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探出发了”师生一同体验杭缎织造感受非遗之美

杭州网2024-04-29 17:39:11  67

当你想要给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时,你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什么呢?“万里长城、故宫、中医、兵马俑、京杭大运河、京剧、篆刻……”这些耳熟能详的字眼深深印刻在一代代国人的记忆中,而这些字眼背后的内涵是什么呢?4月28日,临平科技馆“科探出发了”活动,临平区40多名师生在这里探寻杭缎织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内涵。

抽丝剥茧蚕丝是如何做成丝绸的呢?

小科探们首先来到杭缎织造技艺技能大师工作室,看着梭子、织布机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物件,听着非遗传承人姚雨婷老师的介绍,孩子们感受到杭缎织造非遗文化的久远。接着孩子们来到了现代织造厂房,厂房内部一道道纺织工序紧凑地铺展开来,原料挑拣、生丝浸渍、晾干、翻丝、并丝、纬线加捻、经线牵经、穿综、穿筘、织造。看似简单的一块面料背后需要这么多工序与技艺的支撑,在这里孩子们也看到了杭缎织造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绫罗绸缎”是小科探们熟悉的词,活动现场研学导师通过一首首诗词“半匹红绡一丈绫”,“渐替绫罗新织缎”……一幅幅衣物图片,一块块实物面料,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感官功能,让熟悉的字眼与生活有了更好的联结,让织造技术变得立体生动更有故事性,原来绫罗绸缎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几何结构和编织技法,小科探们沉浸到了织造技术的世界,认识到非遗文化原来是在不断适应环境和人类的需求,并与历史互动,在代际之间传承。

穿越时空小科探化身小织匠

杭缎织造非遗文化因为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文化标签、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的展现而被铭记。活动当天,小科探们身体力行,化身小织匠,从平纹编织、斜纹编织到杭缎编织的逐级挑战尝试。各种编织方法的尝试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及服饰美的追求,从而促进了技术改革与进步。

临平科技馆活动负责人表示,通过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非遗是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它包含了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工具、实物和手工艺品,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文化遗产赋予我们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未来需要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创新性传承非遗文化。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66381.html
0
最新回复(0)