(指华为和小米)进来之后感到忌惮,感到莫名的恐慌,所以我们很多车界的大佬都下来搞直播。你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么大的集团的一把手,你该干的事多了去了,你忙都忙不过来。你去搞什么直播啊?那直播是有专业人去干的事,你一去直播完了以后,你怎么传递?你怎么触达?通过什么渠道?你还是在汽车圈里转,不是自嗨吗?自古以来从来都是拳头大是爷。从来没听说你嘴大是爷的,是不是?」
一苒解读:行业越卷,越考验敢于不去瞎卷的勇气。很多个人和企业的精力,实际上都耗散在「无论如何去卷也一定不会赢的战场」,个人和企业都需要选择自己的战场。
四、李书福割肉,安聪慧开荒
李钢原话:「团队思想的迭代决定于一把手的思想在迭代,换句话说就是 CEO 安总安聪慧,他已经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新的飞跃,他在不断的否定过去,否定自己。这个否定不是因为过去错了,而是我们需要往前走一条新路。我记得他应该是在 2011 年的年底做的吉利集团的 CEO, 到 2021 年的4月 15 号诞生这个极氪品牌。十年时间,前面十年时间他走的是过去的轨迹,从思想方法到工作方法,从技术手段到制造手段,那是一条路,一条轨迹突然向新东西转型。
过去有 5 年的自主品牌的销冠的历史,新形势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崭新的新能源的品牌。这里头李书福就了不起了,他敢割肉,你知道什么是肉啊?把安聪慧从那么重要的岗位上——当然他还是控股集团总裁了,但实质上他在管这个一个全新的品牌。这里头应该是前途未卜,这个是风险很大的。
安聪慧去做这个新的这个品牌,客观上来讲它需要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它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很小的一个团队和产业场景,对不对?他需要去学新势力,需要去学习特斯拉,我觉得他面临着首先人才的巨大的挑战。他对造车肯定没问题:我们需要有动力,我们需要有造型,我们需要有这个三电,有电子。这个他比谁都熟。他面临的不是这些东西。首先是团队,用这些人企业文化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弄在一起是巨大的挑战。三年了,回头看巨大的成功。」
一苒解读:任何事情都是人在做,对于企业来说,团队永远是最难也最关键的。我们嘴上经常在企业里说改革,但敢真改革的企业其实很少。
五、三年后又三年
李钢原话:「它是大吉利汽车产业的改革排头兵,向新能源转型的试验田,那试验田的目的是什么呢?肯定不是光为了极氪发展,他是不是也得协调协同领克和基盘的吉利一起发展?」
一苒解读:我之前视频里讲过一句话,打个比喻的话,极氪像是深圳,领克是珠三角或者是大湾区,然后最后吉利是中国大陆。
最后的感受
跟李钢前辈的交流。
让我有两个体会。
第一个就是坚定了一个看法,我们永远要试着透过现象看本质,尽管有的时候现象会显得非常的迷人,非常的有迷惑性,非常的刺激,非常的惊悚,但是我们不应该被一时的现象影响——这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是尤其困难的。
都说三根股市日K线就能改变人生观、价值观,刷了三个刺激你的短视频可能你对某事情的看法就这种容易动摇。但是如果我们带着这么高的频率去思考问题去看问题,其实你是非常难看准问题的,因为人生包括汽车行业、包括很多事情,其实都是长期问题,都要讲长期主义。
具体到这个汽车行业来讲呢,前些年太多人说汽车已经不是过去的行业了,一会儿说他是新能源行业,一会说他是这个智能化行业,一会儿说他是智能化新能源行业,总之就不愿意承认他是汽车行业。
其实搞了这么多年,最终大家会发现,其实行业车还是车汽车行业。汽车行业的电动化也好,智能化也好,他没有改变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实质。他们是这个行业非常有价值的新元素、新要素、新技术,会带来重要影响,但他不会彻底的颠覆。你去问问马斯克,他很可能会认可这个观点,特斯拉今年的股价跌了很多,也不得不陷入了跟全球各地的这个汽车玩家的这个肉搏战价格战。今天你还认为Model 3和Model Y是科技产品,而不是汽车产品吗?
我的第二个体会就是要相信坚持学习、坚持观察、坚持思考的力量。
这个事情不是我们在小学的时候为了考上好的中学,不是我们在中学的时候为了考上好的大学,所要做的事情。也不是我们在工作中为了一时的生存需要所做的事情,这个事情完全可以是一个长久的事情。
如果一直这样做,就有机会像李钢老师这样在70岁以上的高龄,依然极具表达欲、依然能谈笑风生,头脑灵活,思维开放,沟通自如,跟陌生的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交流,毫无障碍;面对互联网出镜,坦白自己的思想毫无畏惧,这是一个时刻充电、不断补能的状态。
做人就该像一台智能电动车,不断充电、不断换代、不断地更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